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作战英雄”岳振华,在调任“543部队”二营长之前,他的职位是什么?我军某高炮团团长,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按照建国初期的标准,岳振华是个正派的副干部!比野战军略低的步兵指挥官一定明白,当时的主营军衔是上尉军衔。
那么,当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从系统中招募精锐士兵组成我军第一个地对空导弹部队时,选定的岳振华少校自然是业务和指挥方面的佼佼者当他去代号为“543”的单位服役时,军衔是升还是降?明明是为了推广使用呢!
其实,岳振华少校担任地空导弹部队二营营长的时间只有十个月。至于能迅速晋升为上校和营长,那是因为二营战功卓著,成为了“英雄营”,受到了司令部的特别表扬。
《绝密543》中印象最深的是校级营长岳振华受命乘坐专机到上海报到。乘务员不相信这名校警是专机治疗的“负责人”。他真的是一个普通的步兵营。长篇大论,开个玩笑。
也就是说,我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所属单位(为保密,国防科委统一规定地空导弹代号为“543”,所以地对空导弹部队称为“543部队”)部队。等级高于普通野战部队。岳振华部队的水平,不能用普通的营级单位来衡量。
看看地空导弹部队二营刚成立时几位干部的原位:
营长岳振华:空军某高炮团团长(少校军衔)。
徐福政委:空军某飞行团副政委(正级)。
副营长王建初:空军某探照灯团副团长。
政治部主任李逵:空军某雷达团参谋长。
也就是说,按照人员选拔标准,“543部队”100%是师级单位,而先后组建的三个地空导弹营肯定是团级单位,所以它的政务长也是高调的,从部队组建之初,每个营的政务长都被称为“政委”。
1958年10月6日,公布了第一个地对空导弹营。营领导班子名单为:营长张建华、政委张思聪、副营长邵殿奇、赵登龙;一连长顾增培,二连长王东岳,三连长苏彦林。
地空导弹第二营于同年12月26日组建,是电视剧《绝密543》的主角。营部领导班子名单为:营长岳振华、政委徐福、政治部主任李逵、参谋张志国。你看,二营组建的时候,就设立了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的职位!
地对空导弹第三营于1959年1月18日在徐州成立(前两个在北京)。 ,还有政委和参谋长的职位。
因此,电视剧《绝密543》称营级政委为“政委”。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但上述地空导弹营根本没有“教官”的位置。从一开始就算是设立政委,也完全符合史实。
有些文章将“543部队”的现象称为“高位低位”,令人无法接受。如果原团的副政委在二营担任“教官”,那就是上下级的较量了。实际情况是,虽然二营被定为“营”,但其组织层次绝不是营,每个营的团长都应该提拔使用。
只有普通营级作战单位才有“教官”职位,普通营级单位没有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职位,所以“543部队”的级别和情况比较特殊是的,一般营级部队不能适用。
怎么形容呢?比如今天公安系统的派出所,一把手叫“主任”,二把手叫“指导员”,有的叫“政委”。为什么?因为派出所有大有小,等级也不一样,所以北京派出所都有穿白衬衫的警察!
那么问题来了,岳振华的部队为什么要使用营级职称?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向苏军学习方便。根据当时中苏达成的协议,为了对抗高空敌机地空导弹部队编制,苏方将派专家组赴华协助组建地对空导弹部队。
有了专家组,还有一个苏军营的Sam-2地空导弹,就是一个营的官兵来教中国空军的一个营,以便快速掌握并使用这个营。武器。无论是为了制度对等,还是为了一对一教学,我们组织一个营级制度都是合理的。
苏军的教学训练采用一种教学方式:营长教营长,连长教连长,技师教技师,操作员教操作员。如果我们在这里搞一个团制,显然是不方便和不合适的。因此地空导弹部队编制,组建营级系统是合理的。至于组织层面,我们可以单独确定。
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每个地对空导弹营只配备了三套发射设备(第一批进口共五套,36发),这样一套发射设备,干员算辅助阵地,所需官兵人数并不多,毕竟不是地面作战部队。
因此,将一套发射设备编成一个营,显然是离谱的。按照建国前后的装备标准,一个炮兵团装备约24门桶装火炮。具体来说,一个连基本有四门左右的枪,连的士兵比步兵连少很多。这是军事常识。
地对空导弹自然比火炮贵。一套几乎和一套一样。一个营只需要一套吗?它违反了编程的基本常识。所以,从装备比例来看,“543部队”将基本作战单位编成营,实在是可以理解。
最新的武器装备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组建特殊级别的组织单位没必要大惊小怪。当我军地空导弹部队大规模组建时,营级组织一定会恢复正常,教官的位置一定会出现。
而1950年代末1950年代初建设的三个地对空导弹营相当于“种子部队”,所以是“绝密543”!
(最右边是岳司令和徐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