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试想:邓稼先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氢弹试验(组图)

前言

想象一下,你毕业于一所著名的外国大学,如果你选择留在那里,你将成为一流的学者。你会如何选择?

如果您选择“偶然”回家,但您从事的工作需要严格保密,即使是您最亲密的家人也不行。你会怎么做?

此时你是否感到“心碎”?但是有一个人用他的生命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这个人就是“两弹老兵”邓家贤。

图丨“双弹老兵”邓家贤

原子弹试验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当然,我国在两弹领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努力,尤其是被誉为“两弹之父”的邓家贤同志!

1986年7月29日,已经被折磨得失去元气的邓家贤因出血而去世。临死前,邓家贤紧紧握住妻子徐璐曦的手,缓缓说道:“如果有来生,我还是选择中国,核武,还有你。”

三十六年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家贤还带着两颗炸弹。 “不要让人掉得太远。”这是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关心,也是对我们年轻一代的一种督促。 !

一、忠诚报国

1924年6月25日,邓家贤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邓氏祖籍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邓一哲是当时北大、清华等多所名校的哲学教授,也是一位杰出的美学家。在祖辈的言传身教下,邓家贤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年轻的邓家贤很早就进入私塾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系统地学习了英语,为他后来的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平(今北京)崇德中学读书期间,他结识了比他大两岁的杨振宁。平日里,两人经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英语等方面的知识,互相鼓励,互相提高。

然而,这种舒适的学习环境很快就被日寇打乱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侵略开始横穿我国大地。

“卢沟桥事变”20多天后,北平被日军俘虏,城里的中国人开始“遇难”。

图片丨北京瀑布

在日军“破城”之前,很多人开始逃亡,北大、清华也开始南迁。然而,邓家贤的父亲邓一哲却患上了肺病。他经常吐血,长途跋涉并不容易。一家人只好留在北平市。

1939年9月,邓家贤重新进入志成中学完成因战乱而未能完成的学业。

有一次,日本人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在北平市举办了所谓的“庆功宴”,邀请各界精英和名人出席。

当时,邓家贤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这种行为。 13岁,他无法忍受。对父亲“民族复兴为己任”印象深刻的邓家贤认为,日本人的所作所为是对他的耻辱。然而,邓家贤并没有选择隐忍,而是当众撕碎了一面日本国旗,重重的砸在了地上。

“事件”发生后,邓一哲的几位朋友上门讨论。他们认为这件事会被日本人炒作,对邓家贤是非常不利的。

1940年5月,由于种种不安的压力,邓家贤被大姐从北平撤离,远赴昆明。这里有很多清华北大的教授,还有邓一哲的很多朋友,可以帮忙照顾邓家贤。

邓家贤此时也进入了国九,学习未完成的课程直到毕业。

抗战最困难时期,为建立专业大学,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合成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1年,邓家贤进入西南联大继续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四年大学生涯。

图丨昆明西南大学老校门

1945年8月15日,在“内忧外患”的国际形势下,日寇的“入侵梦”彻底破灭,日本天皇裕仁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此时,邓家贤也完成了自己的大学生涯。然而,他虽然赶走了日本人,但我国仍处于“暗流”之中。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邓家贤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怀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为了在这场反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邓家贤毅然回到北平,当上了物理学教授。势必在另一个“战场”上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是,随着对邓家贤教学工作的深入了解,他开始发现我国的教育水平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个时候,他想做的就是出国深造,有所成就后再回国。 “忠诚报国”的梦想。

就这样,怀着“多学一技,建设新中国”的抱负,1947年在美国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的邓家贤,获得了去美国大学深造的机会。

1948年秋,邓家贤起身赴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在美国留学期间,邓家贤和另一位同学合租了一个loft。由于早期没有获得奖学金,他的生活还是相当艰难的。

虽然吃不饱,但这并不影响邓家贤的学习成绩。凭借出色的学术能力和优异的成绩,邓家贤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获得了研究生阶段所需的全部学分,并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 26岁时,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称他为“天才”是轻描淡写的。

邓家贤作为“天才”的存在,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包括美国政府的一些高层。在他们眼中,如果黄皮肤的中国天才能够留在美国,美国将受益匪浅。

图丨工作中的邓家贤

当地政府为了“留住”邓家贤,不止一次以丰厚的报酬“吸引”邓家贤,希望他以后能继续留在美国。不仅如此,邓家贤在美国的很多同学也给他发了邀请函,希望能留住他。

然而,无论是高额的金钱奖励,还是先进的科研设备,邓家贤都不为所动。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回到祖国,实现他的“忠诚报国梦”。 !

二、默默奉献

邓家贤很清楚美国人心中的“小九九”。于是,为了防止“漫漫长夜做梦”,邓家贤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匆匆登上了回国的大船,毫无风险地回到了祖国。之后,他将实现他毕生的梦想——原子弹和氢弹!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日本被美国原子弹轰炸的事实。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时,美国为了加快日本投降进程,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其威力早已为人所知。遭受如此致命一击的日本,显然已经战败,无法抗拒。

当时美国刚刚研制出原子弹,并在日本使用,其杀伤效果也是震惊世界。但当时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像原子弹这样的“超级武器”。拥有原子弹也成为当时许多国家的目标。

在接下来的朝鲜战场上,我国也遭受了多次美国的“核讹诈”,但最终由于种种压力,美国没有动用原子弹。美国人之所以敢如此嚣张,是因为他们承认当时我国还没有原子弹。

但大家都明白,在原子弹问题上,“是”和“是但不使用”完全是两个概念。然而,当时关于是否制造原子弹的争议很大。

图丨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

当时中国很多领导人认为原子弹的威力太“恐怖”,是一种能够“毁灭人类”的武器。我们不应该研究和制造它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实验前解放军去救国民党的电影,所以很多人开始提倡“废除核武器”,但收效甚微。

1951年,法国科学家约里奥特·居里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中国要想能够反对使用核武器,就必须先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毛主席完全赞同这一观点,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国必须先拥有核武器,才能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明确表态:“新中国要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不被人欺负,就离不开原子弹!”

1958年6月21日,毛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原子弹这么大的东西,你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嗯,让我们做一点吧!”

从此,我国开始了“造原子弹”的伟大工程。

让我们回到邓家贤。回到祖国的“怀抱”后,他立即投身于物理学研究,为我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开辟了我国核物理研究的新局面。

1953年,邓家贤嫁给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许鲁希。不过可惜的是,邓家贤只享受了五年安宁幸福的生活,就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1958年秋天,我国决定自主研究原子弹后,钱三强来到邓家贤所在单位,交给他一个秘密任务:“国家要发动‘炮战’,如果你不想参加?这件事需要严格保密!”

听到钱三强口中的“大枪战”,邓家贤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毫不犹豫,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合影丨邓家贤与徐璐希

邓家贤回到家,简单收拾行李,对老婆说:“我要调工作了,以后照顾不了这个家了,你得工作更难。”徐璐曦对老公突然“转职”表示并不意外,表示全力支持邓家贤!

徐璐曦后来回忆起这件事说:“他(邓家贤)说这话的时候很坚决。他说如果这件事做好了,这辈子就值得过,哪怕是为了值得为之而死。”

自从邓家贤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就开始了他的“隐姓埋名”生活。在他义无反顾地换了一个新岗位后,他的家人就彻底失去了联系。从此,邓家贤的身影也消失了。它只出现在戒备森严的深院和广阔的戈壁沙漠中。

8月,邓家贤被派往“北京九院”任研究院一室主任,主要负责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工作。

参与这次“大使命”的胡思德长老回忆,当时自己被分配到“九院”。来报到的那天,他遇到了时任办公室主任的邓家贤。 “他让我们叫他老邓。”

邓佳首先找到了一本“即将被翻”的俄语书,供他们年轻的大学生学习。邓家贤在得到上级许可后,向他们解释了他们研究的主题——原子弹。

通过胡老师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可供参考和研究的资料其实非常有限。然而,即使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邓家贤仍然带领战友们努力学习。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考点,邓家贤带领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没有路的地方铺了一条柏油路。在树林旁边,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样板馆。

由于缺乏数据,邓家贤开始潜心理理理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靠自己的力量做前沿研究”。

图丨科学家用算盘进行计算

由于资料多为外文,数量有限,邓佳只好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然后连夜打印,分发给每一位同志。

一系列复杂的计算离不开原子弹研究。但是,当时我们的硬件条件非常有限。邓家宪和他的战友们只能用算盘来进行​​一系列的计算。

参与计算的前辈曾回忆:“当时为了计算一个数据,一天要三班倒,计算一次要一个多月。”

不仅如此,每次数据计算完成后,还需要专业的物理学家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证。时间紧,任务重。在工作中,邓家贤经常需要指导战友进行计算。那段时间,他经常说:“哎,一个太阳还不够!”

负责计算的同志在进行“九次计算”时,发现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苏联提供的实际数据有出入。这是一个更困难的问题。

因为只有实验者计算出的数据与苏联提供的数据一致,才能证明我们掌握了原子弹的工作原理,然后才能进行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但就是这样的数据错误。为了验证这个数据,计算组的同志进行了所谓的“九次计算”,耗时近一年,结果证明我们的计算没有问题。这一数据的最终证实,为后续两弹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原本愿意在原子弹上帮助我们的苏联大哥,疏散了大批科学家,拿回了很多信息。他甚至嘲讽道:“没有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

虽然外部环境突变,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科研人员研制原子弹的决心!

三、不怕牺牲

邓家贤在那之后不仅要在研究所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去了广阔的戈壁试验场。那里的环境太艰苦了。

图片丨罗布泊沙漠

当时正值三年“特殊时期”,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当时国家千方百计养活做原子弹的同志,但情况还是很困难。

在实验现场,同志们即使饿到腹胀也没有放弃,手头的工作也从未停止过。一位当时参加任务的同志后来回忆说:“有的同志水肿,为了救治他们,组织特地给了他们一大颗药丸,我们很多人都羡慕不已。”

除了饮食问题,还有很多困难等待着邓家贤和他在茫茫戈壁的科研战友们。

沙漠中的环境可以想象,昼夜温差巨大,体感的巨大差异让不少士兵和科研同志摔倒。随时可能出现的沙尘暴,也是考场的“常客”。最“致命”的困难之一是缺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一旦长期脱水,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但在沙漠中,同志们不得不克服这个问题。

有一次,当原子弹爆炸时,邓家贤带领士兵建造了所需的塔楼。为了节省一些淡水,士兵们用罗布泊的盐碱水作为淡水来搅拌混凝土。

邓家贤发现士兵们用的是盐水和碱性水,非常生气。这是一座重要的建筑,未来将用于测试原子弹。如果不使用淡水,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潜在问题。随即,邓家贤吩咐士兵重建,派车从远方运来淡水。然而,研究人员和士兵只能喝盐碱水。

在邓家贤眼中,原子弹就是一切,他绝不允许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发生任何意外!

图丨邓家贤(左)回收未引爆的核弹头

邓家贤在试验场的8年时间里,15次出现在试验场,带领同志进行核试验。在没有专业防护服的时代,邓家贤为科研不怕牺牲的精神让他势不可挡。因为他首先需要知道很多第一手资料,这对于原子弹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在核弹试验现场,研究人员将试验弹安装在降落伞上,但在试验过程中,降落伞发生意外,并没有顺利打开,试验弹也在广阔的空中坠落沙漠。里面。

观察员回来汇报情况后,上级高度重视,试弹不明。这是一个危及生命的事件。立即派出100余人防化兵小队前去寻找。 ,但找不到。

邓家宪得知此事后,立即去找试弹,却被上级拦住:“老邓!你不能去,太危险了!”

但邓家贤却是一笑而过,毫不犹豫地去找了。最终,还是邓家贤率先发现了试弹的踪迹。

但正是这次“事故”,让与核弹密切接触的邓家贤被放射性物质感染。随后,邓佳去医院检查。医生在他的尿液中检测到强放射性物质,他体内的许多数据已经开始出现异常!

但即便如此,邓家贤仍然没有停止工作,因为当时的科研团队正在突破原子弹中最关键的技术。

经过科研团队的不懈研究,原子弹试验越来越近了。三年的战斗已经结束,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也已经设计成功。邓家贤在原子弹的设计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15 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罗布泊上空升起了巨大的“蘑菇云”。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图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原子弹试爆成功后,邓家贤、于敏等人投身于另一个战场——氢弹研究。最终,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氢弹试爆,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完成了祖国赋予他的光荣使命后,邓家贤依然致力于我国核武器研究领域。 1985年7月30日,邓家贤因直肠癌被送往医院治疗,正值生命的尽头。邓家贤最后悔的是,他在病床上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作为邓家贤的朋友,杨振宁住院后到医院探望。聊天中,杨振宁问道:“两颗炸弹爆炸成功,国家奖励你多少?”

邓家贤微微一笑:“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实验前解放军去救国民党的电影,但这确实是真的!

1986年7月29日,邓家贤因癌症晚期失血去世,为我国两弹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结论

在邓家宪去世前,国家决定在报纸上刊登他的事迹,让这位为我国两弹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为全国所知!

“名字鲜为人知,但成就引世瞩目!”从此,“邓家贤”三个字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图丨邓家贤在病床上

“你视名利为粪土,国强国强!”这是对邓家贤一生最深刻的描述。

邓家宪身体状况恶化,带着家人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当时他问妻子:“30年后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

对于邓家贤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这个繁华的世界,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