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航空工业强度所事业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虚拟实验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步伐。回望“十三五”伊始,在全球“新常态”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宏观背景下,航空工业强度所的改革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期以来依靠型号支撑发展的格局受到了巨大冲击。面对多重压力,强度所于闯关夺隘中敢于亮剑,于激烈较量中永不服输,在风雷激荡中挺立潮头、御风而行。全体干部职工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克服了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展现了独特的发展魅力,绘就了一幅成果丰硕的壮丽画卷。

战略引领擘画发展蓝图

五年来,强度所始终立足“四者”使命(强度理论的探索者、强度技术的创造者、强度工具的提供者、强度设计的验证者),积极对接现代化强国和航空强国战略目标,立足中国航空研究院“五性”技术定位,凝聚共识、科学规划,逐步实现了战略管控层级化、精细化,推动战略转型,形成了新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架构,为改革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强度所基于对航空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确定了“大强度、新强度、数字强度”的发展思路。对标世界一流新型科研院所,构建了“一二三四五六”的战略体系,系统谋划2025、2035、2050“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擘画了航空强度中长期发展蓝图,引领强度所跨越式、创新型发展。

本着“聚焦核心、分级管理”的总体思路,探索实施了“1+X”的经营管理模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管理模式转型和专业技术转型,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2%和15%,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全面实现了规划目标。

航空为本践行报国使命

C919飞机全机静力试验

五年来,强度所始终坚持航空为本,践行强军首责,统筹部署,体系支撑,确保了12个重点型号的按期首飞,累计完成33架次全机实验任务、400余项部件实验任务、18余万件元件级实验任务,有力支撑国家重大装备研制,强度使命进一步彰显。

首次完成全机落震实验,突破了关键实验技术路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备全机落震实验技术的国家。首次完成实验室条件下的气候实验,实现了零的突破。首次完成全机虚拟实验,开创了物理实验与虚拟实验双线并行的验证新模式。一系列创新技术在型号研制中得以全面应用和实践,使我国强度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强度所实现了型号研制的“两大跨越”,即强度实验一元业务为主向强度手册、指南、标准、规范、工具、验证多元业务的跨越,由验证性实验一维支撑向研究性、研发性、验证性实验多维支撑的跨越,实现了对航空装备研制的系统化支撑。

创新争先提升研究能力

五年来,强度所聚焦“三新”、深挖广拓、打造平台、对标合作,促进了专业发展,全面超额实现2020年度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科研经费累计实现到款较“十二五”增长245%。同时,在巩固传统渠道优势的同时,实现了立项渠道扩大化、科研项目多元化,为强度专业技术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强度所发展了三个专业研究新方向,形成了体系完备的航空强度专业技术体系;构建了以“一条主线,两个回路,三点联动”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强度技术创新体系,贯通了需求端到实现端的自主创新链,极大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

强度所构建了“三三制”国际合作体系,即确立一批欧洲高等院校、一批国家科研机构、一批航空企业三个层面的合作对象,开展委托培养博士、派遣访问学者、项目联合研究三个方面的合作,与近20个国家的约40个相关机构开展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主办的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和青年论坛已成为业内影响力最大的平台;全面启动实施强度专著“三个一工程”,品牌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融三通服务工业发展

五年来,强度所始终以市场为导向,理清了管理、技术与产业的关系,基于融合大航空、大防务、大工业市场领域,贯通技术、市场、人才核心要素的“三融三通”发展思路,立足陕西,布局华东,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产业大格局,基本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强度服务供应商。

在技术服务方面,依托强度专业的技术优势与积淀,在结构试验、产品改装、性能优化、CAE分析与软件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向航天、航发、兵器、通航、汽车等工业领域迈进,实现航空强度技术在大工业领域的落地生根。

2020年迎新春文艺晚会

在产品服务方面,形成了环境振动控制、噪声治理、非标测控、液压维保等多个产业方向,具备了减振器设计生产、降噪工程、大型非标设备研制、实验室建设的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发出配套高铁、民航客舱等多型产品,新型减隔振产品和大型非标复合加载装备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

开拓进取彰显前沿能力

五年来,强度所围绕能力建设目标,建成了一系列强度实验能力,填补了一批重大能力空白,为国家重点型号实验与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条件,为加速我国的航空事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建成世界技术指标先进、体量最大的气候实验室,填补了我国实验室气候环境适应性专业能力空白,使我国气候环境适应性能力与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建成了以全机静力/疲劳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国际一流的实验室,有力支撑了型号研制;填补了国内起落架突伸实验等能力空白,正式进入民用发动机型号研制体系,使我国飞行器强度实验与研究能力跨上了新台阶。

某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暨一期建设项目立项获批,这是航空工业“十三五”期间第二个获批的总体规划,为强度所能力长远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逐梦蓝天凝聚奋进力量

五年来,强度所党委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强化“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落实航空工业“1122”党建工作体系和“1121”巡视巡察工作体系;通过|“党建+”|系列活动,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挥群团优势,营造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强度所阎良新区鸟瞰

强度所系统谋划干部人才梯队建设,重点推行卓越人才计划,构建多维度创新人才平台,打造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级人才工程和全国杰出工程师奖等国家级奖项捷报频传,航空工业技术专家、研究院“五性”项目负责人选拔成果丰硕,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成功获批。围绕“一三五七”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度所构建了国家级、省部级、院级、所级等四级专家体系,建立了技术、管理、技能系列岗位体系,为强度所战略落地提供了人才和组织保障。强度所打造特色“强”文化,多次走上央视等主流媒体。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前完成压减层级目标,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推进医疗保险改革纳入属地化管理。同时,环所健身步道、食堂大屏幕的投入使用,职工体育馆的开工建设,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大幅提升了职工幸福指数。

天道酬勤,履践致远。经过五年的发展,强度所型号研制、科技发展、技术产业三个大体相当的经济结构初步形成,大强度、新强度、数字强度的发展思路日趋完善,大所、强所、富所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航空强度事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也受到了上级的多项表彰:收获了国家重大贡献奖、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航空工业“四好”领导班子、陕西省先进集体等殊荣,进一步提升了强度所的行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浩荡的时代东风中,历史已翻开崭新的一页。站在“十四五”新的起点,强度所牢记“航空报国”初心,聚焦“三力”,深耕“五性”,在开拓创新中坚毅前行,向着国际领先的飞行器强度研究与鉴定中心的愿景努力迈进,为推动航空强国建设贡献卓越的强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