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朝鲜战场上的51式反坦克火箭筒源自源自作战后

51式,第一代国产反坦克火箭炮国产无后坐力炮,1951年仿制美国M20 8型8.9mm火箭炮。由于当时国内技术水平有限,51式不仅比原型重得多,而且炮弹也重得多。范围和力量简直令人震惊。即便如此,志愿军还是用这种技术上不合格的武器创造了一个反坦克王牌。

朝鲜战场上的51式反坦克火箭炮

来自美国的技术

我国接触反坦克火箭炮还为时不晚。早在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就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一批火箭筒6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 由于这种火箭动力不足,美军后来升级为88.9mm M20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军战后火箭炮只剩下几台。对于当时的中国工业来说,研制威力强大的反坦克炮是不现实的。相比之下,仿火箭发射器似乎更逼真。一点点。

国产无后坐力炮_汉后无华夏宋后无中国_70后玩的折纸甩炮70后

火箭筒

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在不断的移动战斗中缴获了部分M20单兵反坦克火箭炮,这些装备很快被送回中国进行研究。 1951年,符合当时我国实际技术条件的51式定型投产国产无后坐力炮,投入一线作战。

性能不太理想的51型

在仿制工作中,为了方便生产,火箭的口径改为90毫米,因为不可能生产出轻量化的发射器,51式发射器的重量要重得多,而且弹筒配备两脚架。在俯卧位射击时,枪管可以稳定且更准确。射手通过位于枪管左上方的瞄准装置进行瞄准。

国产无后坐力炮_汉后无华夏宋后无中国_70后玩的折纸甩炮70后

火箭筒和超级火箭筒

弹药方面,由于国内冶金技术的限制,无法生产出合适的弹尾,所以将弹药改为旋转稳定。除了中间的火箭喷射器外,弹药的尾部还有一圈小喷射器用于旋转。提供电力。

炮弹的射速为每秒106米,有效射程为250米,弹头为空心装药弹头。同样由于技术问题,该弹药的穿甲能力比M20弹药差很多。 M20的最大穿甲深度约为280毫米钢装甲,而51式只有120毫米。就算直接撞到重型坦克的正面,在倾斜装甲的加持和装甲的硬化下,51式也无法击穿坦克,所以51式只能冒险。向坦克后方的弱点或其他轻装甲目标射击。

70后玩的折纸甩炮70后_汉后无华夏宋后无中国_国产无后坐力炮

M20单兵反坦克火箭炮

无畏创造伟业

1951 年,生产了 4,800 多辆 51 型,并大量运往前线作战。针对51式的特点,志愿军制定了一套近距离出其不意的战术。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组成以营、连为单位的独立反坦克分队。一般这样的小队有12人,分为3个战斗组。行动中,小队一名成员手持冲锋枪或机关枪掩护其他成员,其他三名成员手持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手榴弹直接攻击坦克。

国产无后坐力炮_70后玩的折纸甩炮70后_汉后无华夏宋后无中国

朝鲜战争

1952年6月,在晋城越代里防御战中,志愿军第31师副班长王明山带领队友在战斗中利用战壕掩护,成功进攻通过隐蔽和灵活移动来对付敌人。攻击美军坦克队,击毁6辆坦克并俘获1辆M36坦克歼击车,击杀6名敌人,俘获4名敌人。王明山率领的小队只有2人受伤,消耗了19发炮弹。按照击毁5辆坦克就是王牌坦克的想法,王明山击毁6辆坦克,也可以称得上是反坦克王牌了。

朝鲜战争中的M26坦克

不久,241式穿甲弹是在中国生产的。这种弹药比原版弹药稍强,穿甲能力达到了150毫米,但仍然难以从正面击穿M26重型坦克的正面,所以51式单兵火箭炮正好解决了我军火箭炮的有无,设计者从中积累了一些基本的经验和技术。

历史

虽然51式在实战中取得了实际的成功,但这一成功是志愿者们凭借着无所畏惧的精神获得的。这种危险的方法并非每次都成功。因此,51 式的服役时间非常短。朝鲜战争后逐渐退役。

56式单兵火箭炮

51式被56式单兵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所取代,它是从RPG-2中模仿而来的。这种使用超口径弹药的武器穿甲能力比51式要强大得多,使用起来也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