滚动新闻

20世纪50年代的东西方阵营里都开始兴起研制轻小型战斗机的热潮

1950年代是战斗机技术快速发现的时代,轻小型战斗机的发展热潮开始在东西方阵营兴起。

首先是英国人。1950 年,英国一家私人小型飞机制造商 Flanders Air 开发了一种名为 Feather Bug 的轻型战斗机。其原型设计旨在满足具有最小机身的喷气式飞机的基本需求,使其成为合适的前线空中支援部队。用于大规模生产和部署。结果,英国皇家空军发现原型机射程太短,还不具备可靠的对地攻击能力。显然,这并不能满足对抗装甲集群的需要。所以小型飞机没有得到任何订单。

三年后,法兰德斯航空公司拿出改进版的羽虫原型机——“蚊虫”。经过更好的发动机和改进的空气动力学布局,这架略大的超轻型战斗机开始具备接近音速的飞行能力。除了用于防空作战的大炮外,它还可以挂载炸弹或火箭。

测试中的 Gnat 原型

测试中的 Gnat 原型

改良后的蚊蚋可以使用炸弹和火箭攻击地面

改良后的蚊蚋可以使用炸弹和火箭攻击地面

芬兰空军的蚊蚋都保持在地面上,与卡车相比,蚊蚋实在是太小了

这张图足以说明蚋斗士有多小!

然而,英国皇家空军选择继续使用更大的猎人战斗机,使蚊蚋基本上离开了本国市场。Flender 开始尝试在海外寻找潜在客户。但在美苏军用飞机大量出口的时候,轻型飞机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找到买家。其中包括印度、芬兰和南斯拉夫,这三个不结盟国家充当不同大国的缓冲区。而且,他们的军费预算不够,不想购买维护成本高的设备。

Gnat 战斗机在航展上

芬兰人首先开始试验蚊子。由于体积小,使用轻型飞机有助于空军快速起飞拦截对手。较短的起飞距离允许蚊蚋从某些道路起飞和降落。灵活的性能也非常适合与苏联陆军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搏斗。

芬兰空军的 Gnat 战斗机

芬兰空军的 Gnat 战斗机

但在芬兰人组建了他们的第一个中队后,他们发现这些蚊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芬兰的寒冷天气。结果,原本希望减少维护时间的 gnats 转而需要在芬兰进行大量维护和更换零件。不过芬兰本身采购量很小,也没有专门的生产线来补充。所以只有11只蚊蚋在服役到1972年才仓促退役。取而代之的是一代北欧名机——瑞典的萨博-35。

瑞典萨博 35 战斗机取代 gnat

至于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只购买了两个进行测试。由于飞机的限制和其他政治因素,他们最终也拒绝购买。

南斯拉夫空军制服的蚊虫战斗机

南斯拉夫空军制服的蚊虫战斗机

但是印度人喜欢蚊子。不仅在1950年代后期购买了第一批20多架飞机,而且逐步引进了装配车间和生产线,完成了这架飞机的国产化。蚊蚋已成为印度空军的主要装备,也是印度战斗机工业的开端。

印度空军蚊虫战斗机

印度空军蚊虫战斗机

印度空军蚊虫战斗机涂装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凭借大量英法军用飞机,印度空军用几乎全套美国武器对抗巴基斯坦空军。后者因为华盛顿的支持而装备了一批批的F-104星际战斗机和F-86佩刀战斗机。两架飞机可以在不同的战术层面上相互合作。印度空军显然没有类似的想法和武器准备。已经大量服役的蚊蚋部署在多个一线机场,随时准备起飞执行任务。

巴基斯坦空军 F-86

巴基斯坦空军 F-86 战斗机

结果广西有没有部署防空导弹,在双方的早期交锋中,蚋被敌2击落。巴基斯坦人使用的F86F,是Saber家族的后期改装,具备发射早期响尾蛇导弹的能力。其6挺12.7mm机枪的火力也足以消灭小蚋。

被 F-86 击落的印度蚊虫战斗机航拍图

被 F-86 击落的印度蚊虫战斗机航拍图

巴基斯坦的F-104战斗机

巴基斯坦的F-104战机,飞机的高速让蚊虫们束手无策。

但蚊蚋绝非无力反击。一旦进入近距离混战,F-86 也会失去火力和速度优势。反倒是蚋的两门30毫米大炮创下了仅用10发就击落敌机的记录。

结果,在整个战争期间,蚊蚋在近距离战斗中击落了七架 F86 军刀。被F86和F104一起击落,再加上被轻型活塞发动机飞机击落一架被俘,总损失与军刀基本相同。印度人也将蚊蚋称为“军刀杀手”。

描绘印度 Gnat 战斗机击落巴基斯坦 F-86 的航拍画。

描绘印度 Gnat 战斗机击落巴基斯坦 F-86 的航拍画。

到 1971 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时,印度的蚊虫已经被米格 21 挤出了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但由于维护方便、部署方便,仍被广泛用于攻击地面目标。尤其是在对孟加拉地区的突袭中,大量巴军单位被摧毁。空战中,他们继续与老对手Sabre交手。它不仅创造了快速击落2架巴基斯坦飞机的优异战绩,而且还有一个被1对6击落的惨烈惨烈的故事。然而,6架军刀中的2架也在混战中被蚊蚋加农炮摧毁. 在机载雷达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年代,小体积的蚊蚋往往很难让飞行员在空中及时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蚊蚋本身也是印度战斗机工业的起点。鉴于蚋突出的性价比,印度人很快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将其量产为自己版本的“无敌”战斗机。这个原始设计来自 1950 年代的一架小型飞机,并在印度空军服役到 1991 年。

无敌战士

Gnat无敌战斗机的印度改进版

印度空军对国产轻型战斗机的偏执也很大程度上是由蚊虫引起的。

在英国大陆,蚊蚋只收到教练型订单。除了担任空军飞行员的中级教练员外,他还被鸿建特技飞行队选中。进入 1980 年代后,这些使用了近 30 年的小型飞机被更新的 BAE Eagle 高级教练机所取代。

红剑特技飞行队的小虫子

至此,小蚋也成为喷气时代超轻型战斗机的绝唱。

巧合的是,在196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局部战争的经验,特别是第三次中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与美军在海南岛及边境进行防空作战的实践在广西云南,中国空军预测空军机场将是未来战争的敌人。它是敌人打击和破坏的重要目标。起降时间短、维护简单、成本低廉、随时准备战斗、随处可战的小型战机,就像空中游击队一样,可以出现在敌人没想到的地方,“满足人民战争的需要,实现广泛、分散的空中游击战。” 为此,中国空军提出研制装备重约4吨的超轻型前线战机,可装在卡车上进行机动部署;它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主要归功于其出色的加速、攀爬和悬停性能。1969年4月,中国空军正式提出研制“小歼”的构想,也就是后来的歼12轻型战斗机。它的设计理念与小蚋的设计理念如出一辙。

关于“小杰”的设计思路,曾有“满足人民战争需要,进行空中游击战”的提法,但其初衷是打造一款机动性强、短小精悍的小型战机。起降,维护简单,成本低。.

J-12原型机

以卢小鹏为总设计师的南昌飞机厂于1968年7月开始设计,1968年8月总体方案报上级批准。随后,历时一年零五个月,进行详细设计、主风洞试验,完成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1970年3月,型号名称被指定为J-12。J-12原型机于1970年12月26日首飞成功,第一批三架原型机制造完成。

陆小鹏任总设计师兼歼12

J-12的特点是“轻、快、敏捷”广西有没有部署防空导弹,但由于J-12过于追求小机身、轻重量,也带来了一些不足。比如燃料储备有限导致航程短,不适合未来空战的要求;其机载武器的火力较弱;机头的进气形式不利于安装先进的火控设备。同时削弱了战机的机动性;J-12只配备了一台涡喷6B发动机,推力明显不足,要达到预期的设计性能极其困难。

J-12的三个侧面

1978年2月,因设备系统调整决定停止研制。除了1架经过破坏强度测试的原型机外,还生产了5架经过测试和飞行的完整飞机,但未安装在部队中。5架原型机中,中国航空博物馆2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架,南昌飞机厂2架。

中国航空博物馆保存歼12

中国航空博物馆保存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