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10时,航空工业郑飞科研楼八楼西北角的小会议室灯火通明,虽没有喧杂的热论,却透着紧张的气氛。一群年轻人围坐在房间中间的椭圆形会议桌前,有的盯着电脑屏幕构思着设计图、有的伏案演算着一行行的公式,时而传出相互讨论的声音。这里是某竞标团队的大本营,这样的场景是重复上演了两个多月的工作常态。自4月份组建竞标团队、实行集中办公以来,所有人都满负荷工作,遇到临时紧急任务,随叫随到。
这个由悬挂室、仿真室及控制室精选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的10人团队,依托“段长利创新工作室”,成员平均年龄32岁,平均工龄8年,肩负着公司近期两项产品的竞标任务。
此两型产品应用场景及范围较广,开发潜力巨大,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均属国内首创,在机械接口布局、重量控制、投放性能保障等方面都需要创新设计,极具挑战性。竞标团队开展工作以来,公司领导牵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听取主管设计员的方案汇报,亲自部署方案竞标的准备工作。团队成员牢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舍小家顾大家,不断精益求精。
该两型产品自重点推进以来,历经多次关键技术攻关,尤其是减重部分。6月中旬,随着产品优化减重的不断深入,整体结构始终维持在超重15%的瓶颈无法突破,团队面临轻量化指标与投放性能稳定性无法完美兼顾的困境。经过不断讨论以及咨询各方专家,大家研究决定在改变两型产品连接接口布局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减重优化。团队认真吸取建议,深入剖析结构特点,果断推倒原有的连接方案,连续作战72小时,立足空间结构,在满足刚强度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出新方案,使产品重量降低6%,提升了结构的投放性能。
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团队各成员心怀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夙兴夜寐,坚持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面对产品方案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驱动方案结构的不断优化,依靠丰富的设计经验完成方案总体的最佳布局,以此助力实现产品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