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中国民用航空局2021年10月14日关于打造民用机场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个工程”“四种类型机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打造民用机场“精品工程”,我局制定了《民用机场建设优质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现向全行业印发。

《意见》是切实提高民用机场项目建设水平、推动民用机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请以此为指导,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21 年 10 月 14 日

民用机场质量工程建设指南

2017年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机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安全工程、清洁工程” ,建设“平安机场、绿色工程”。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为中国机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建设民用机场精品工程作为“四个型机场”“四个工程”的综合体现和建设成果,推动新时期机场建设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民航强国建设,现就建设民航机场精品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般要求

(一)指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四个工程”和“4型机场”发展要求,按照“一二三三四”的总体工作思路为新时代民航,强化民航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全面实施现代工程管理,打造民航精品工程,提供中国机场建设方案,形成中国机场建设标准,塑造中国机场建设为质量强国和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二)定义内容

民用机场精品工程以“以人为本、优质安全、功能应用、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为目标和成果,以实施现代化项目管理为抓手民用飞机质量体系论证叫什么,以机场建设实践为载体,实现内部功能与外在形式有机结合,内在品质与外在品味有机统一的机场工程。 “以人为本”是指把人民的高品质航空旅行需求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建设机场; “质量安全”是指机场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工程建设和工程实体结构具有本质安全性; “功能适用”是指机场的功能满足运营发展的需要,机场的适用性满足运营质量的需要; “绿色低碳”是指机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即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节能减排、实现生态和谐;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平稳运行。

(三)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目标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航空旅行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高质量发展,以质取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驱动,与时俱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形成引领国际机场建设发展的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完善法规标准,增强在国际民航法规标准制定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遵循工程建设规律,把握机场个体差异,因地施策,适度超前,加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等中国机场建设特色品牌建设,和高原。

——示范带动,系统推进。科学规划质量工程推进路径,先行先试,示范工程带动整体,做好质量工程试点经验推广,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面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建成一批民用机场质量工程示范示范,建立质量工程政策和标准体系。

到2035年,优质工程建设全面覆盖,工程管理、技术装备和标准体系完善升级,中国机场整体建设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引领国际机场发展。

二、全面推行现代工程管理

现代工程管理是建设精品工程的重要抓手,体现在以人为本、专业化、集成化、协同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以“机场建设为民”作为机场工程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方向和评价标准。规划设计关注旅客、货主和员工的切身需求,注重工程建设、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项目建设注重安全生产,改善职工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机场运营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航空旅行环境。

(二)推进施工管理专业化

丰富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树立大质量理念、大安全理念,加强施工单位管理能力建设。加快民航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改革。实施工程总承包,完善专业分包管理制度,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推广应用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QHSE)管理体系。培养具有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安全、合同、信息管理能力的专业组织和人才团队。

(三)推进建设与运营一体化

遵循机场建设运营的客观规律,妥善处理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方需求,实现机场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最大化,优化管理措施。项目前期,考虑工程建设与运营需求相结合;在实施阶段,统筹建设永久性设施和临时性设施;建设后期,强调项目验收与运营准备一体化;在运营初期,强调工程质量保证与运营服务的一体化。

(四)推进综合管控协同

以“大建设”理念为总体规划,以全面管控全面推进为抓手,推动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组织建设、跨运营、跨组织,投资主体、参与单位、军队和地方边界等的管理和协调。以此为基础,形成目标一致、组织协调、统筹推进、衔接畅通、信息共享、管控优化的协同机制,打造施工管理、交通安全、安全防控、消防应急等全方位联动管理响应和环境修复。控制局面。

(五)推进建设标准化

统一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创建规范有序的施工标准化体系,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等要素的有效控制。推进施工技术标准化,建立首件样板体系;推进工地标准化建设,规范工地建设;推进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推进施工管理标准化,使施工全过程成为执行标准规范的全过程。

(六)推动日常管理精细化

将精细化理念贯彻到工程各个环节,以建设精品工程、强化精细化管理、开展精细化管控为载体,建立“科学预测、量化标准执行” 、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流程。实时控制和客观评估结果”精细化管理体系,推进精益建设,传承工匠精神,确保项目的零件和细节符合技术要求,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用性。让建造者的“更精致”来换取用户的“更贴心”。

(七)提升管理流程的智慧

坚持提高管理智能化,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搭建管理信息平台,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弥补传统管理的短板。推进“智慧工地”,实现智慧安防、智慧提质、智慧绿色增长、智慧疫情防控、智慧施工。培育数字化驱动的机场建设模式,推动信息模型在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形成数字机场和实体机场两套资产。

三、建设质量工程的重点工作

在规范施工程序、完善制度体系、落实各方责任的基础上,建设精品工程应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1.加强之前方案的论证。深化比选示范,加强空地联动,推进数字化手段应用,提高复杂环境下机场选址质量。明确机场建设项目定位,提高航空交通预测准确性,充分考虑综合交通、临空经济、通用航空、军民融合等发展需求。考虑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合理验证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估算等,避免一味的高成本和高投资。

2.专注于规划可持续性。增强机场总体规划的稳定性,加强机场总体规划与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衔接,充分考虑机场规划与周边净空、噪声、交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统筹规划短期建设和长期发展,根据不同阶段发展需要,规划机场飞行区、航站楼区和工作区的建设规模和时间安排。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经营用地需求,确保各街区土地利用功能合理、集约、高效。

3.精美的创意设计作品。鼓励设计创新,推动合格标准向高质量标准转变;坚持价值工程理念,科学比选方案,完善计算模型,优化关键参数,力求细节。推进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应用。积极运用仿真技术,对总体规划、空域和飞行程序、终端流程和陆侧交通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倡导设计创作,鼓励地域和文化特色与机场设计的融合。

(二)提高项目质量水平

4.加强质量行为管理。严格落实施工各方质量责任,充分发挥施工单位的整体引领作用。加强对参与企业和关键人员的绩效考核,将违法企业和人员纳入专业信用管理。进一步规范检测检测行为,充分发挥检测检测的评价、验证、控制和引导作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对各岗位落实质量管理要求,实行岗位质量考核。

5.增强的源、过程和验收控制。对材料、预制件及相关设备进行严格的准入管理。适当提高关键性能和指标,推广使用高性能材料和优质部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施工精度。推进无损检测、快速检测、智能检测,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采用更严格的质量考核办法,合理提高质量指标。实行首条制,实行三检制和“两阶段”竣工验收。

6.增强的长期性能保证。加强工程材料耐久性和耐候性研究,增强结构性能感知和长期性能分析研究。加强路面和桥涵结构健康监测,提高巡检和养护效能,实施智慧管理体系。建立机场项目预防性维护机制,注重小病早治。提高特殊环境下的结构韧性,特别是路面的长期适航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三)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7.推进安全工地建设。严格安全生产条件,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完善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现场防护标准化、风险管控科学化、隐患管理常态化,高效的应急救援。促进了施工现场安全与施工作业规范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工程的本质安全水平。

8.加强不间断施工管理。加强不间断施工综合管理,科学制定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加强标志牌设置和既有管线保护,防止跑道侵入、超空、FOD等,有效化解风险和消除隐患。推广自动定位、安全监控、信息化调度和装配式施工等应用,促进人员机械化替代、人员自动化减员,提高不停机施工的协同性和效率。

9.推广安全文化。深刻领会“三个敬畏”的精神内涵,着力夯实“三个基础”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六个向上”工作要求,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率和安全性。提高机场建设从业人员安全文化素养,建立以诚信文化为基础的机场建设安全生产信用体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机场建设安全文化。

(四)提升绿色低碳水平

10.关注生态保护。继续开展扬尘治理、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置工作。科学制定环保节水规划,合理设置环保节水设施。推进水质、大气、噪声等智能监测站点建设,促进智能环保设备投资和使用。加强机场周边生态保护,减少机场建设对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

11.提高资源利用率。机场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注重常驻结合,有效利用临时工程和临时设施。使用节能产品,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优化节能管理。综合考虑项目性质、建设条件、废旧材料种类和材料等因素,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方案,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科学有序推进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双控”,进一步推进机场运营电气化,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耗,加强机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推进民用机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机场能源管控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五)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13. 积极应用“四新技术”。认准发展需求,研发“四项新技术”,着力自主原始创新。淘汰落后技术设备,支持新技术在机场应用。推动企业关键技术突破,鼓励工程微创新。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实施“数据云化赋能”,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发挥机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作用。

14.发挥技术标准的作用。推动优秀科研成果及时向技术标准转化。根据合同规定,可以以比行业标准更严格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作为设计、施工和验收的依据。不断提高技术标准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强标准国际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将优势和特色技术融入国际标准,不断打造中国机场建设标准品牌。

15.探索建立全产业链创新体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相关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断提高重大工程项目国产化率。推进适用领域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建设,推动机场建设领域实施智能化建设和建筑工业化。以机场工程设计、施工、装备和工程管理全产业链为基础,开展技术突破和集成创新,构建机场工程全产业链创新体系。

(六)提升多元治理水平

16.提高管理技能。充分发挥行业、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共治作用,加强对机场建设的配套支持。完善工程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机场投资建设监管信息平台,建立项目监管信息模块。强化质监机构职能,加强队伍建设和保障保障,做好监管人员执法身份转换工作,建立质监专家库,提高重点精准监管效率。

17.激发建设主体的内生动力。营造科技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建筑市场营商环境。树立建设精品工程的权威,充分发挥名牌效应,带动各建设主体积极参与。积极培育工程管理专业施工管理体系、工程建设标准化施工企业和装备体系、标准化服务咨询专业中介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坚守劳模、劳动、工匠精神的民航建设行业职工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

18.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建设适应新发展要求的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协同发展型的行业社会组织。组织开展质量工程评价管理,发挥社会智库作用,强化行业自律意识,建立政府与企业的纽带。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多元化交流合作,展示中国机场的工程文化和建设风采。

(七)提升廉洁防控水平

19.发挥诚信教育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常态化教育,坚持每日考试、严格考试、常态考试,建立廉政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搭建企业诚信平台,形成诚信氛围,增强员工诚信意识,筑牢机场建设领域的廉洁防线。

20.加强诚信风险防控。反腐倡廉与机场项目精细化管理相辅相成。完善诚信防控体系,定期梳理诚信风险点,完善诚信风险防范措施;推广使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流程和细节完全透明,技术手段杜绝诚信风险。

21.抓重点进行自查。聚焦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建立流程审计风险提示机制;加强与组织人员和检查的协调。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机场从开工到竣工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发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国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加强指导,在机制创新、标准制定、示范推广、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统筹组织、统筹推进。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与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质量工程创建经验总结和宣传,凝聚共识,协同推进。

(二)增强的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四型机场”体系作用,助力精品工程建设。出台配套政策文件,修订运输机场概算编制办法,加强财政支持;加强工期论证,确保合理的勘察设计周期和工期;完善招标管理制度,坚持合理价格,倡导优质优价;建立机场建设大数据平台,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示范和驱动

制定质量工程重点行动计划,建立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坚持试点示范,优先考虑大型、新开工和代表性项目民用飞机质量体系论证叫什么,开展优质工程和安全工地示范。加强经验总结和推广,推动深入实施。

(四)加强正向激励

推动建立优质工程和安全施工选址命名机制。将优质工程和安全工地建设与行业信用评价、工程招投标、国家奖项评选等挂钩,表彰在优质工程和安全工地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