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解放军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解放军参战部队来说

1962年中印战争发生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这里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

对解放军最直接的影响是,大口径火炮等大部分重型武器根本无法运往前线。因此,在整个对印战争中国产无后坐力炮,解放军边防部队在没有重型武器支援的情况下作战,也取得了光荣的胜利。

缺乏大口径火炮支援给解放军步兵带来了很大困难。要知道,印军多年来一直在中印边境地区活动,比如早在1942年就被英国殖民军占领的瓦农地区,印度独立。之后,军队继续驻扎于此,并建造了大量的工事。

魔法王坐炮弩6升7_渔轮前卸力和后卸力区别_国产无后坐力炮

1962年战役打响前,印军入侵我国,建立了大量据点。这些据点大多位于山脊等要害位置,与连队形成马蹄形碉堡。每个掩体的数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少于50-70个,甚至超过100个。

渔轮前卸力和后卸力区别_国产无后坐力炮_魔法王坐炮弩6升7

这些碉堡是带有大孔的土木和石头结构国产无后坐力炮,大多位于防御阵地的前部。较小的碉堡可容纳3-5人,较大的碉堡可容纳10余人甚至数十人。战斗两用。大部分地堡群阵地都配备了雷区、铁丝网等二级防御设施。

这些土制和木制的掩体有大孔,屋顶覆盖着原木、茅草和土壤。它们的结构不是很坚固。但是,对于缺乏重武器的解放军来说,他们仍然是可怕的“绊脚石”。

国产无后坐力炮_魔法王坐炮弩6升7_渔轮前卸力和后卸力区别

那么,解放军参战部队在摧毁敌方碉堡时使用了哪些“大杀器”?其实无非就是手榴弹、迫击炮、40发炮管、火焰喷射器和无后坐力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56式75mm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枪,一种步兵近战武器,诞生于二战期间。美国军方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无后坐力炮首先是从美国的武器上模仿而来的。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它是美国52mm M18无后坐力炮和75mm M20无后坐力炮。其中仿M18较早,定型为52式57mm无后坐力炮,仿M20定型为56式75mm无后坐力炮。

1962年中印战争中使用了两种无后坐力炮,均表现出良好的战胜敌人的效果。其中,52式57mm无后坐力炮数量较多,56式75mm无后坐力炮数量较少,但口径更大,威力更大,威力更大。

56式75无,由枪身、枪托和瞄准装置组成,枪身全长2.124米,枪管长度1.654米,质量枪身为45kg,枪架质量为45kg。 43.6kg,战斗姿态重87kg,可3人抬前。发射爆炸手榴弹时,初速310m/s,最大射程6500米,有效射程400米。

魔法王坐炮弩6升7_渔轮前卸力和后卸力区别_国产无后坐力炮

1962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第130师奉命对瓦荣的敌人发起反击。当其指挥的一个单位向07高地发起进攻时,被敌人顽强地挡住了。由于地势不利,敌碉堡工事坚固而密集,我军伤亡惨重。

在关键时刻,炮兵班副班长方春德拿着一门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冲到了最前线。然而,由于射程差,他无法开火。 75吴的枪管用背包背带绑起来,拉到树上,挑出一根大树枝,把枪管挂在上面,然后固定在树上,准时瞄准,连续开火,立即地。摧毁了两个敌方碉堡,有利地支援了步兵战斗,创造了“炮兵上树”的历史奇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