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作战系统要点: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是信息化战争阶段指挥系统的组织形式。这种新型作战指挥系统具有四个显着特点,即系统结构趋于扁平化,指挥实体“形”字“散”“神”聚集,系统环节耦合整合,系统运行可自适应。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建设必须立足特点,目标明确。 @>05- 0049- 05 作战指挥系统是实现作战指挥功能的互联互通 完整指挥系统的组织形式是各级指挥机构按照作战指挥关系自上而下组成的有机整体. 建立在作战组织的基础上,目的是保证指挥关系顺畅,使最高指挥意志指挥官。通过各级指挥机构的中继和传输,作用于最底层的具体指挥对象,达到作战目的。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作战指挥领域,作战指挥的各个要素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客观要求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作战指挥体系。当前,世界军事大国都在依托军事网格系统,积极稳妥地设计和完善基于信息流的新型指挥系统。这种新型的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无论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如何,总体来说都具有以下显着特点: 一、架构趋于扁平化。 “扁平化”是对命令结构不断增加的“跨度”和降低的“层次”的直观描述。
扁平结构减 作者简介:罗红卫,男,硕士,上尉,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10045 倪彦群,男,专业,73041部队 何俊辉,男,上尉,西安陆军学院 49 少冗余信息节点,缩短信息传输环节,增加指挥系统集成度,优化信息流,提高指挥效率。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结构趋于扁平化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挥系统不能随意扁平化,以前的作战指挥系统不具备扁平化的条件。早在两个世纪前中国作战指挥系统,克劳塞维茨就在《战争论》中指出了降低指挥水平和提高指挥效率的重要性。 “尽量增加相等单位的数量,尽量减少纵向层数;但指挥体系结构不能随意扁平化,它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例如:指挥主体的指挥能力、指挥对象的性质、指挥手段的先进程度等。纵横军事指挥体系的建立“跨度”的建立不能凭主观意愿随意确定,而必须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奴隶社会到今天,战争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和指挥手段,但指挥跨度并没有相应改变,一直在3-6的范围内,虽然革命花了千ds或数百年来,指挥控制方式还比较落后,以体力劳动的指挥控制操作一直是主要任务,始终无法突破指挥能力有限的瓶颈。 .
第二,“扁平化”是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的特点。因为只有进入信息化作战阶段后,指挥体系结构才具有“扁平化”的条件。信息化军事革命的兴起,特别是军事网格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指挥控制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人的体力劳动自动化和脑力劳动自动化交互发展,信息化水平综合经营能力显着。它可以在全球和战区范围内进行实时、精准、智能的指挥控制,从而为指挥体系结构的真正“扁平化”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当前军事转型初期,指挥结构扁平化已进入实践探索阶段。首先,降低了指挥级别。美国空军已经废除了一级师制。陆军改制完成后,目前由旅、师、军、集团军组成。俄罗斯计划将海军作战指挥级别从5级降低到3-4级。其次,增加了指挥跨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逐渐降低了军队综合水平。陆军以往的师旅团级综合已缩减为营级综合,而师旅级组织体系则向着凝聚力、一体化的联合方向发展,从而扩大了指挥编制对象的范围,并且增加了并联单元的数量。第三,“扁平化”不能被“网络化”取代。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将使指挥系统从“扁平化”向“网络化”发展。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指挥信息网络在指挥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作用——指挥系统中各作战指挥机构和武器平台之间以互联网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指挥员可以节点对其所属的指挥对象进行作战指挥中国作战指挥系统,使每个指挥实体成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整个指挥系统成为一个“网络状”。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缺乏对指挥系统本质的理解,混淆了作为指挥手段的指挥关系网络与指挥信息网络的界限。从指挥体系的本质看,指挥体系结构是建立在作战组织基础上的,必须包括跨度结构和层次结构。在所谓的“类网络指挥系统”中,指挥实体仅以网络节点的形式存在。跨度结构和层次结构失去了意义。从指挥关系网络和指挥信息网络的区别来看,指挥关系网络中的指挥机构之间的关系是根据指挥职能规定和指挥权限划分形成的。只有这种关系清晰、顺畅,才能顺利进行。指挥,作为这个关系网络中的每个节点,每个指挥组织的指挥权限是明确的,不是任意的。否则,必然会导致无领导状态,导致整个指挥系统陷入混乱。但信息化作战指挥信息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具有同质性和平等性,对用户来说是“即插即用”的,这与指挥关系网络有着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指挥系统内部的“网络化”纵横关系并不等于“网络化”架构,指挥关系必须明确。从近期的现实来看,从高级别战区联合作战指挥组织,到军区作战群指挥组织,再到各级军种指挥组织形成的树状指挥体。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四大特点 应用架构不可取。从发展来看,虽然指挥体系结构逐渐趋于扁平化,但由于“一兵一卒”的特点,作战指挥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系统不应该也不可能形成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的形成会使一个指挥对象面对多个指挥主体,造成“多指挥”的混沌现象。组合,即把原来高度集成的指挥机构按职能分解成若干模块。不同的模块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也位于指挥网络中的不同节点,但在信息网络系统的支持下,它们始终连接为一个整体。 ,可以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和作战任务的需要,灵活地“组装”和“拆卸”。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情报信息收集和处理部门分别位于沙特阿拉伯、美国和澳大利亚。在互联网的连接下,他们共同为作战指挥部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信息。二是实行分布式交互式联合决策,即指挥员及其指挥机构依托综合指挥信息系统,在战场上共享信息,异地同步做出作战决策。从决策形式上看,主要有小型分布式交互决策、大型分布式交互决策和横向(定向)交互决策三种。所谓小分布式交互决策,是指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中的中心与席位之间以确定任务目标为主要内容的交互操作。大规模互动决策是指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与各军兵种指挥机构之间的互动作战,以分配作战任务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横向(定向)交互决策是指相邻或与任务相关的部队指挥机构之间围绕作战协调问题进行的交互作战。 二、指挥实体“形”和“神”聚集在一起,指挥实体的“形”散开,本质上是它在物理空间中的分布系统;当“神”聚集时,指挥实体达到逻辑集中。
; “形”分散,要求指挥实体在综合信息网络的连接下,尽可能分散指挥组织的人员、装备、装备等物理实体,以缩小其战场规模和增强其生存能力和指挥效能。 “神”集结要求指挥实体要素即使在物理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远程信息资源共享、分布式交互联合决策、实时精准控制和协调。在信息化作战中,指挥实体的生存面临更大的威胁,强调指挥实体的物理分散首先是提高生存能力。同时,信息化作战空间更大、节奏更快、部队部署更分散,必然要求作战指挥具有更强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指挥实体必须是分散的。但是,去中心化并不违背“中心化”战场不变的真理。在信息战中,力量集中原则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强调形式和力量的集中、效率融合的集中、动态随机性的集中、信息聚合的集中。无论集中部队的内容或形式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指挥集中。在高度分散、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上,唯一的办法就是了解,就下一步军事行动要采取的作战目标和手段达成共识,通过集中统一行动实现集中统一行动。思维。只有这样,各级部队才能做到同步作战、密切配合。
因此,指挥实体执行作战指挥的逻辑功能必须集中统一。为实现指挥实体的“形”和精神的“集结”,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步骤:一是分解指挥组织模块,与虚拟三、系统联动,耦合成一个。各军种的各级和各种指挥实体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联系。 这个“串”和“连”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指挥系统内各个实体之间的链接过程。信息化作战追求指挥系统的“整体涌现”效应。为使系统耦合集成,需要实现单一指挥机构的一体化、纵向指挥层级的功能衔接、指挥机构的横向一体化。一是在单一指挥机构内的高度整合。信息化作战的基本风格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有别于以往各军兵种独立指挥单位,机械地实施协同指挥的做法。人员通常由来自各军种、兵种的人员组成,分布在作战指挥机构的各个部门。也就是说,在其指挥结构中,既有各军种的指挥员,也有其他武装力量的指挥员,甚至有地方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指挥机构的参谋、专家和技术人员。 这样。他们分布在作战指挥机构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优势互补。
二是指挥层面的垂直功能连接。在信息化作战中,指挥组织的各个部门主要是按照指挥职能设置的,因此形成了各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如情报信息采集与处理功能模块、信息传输功能模块、运筹学、决策、计划、组织、运行监督等功能模块。 、控制、协调功能模块、各种作战保障功能模块等。指挥系统上下级按照功能模块连接,打破了传统分工造成的“烟囱式结构”为主线设置向上部门,从而为整合各种作战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目前世界军事强国向信息化作战指挥机构转型的实践来看,按指挥职能分工设置指挥机构是普遍的选择,也是信息化的显着特点之一。不同于传统作战指挥机构的基于作战指挥机构。三是指挥机构横向整合。在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改之前,军队基本采用垂直树状指挥系统来实施作战指挥。其基本特点是不同指挥机构和指挥单位之间一般只有单一的纵向指挥控制关系,横向联系很少。即使有连接,也必须垂直传输。随着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各级各类作战指挥机构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作战指挥系统在以往纵向单一关系的基础上,扩大横向联系,增加横向协同。但是,未来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的横向连接,不仅仅是增强指挥机构之间的横向连接,而是通过这种横向连接提高整个系统的耦合和集成水平。
在网络中心战的理论和实践中,美军形成了指挥控制系统全面融合的全新而深入的内涵,认为其主要内容有[10];互联互通是集成的基本要求是没有互联互通就没有集成,这两者都是基本的底层内涵。互操作性和信息共享处于中等水平。协调、协作、自我同步属于以指挥控制和实施作战行动为导向的高级内涵。高效的自主同步动作。 四、系统的运行可以自适应。在信息化作战中,部队应具备共享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共同了解指挥官意图的能力,以及在认知领域协调协作和自我同步作战的能力[10];这体现在指挥系统上,各指挥单元的主体性明显突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在以往的作战行动中,由于信息感知和控制有限,作战指挥系统呈“树状”结构,采用分级控制方式和“以计划为中心”的组织协调。但系统内部个体之间缺乏互动,对外部环境和形势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在作战过程中实现了由被动适应向主动适应的转变。从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CAS)的角度来看,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中的每个要素或个体都是具有智能、适应性和主动性的主体。学习不断进化,自动形成有序状态。
信息战是系统之间的对抗,其中指挥系统的对抗是重点,指挥主体的自适应能力是指挥系统对抗的关键因素。提高己方指挥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削弱敌方指挥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是在信息化战场取得主动权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为了提高生存能力,指挥系统及其内部子系统和指挥主体必须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包括与朋友和邻居的合作与协调,以及与敌人的对抗,以发挥自己的指挥系统的作用。 瘫痪和打击敌人指挥系统的最大综合效果。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自适应运行的理想状态是“混沌边缘”。 “混沌边缘”是介于线性系统和混沌系统之间的临界状态,是系统最活跃、最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状态。 [11];线性状态和混沌状态都是指挥系统的失能状态,也是美军“快速果断作战”和“效果化作战”四大特色作战应用所追求的作战效果。 [12];例如:破坏敌方指挥信息网络系统,使各个指挥单元无法互联互通,失去相互之间的控制关系,指挥系统将沦为线性系统;而当指挥单位之间的控制关系过大时,特别是当下属过分依赖上级指挥时,指挥系统的及时反馈、调节和适应能力低下,形成“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循环时间很长,在很短的时间内要面对大量的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输入时,系统会进入混乱状态。
因此,信息化作战指挥要把握好“指导性”指挥与“指导性”指挥的关系,充分考虑各作战部队的战场认知、适应能力和协同意识,注重发挥主体作用。功能;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适当下放指挥权,获得自适应的整体效益;不仅要注重制度结构的整体建设,还要注重制度结构的更新换代和补偿功能的建设;提高关键系统的性能 冗余使系统具备抵御多重打击的能力,以及自诊断和恢复能力,保证系统的有序运行。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5.王宝宝。信息化军队的组织正在走向军事网格时代[.北京:解放综合联合作战司令部[部门现状与发展[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9.系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与学说。综合联合作战研究[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0.费爱国,网络中心战与信息化。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1.Michele Waldrop(陈玲译)。复杂性:生于秩序与混沌的边缘。北京:生活与阅读的新店,1997.12.李爱国。美军快速决战与复杂自适应系统[J].外国军事研究,2003(7)。参考文献:1.克劳塞维茨(德国)。战争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任海泉。军事指挥部[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佘,2007.3.向东.指挥跨度的思考[J].陆军学术,2006(1):27.收稿日期:2008-05-16(续45日United St CongressionalBudget Office. CBDStudy Logistics Support Deployed Mi litary Forces. 2007:19~90. RogersJ.E. Sub-opti mi zi ng Logistics . Army War Coll., Carli sl Barracks, PA., 2007.03. Maintence Resources Evaluation Tech-nique. Air Force Inst. Tech., Wright-PatersonAFB, OH, 2006, 03. heForce XXI Revolution Logistics Support Coalition Operati 2010.U.S. Army War College, Carli sl Barracks, PA 17013-5050, 2006,(4):2~15. Zhou Dongming,安永清, 张莉.外军发展军地联保的现状与思考[J].柔空军工程大学硕士,2007(6) .国外军事后勤与社会保障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