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这场深刻影响了抗战,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巨型战役吗?

淞沪是什么样的战斗,连赵政委都赞不绝口?

《八佰》时隔一年终于上映。截至8月30日,票房已突破18亿。 83年前的血与火历史,淞沪之战,备受瞩目。然而,这场深刻影响抗战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浩劫,你真的了解吗?

1

战前的云

其实在1937年之前,日本就已经在上海挑起了战争,就是1932年的1月28日事变。

▲128事件中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1932 年 1 月 28 日午夜,日本海军外国第一舰队司令官盐泽晃一指挥日本海军陆战队从三个方向突袭闸北。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蒋光鼐和蔡廷凯的指挥下英勇抵抗,正面迎击日军。日军四次换教练,伤亡一万人。最后,战争在国际压力下结束了。

1月28日事件是以日本入侵中国东北为掩护。为转移国际注意力而积极挑起的伪满战争的建立,接受了停战协议,并没有继续打仗,因为其目的基本达到。

有了这个先例,谁能保证日本不会第二次来?只要日本不瞎,谁都能看出日本要入侵中国了。

▲7月7日事件后,战局走向何方?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在7月7日事变后,为了抗战大局,选择了进攻上海。由于日本在上海驻军不多,打赢战争后可以获得国际支持,同时也将日本侵略的方向引向了自己。从东到西,而不是从北到南。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比较简单。

日本觊觎宁沪地区由来已久——上海离南京很近,离日本也不远,离台湾更近。长江是另一条巨大的水路运输线,有利于日本的海上优势。

进攻上海,不仅可以直接威胁中国首都,获得水运便利,还可以沿长江一分为二,南北互不相让。有效的计划,上海迟早要打!

▲驻扎上海的日本特种陆战队很少配备冲锋枪

“128”事变后,日军继续在上海修筑工事,搜集情报,备战。仅虹口和杨树浦地区就有日本海军操场、日本俱乐部、工大纺厂等46个基地。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可容纳2000多名士兵,已成为上海市中心的军事要塞和日军最重要的基地。

但在战前,日本实际上在上海驻扎的军队很少。一是因为上海是日本海军的“势力范围”,日本海军对英国和美国的重视程度更高;第二,由于1月28日事件,停战协议规定中国不能在上海驻军,只能驻军。日本认为没有必要部署太多军队。

▲日军为巷战特制的可移动机枪掩体

不过,日本海军可能有点太大了,陆军马鹿却跃跃欲试。

1935年日本陆军作战计划中提出,与中国战后,在华中地区,“第九军”(以三个师为骨干)与海军合作,在中国下游登陆长江近上海,占领上海附近地区……根据情况,可以呼应华北侧沿京汉线南下,(从上海)沿长江抗汉口。”

事实上,从1935年到1937年,日本驻扎的兵力并不多,而且每年都在上海找事,借口是水兵或华侨遭到袭击,增兵,设岗哨,举行演习。

“海军陆战队以搜救的名义,派出多名水手,连同坦克,到天童庵和横滨路设立临时哨所,并在边境修筑道路搜寻行人。就像一个国家戒严。”

“日军演习……每2000名参加者,设置路障、占领桥梁、放置电话和电线等各种行动都必须举行。但每一个日军都知道,占领上海后直到下令给定了,一定要举行。,如何准备。”

▲蒋百里,提出国民党版的持久战

中国当然不知道上海的重要性。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认为:“在上海和南京,敌人不利于使用大部分军队。让敌人用少量的军队来牵制我的大部分军队。” .在平津,敌人还是会集中优势兵力,我们应该采取坚持不懈的原则,部队要纵长排列。”

面对日本这个极度紧张,总有一天会突然发狂的对手,国民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第26次国防作战计划》,并对未来的作战进行了安排对抗日本,最终由蒋介石决定。 ,形成两种情况 A 和 B。

《案例A》规定:《作战指导要领》明确规定,“战争初期,长江下游的国军应首先全力占领上海。无论如何,上海的敌军一定要全灭,上海的敌军一定要全灭。核心。”

▲军校里藏着准备

为备战抗日,成立了“中央军校野营处”。这个有点莫名其妙的名字,其实就是日本防备司令部。在“野营训练”的掩护下,在上海附近进行侦察、勘测、测绘,收集各方面的情报和信息。

1935年,蒋介石亲自担任裁判长,进行军级对抗演习。 1936年,他秘密成立了京沪警备司令部,立志在上海一战爆发时先发制人。

当然,上海“呼唤世界”的说法也是真的。 1936年2月,蒋介石在研究上海行动时也曾说过“抗日战争在所难免,上海行动也是世界观问题”。

▲纳粹德国将军帮助中国抗击日本……

中国聘请的德国军事顾问冯·法尔肯豪森将军曾任德国驻日武官。他还学过日语,对中日和战局有很好的了解。

他在1935年的《应对当前形势的对策建议》中明确指出,由于日军占领了长城前线,一旦日军进攻,陇海铁路和黄河将前线,山东易攻,上海不可攻。轻易放弃,沿海省份迅速沦陷,最重要的工厂和进口渠道纷纷倒下。

最坏的结果是,如果上海很快沦陷,西方国家很快就会适应日本对中国的控制。日本只要能保证治安和基本生活条件,居民“虽然对异族统治极为敌视”,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长江有利于日军西进,但这样的地方更多

因此,中国对日战争的关键是避免在大华北平原发生决战(这对日军来说太有利了),并尽量将日军带入地势险要的南方。更复杂。地形会削弱日本的优势,使其更加发达。国南也能触动英美利益,达到在国际局势中牵制日本的目的。

由此可见,上海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唯一道路。日本必须进攻,中国必须防守。蒋介石还认为,在上海打仗可以吸引国际援助,开战只是时间问题。

2

战争之火

1937年7月7日事变,7月29日北平陷落。

担心日本重蹈1月28日的覆辙,蒋介石命令驻扎在嘉兴的第二师补充旅伪装成上海,并教导约13,000人前往苏州 - 战前计划开始。

▲日军在虹桥机场中弹被认为是导火索

不过没关系

7月30日,蒋介石命令何应钦“尽快确定攻打汉口的租借计划和各单位任务经费”。当晚,何应钦在官邸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在上海对付​​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计划”和“扫荡汉口日本租界的计划”。可见,抗日战争的准备工作不仅限于上海,还包括武汉。只是因为行政院书记黄俊叛国,泄密,驻汉日军连夜跑,没有集结。

8月12日,原驻江阴、苏州的第87、88师分别抵达张华浜、吴淞、真如、大厂。蚌埠第56师和嘉兴第2炮兵旅第8团启程前往上海。

▲张志忠负责指挥上海部队

投弹兵怕什么_英国投弹兵进行曲_海岛奇兵投弹兵如何防

但他几乎总是在南京,这是一个劣势

大约三万大军抵达上海,由张志忠统一指挥。

此时日军有多少兵力?算上虹桥机场事变前后增派的兵力,海军陆战队共3个,共7个营,约5000人。

30000对5000,部队都是精锐,装备差距不大,而且是在主场作战,士气高涨,没有不赢的理由。

然而,《呼唤世界》的负面影响来袭。日军为了抢时间,采取了拖延兵力的策略,称要像1月28日那样“协商解决”,影响了欧美国家的态度——日本不想打,所以你不想主动跟他打,好吗?和平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因此,蒋介石下令暂停,“我希望等待命令,要避免小部队的冲突。”张志忠不禁叹了口气,错过了进攻日军的机会。

在中国调动军队的同时,日本的增援部队不断抵达。到 8 月 12 日,日本已经集结了 30 多艘军舰,陆军和海军大约有 1.50,000 人——军队越多,日军就越多。赶紧撕掉“和平”的面具。

8月13日上午9时,日军在一辆坦克的带领下,对闸北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攻击。下午3时,日军舰炮轰炸闸北,双方在八字桥激战。淞沪抗战正式打响!

▲烟雾缭绕的上海

早上7:00,中国空军第一轰炸机大队(5)从杭州尖桥机场起飞,抵达上海工大纱厂日军军械库。他们从1500米高空俯冲投弹,敌军军械库起火。爆炸。同日,中国空军共出动76架次,轰炸日军司令部、上海弹药库终点站和停泊在黄浦江的日军舰艇。日本驱逐舰“津贺”号受伤严重受损。日军从台湾派出轰炸机摧毁中国空军机场,以6:0被击败。

▲为中国定制的德国克虏伯150毫米火炮

虽然厉害,但是数量太少了

在地面上,中国军队凭借优越的实力向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斗集​​中在上海市中心一条长约5公里的前线。经过十天的围攻,日军已经被压缩成几个孤立的据点。甚至200多名日军惊慌失措地逃入英租界,被英军缴械。

但中国军方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88师264旅旅长黄美兴8月14日率两个团沿江湾路推进,在袭击赤直大学时被炮兵击毙。这一天,只有264旅伤亡1000多人,一个团损失了7名连长。

▲日军的老巢,建筑很坚固

日军“海军陆战队特种司令部大楼”位于四川北路与东江湾路交汇处。火力控制了附近大片区域,屋顶上还有高射炮,是中国军队进攻的重点。

日军在这里作战多年,炮台非常坚固,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和飞机轰炸都没能摧毁它,而对地攻击则是由于缺乏重武器和准备,没有巷战经验,没有燃烧弹,也没有办法移动坦克。合作,甚至更少的爆破手段,都未能占领这座建筑。

▲中国军队的英国维克斯坦克很重

面对规模较小但装备精良的日军,往往会形成拉锯战。八字桥、沪江大学、日本海军俱乐部等基地多次易主。码头和其他据点的日军从未歼灭过。

3

有效和防御

日本进行总动员,组建了以第3师、第11师为骨干,松井石根为司令员的“上海远征军”。这批精锐日军在川沙口和吴淞铁路终点站强行登陆。

上海的形状像一个向东海突出的喇叭,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山东半岛,南北海岸为两翼。由于中国海军已经筋疲力尽,没有制海权,日军可以随意登陆,两个师出现在一边,立即形成了中国军队侧翼的态势。

投弹兵怕什么_英国投弹兵进行曲_海岛奇兵投弹兵如何防

在日军登陆前,恰巧中国也因前期损失较大而增兵。新来的部队立即投入反登陆作战。他们大多是中央军的精锐,甚至是模范部队,中央军校。教练组也来了。

▲罗甸战役中的日军

北线的战斗集中在罗甸和月浦。这里地势平坦,没有防御的危险。只能用血肉之躯来承载。日军有足够的野战火炮、海军火炮支援,以及用于学校射击的观察气球。重火力具有压倒性优势。中国军队使用近战和近战战术来抵消日军的优势。双方伤亡惨重。罗店成了吞噬无数士兵的“大熔炉”!

被称为“东方凡尔登”和“肉磨坊”的罗甸之战,中国陆军第11、67、98、74军第11师、第67师、第98师、第74军和第51师激战和日本人呆了一个月。

白天,日军在绝对优势的飞机、火炮、舰炮、坦克的掩护下,将罗店炸成一片火海,占领了阵地。罗店多次易手13次。中国军队伤亡3万余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仅第98师就伤亡近5000人,其中各级军官伤亡200多人。

▲罗甸被打成废墟

战后,日本记者随军进入罗店,发现整座小镇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没有瓦片,只有一片焦土。

中央军已经筋疲力尽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川军、贵州军、广西军、西北军……随即填补,日军两个师攻了一个月,只推进了10公里。中国士兵他们真的是用生命来抵抗日军的北侧包抄。

9月9日,日本宣布进入战时体制,进行第六次动员。到9月底,日军增兵20万,中国增兵70万。

此时,中国的精锐已经精疲力尽,待增兵大多是训练少、本土杂牌的新兵,而日本则依靠成熟的动员训练体系,增援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因此,虽然中国军队数量上占优势,但实际战斗力已经处于劣势。他们不得不从江岸地区撤出,撤到火车北站、江湾、双旗墩,以躲避日军的火力。

10月19日,日军发动“总攻”,以700门大炮和150架轰炸机为掩护,猛攻上海西北部的大厂镇。经过一周的激战,大场沦陷,中国军队撤退到苏州河。曾在大厂镇与日军交战的德协第88师524团2营奉命坚守四行仓库,以向世界展示中国抗日的决心。九个国家并赢得国际援助。

▲四行仓库本身就是一面旗帜

但九国会议只是笼统地谴责日本,并未采取实质性措施,上述目标并未实现。

然而,这场原本是“玩给世界”的战斗,最终却产生了“玩给中国人”的效果。 “八百壮士”在四天内击退了多次袭击,并在仓库上升起了一面中国国旗。上海人民无不为之鼓舞,社会各界支持,连黑社会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

11月初,劣势的中国军队仍在抵抗。日军参谋二宫义树少校在考察了战况后报告说:“日军强大,但弹药不足,军官被狙击死伤,应该换衣服。中国步兵的战术是‘跟随’。敌方步兵紧随其后,用手榴弹或迫击炮来决定胜负,也避免被日军炮轰。”

▲日军绘制的金山卫登陆图

日军无法突破苏州河。眼看前线被封锁,掌握了制海权的日军又计划大规模登陆。

11月5日,由3个日军师组成的第10集团军在上海南部的金山卫登陆,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荣城登陆、包抄威海卫的场景。

▲大量日军再次登陆金山卫

日军的“左勾拳”杀伤力很大——由于中国军队几乎都在市区和吴淞方向与日军作战,所以南面只有一个师守90——千米宽的海岸线。势不可挡。

三面受敌的中国军队只能选择撤退。然而,部队奋战数月,组织不严,疲乏不堪,命令前后不一。撤退变成溃败,溃败变成溃败。 ,造成重大伤亡。

1937年11月12日夜英国投弹兵进行曲,上海全城陷落,淞沪之战结束。

4

海岛奇兵投弹兵如何防_投弹兵怕什么_英国投弹兵进行曲

有什么意义?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有78个师、10个旅、7个炮兵团,以及教学总队、税务警察总队、保卫总队,全军约75万人,伤亡25万余人。 15名将军阵亡。

日军共有9个师2个支队,约25万人,伤亡约4万人(也有6万人、10万人)。

就伤亡和战术目的而言,中国是输家。即使在战斗开始时最占优势的十日攻城阶段,也未能解决顽固的数千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后来日军登陆后,彻底失败,失去了精锐,令人十分悲哀和遗憾。随后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远不会忘记的国耻。

但是淞沪会战还是意义重大的,因为它是把日本拉入灭亡轨道的战斗,也是唤醒中国人的战斗。

▲看来日军一切顺利,但这只是麻烦的开始

首先,淞沪会战将日本的侵略重心从华北转移到了华东。日军在这里投入了9个师,比华北6个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遏制效果。除了三月沿长江推进、直接威胁中国首都的诱惑外,日军还以这样的部队为主要因素。

中国军队奋力抵抗,战局胶着之际,日军大本营躁动不安,生怕引发国际干涉。在筹划金山卫登陆时,日军第10军作战部长寺田正男的参谋人员在谈及“出动理由”时指出了这一点:

“虽然上海已经加入了帝国军精锐部队五个半师,但战斗一直没有进展……目前的局势已经影响了日本帝国和帝国军的声誉,切不可将置若罔闻,发展下去,那么苏英的态度就会越来越强硬,局势的恶化难以预料。”

▲日本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还是失败了

这段话所反映的是,日本充满了“昭和青年”,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战争狂潮的背景之中。一旦投入重兵,无论胜败,日本都只能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走向黑暗。 ,无法挽回的疯狂——赢了就继续做,输了就挽回面子继续做。

对于中国来说,这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它避免了最坏的结果——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不怕吞,就怕啃。由于淞沪会战的“引导”,日本自动开始了行动。死亡之路,直到两颗原子弹。

其次,淞沪会战的“恶战”改变了中国决策者的思维。

中国贫穷弱小,要争取外援,但完全依赖外援,甚至以此为依据做出军事决策,是完全错误的。蒋介石后来反思过分依赖国际干预:

“去年最大的错误是为美国总统在赤家谷(芝加哥)发表演讲。他在召开九国会议时,并没有立即退到苏家阵地,而是筋疲力尽时,他增兵坚持,彻底败下阵来,一发不可收拾!”

“军政时期要以军为本……英美民众看到失败就会指责和嘲讽,趁机占便宜。如果一个国家受不了靠自己,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会成为敌人。”

“不是国际形势不会改变,而是我国没有长期战斗的决心。”

第三,在这场漫长的血腥战斗中,日军开始暴露其残暴的反人类本性。

日军在战斗中大量屠杀平民和战俘,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日本人甚至不避讳将这些写入军规。

在日军第10军参谋长田边森武编写的《陆军参谋长手记》中,第7条是“中国居民注意事项”:

“在北支特别是上海这边的战场上,普通的中国居民,虽然老老少少,却成了敌军的间谍……如果发现以上行为趋势,应该毫不客气地断然处决。”

第5条《关于民舰的俘获俘虏》:“水路的使用对第10集团军的作战行动极为重要……因此,俘获大量民舰则极为重要供军队使用。民用船只将被军队俘获使用。”

第16条,“关于获取宣传材料”,“尽可能收集能表明我军人道,中国军队不人道的照片,并尽快提交军队。”

以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南京大屠杀的影子了。

5

英国投弹兵进行曲_投弹兵怕什么_海岛奇兵投弹兵如何防

不断改进

日本侵略者无比的凶残和吞食中国的野心,让所有中国人意识到,这是一个与英美列强完全不同的敌人,不能退缩,不能妥协。他们必须拿起武器,战斗到底!

或许,在日本等列强眼中,中国还是清朝的模样。饭后投降,投降土地,赔款的弱国。但这一次不同。日本震惊地发现,中国不仅没有投降,还集结了全国的力量,战斗到底!那些拥护自尊的军阀,来回打架的老大,和格格不入的国共,都已经团结起来了。

日本大吃一惊,但中国没有不投降的打算,只能战斗到底。但是谁能打败谁呢?

蒋介石下定决心,即使退到西藏,也要战斗到底。在广大的占领区,共产党军队已经开始大举前进。那些分散而无处不在的基地和游击队,形成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巨大黑洞。

▲闫海文画像

战斗伊始,8月17日,中国空军第五旅轰炸日军。飞行员闫海文的飞机被高射炮击中并起火。晏海文跳伞英国投弹兵进行曲,却意外落到日军这边。日军包围了他,企图活捉他。这位沉阳的年轻飞行员,不甘沦为亡国的奴隶,不甘为傀儡满洲国效力,拔出手枪,打死了几个敌人,喊道:

“中国没有俘虏空军!”

然后,在 21 岁时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

日军肃然起敬,为闫海文建墓立碑,题写“中国空军勇士之墓”,列队进贡。闫海文遗物运往东京,举办“闫海文中国空军战士之友展”,无数日本人刷新了对中国的认识。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木村武写一篇关于闫海文的报道,“我本打算俘虏那名士兵,但在这场悲壮而庄严的结局中,我不禁表示敬意和安葬……虽然是敌军,但还是忍不住为全军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他终于感慨地写道:“中国不再是中国!”

无独有偶,在中纪委对《八佰》的评语中,也有一句“今天的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 Jun Wujian felt that this may have been brought about by this bloody battle. Greatest insight.

Engels said that what a nation has learned from personal lessons is much more profound than what it has learned in smoothness. There is no historical disaster that is not compensated by historical progress.

Shanghai, the birthpla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hometown of "March of the Volunteers", the most modern city in China.

Now, among the high-rise buildings, apart from the four-row warehouse, there may not be many war relics. However, every Chinese should remember those from Hunan, Sichuan, Guizhou, Guangxi, Shaanxi, Shanxi, Northeast... The 300,000 soldiers who finally fell here.

参考资料:

Was it worth sacrificing the tragic Battle of Songhu? Light Pavilion Observer Network

The siege for ten days,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are close to success: the Sino-Japanes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battle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Battle of Songhu Zhou Ming The Paper

Jinshanwei Landing in Japanese Archives Zhang Zhihui Military History Research

From Songhu to Nanjing: Chiang Kai-shek's mistakes in political strategy choice and its turn Jiang Liangqin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Re-discussion on International Factors and Chiang Kai-shek's Songhu War of Resistance Decision-making Zhong Jian, Party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Eight-pack abs are not a dream!

With it, easily lose beer b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