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航空工业千山李箴:航空追梦人

我与航空工业同岁,倍感自豪。忆起往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我出生在陕西汉中市,父亲是中学老师,母亲是大学老师。1968年,17岁的我告别了昔日的初中母校,从城市来到农村插队劳动。

两年多的锻炼中,我学会了插秧、种麦、干各种农活。

1971年,由于我在知青点劳动表现优异,被分配到汉中地区农机公司,任内燃机计划员。面对新的工作,我开始刻苦认真地学习有关机械电气等知识,很快在全地区业务竞赛中获得第二名。1981年调至航空工业千山任机电计划员兼采购员。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最能锻炼人的日子。那时候的工厂正处于转型创业、军品民品一起抓的阶段,除了要保质保量完成军品配套任务,还要配合大量研制民品的配套任务。我分管2000多种机电产品的配套供应,品种繁杂、数量极少,这是当时民品配套的特点,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军品的配套质量很重要,上天的东西谁也不敢马虎,可供货渠道有限,况且生产配套任务一来就是急件且批量又很小,走正规订货渠道根本行不通。记得有一次急需几个微型轴承,当时只有上海的微型轴承厂生产的轴承材质符合要求。打电话求援根本不可能解决,我只有背水一战亲自上门求援。奈何四岁的儿子正在长水痘,高烧不退。一边是工作,一边是生病的孩子,我一咬牙就去了上海。任务急没有火车票,只有先进站再说,火车一停我就被几个同事从车窗外硬给塞进车厢里。那时汉中每天只有一趟开往上海的火车,就连厕所里都站满了人,外出要提前三天才能买到票。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困了就站着打个盹。到站后顾不得饥渴和浑身酸痛、顾不得找招待所,直奔目的地。好不容易找到主管轴承的人,可对方一看数量这么少,一口拒绝了。我想着自己可是丢下生病的孩子来上海,厂里的生产等着急用,于是随后的两天就坐在他的办公室,不打扰他的正常工作。看着我一脸的焦急和憔悴,师傅不忍地对我说:“明天给你解决几套,从其他厂扣下一些先给你们,赶紧回去吧,工作孩子都要紧呢。”几经周折,总算采购到了货物。那时的军品任务年年都保质保量得以完成,确实与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与付出分不开。

民品的配套供货管理更是繁杂,机种样品多,配套规模庞大,配件品种多但每个配件数量少,很多材料都无法走正规渠道去订货,解决的办法只有去各个兄弟厂求援。那时候通信手段有限,且大部分兄弟厂都在山沟里,早晨坐车出去通常下午才能回来,家里孩子根本照顾不上,那心里整天想的就是工作、产品配套。一天跑下来能完成任务,心里自是高兴无比。但常常是跑一天下来没有结果,那内心的焦急与沮丧可想而知。第二天,第三天接着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寒冷酷热,只要能完成工作,不影响配套的产品生产进度,心里就很满足了。

我们都是航空追梦人,回头再追忆那段峥嵘岁月,看到今天咱们航空工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感到由衷地欣慰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