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甩投成功49周年。我国彝族飞行员杨国祥于1972年1月7日,驾驶强5甲飞机,成功地投掷了我国第一枚实用氢弹,使这次核试验获得圆满结果。1971年12月30日,在我国西部靶场作实用氢弹的投掷试验,由于挂弹推脱机构出了故障,因而强5甲不得不带氢弹返场着陆,而1972年当日是在充分优化和训练纯熟条件下完成使命的。
随着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军事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将氢弹的威力发挥出来,成了我国新的难题。想要扩大氢弹的打击力度,当时最好的方法是将氢弹搭载在战机上,从空中投射。这就需要一款各种性能都比较优越的战机来完成任务。在当时,有能力接下这项任务的也只有强5强击机。但是,当时强5在动力、载弹量方面还有所欠缺,于是在航空工业洪都的改进、完善下,强5甲应运而生。
强5甲是强5强击机的第一种改型,该机专门用于投掷核弹。主要改进就是将机身下方的弹舱盖去掉,将半埋式氢弹挂在机腹中。为了增加航程,机身内外一共增加燃油达3725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战机是专为对抗大规模装甲集群而设计的。最终,强5甲也圆满地完成了甩投氢弹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在试验强5甲投放氢弹的时候曾出现过一次重大险情。1971年,0266机进行首次氢弹实弹投掷,当时战机从基地起飞,飞向离基地300千米的罗布泊零号地点。按照预定计划,以时速900千米飞行,飞行高度300米。离目标12千米时开始45度角爬升,到达高度1200米,开始投弹。没有反应,氢弹没有和飞机分离!仪表显示氢弹还悬挂在机上,驾驶员进行第二次投弹依然没有成功。随后飞行员将带有氢弹的战机飞回了基地,当时基地有一万人,在飞机飞行时西北所有的无线电站全部关闭,区域内所有航班全部取消。周恩来总理发布了人员撤离的命令。
1972年1月,在排除了故障之后强5甲再次执行氢弹投掷任务,这次一次成功,氢弹“狂飙一号”准时准点起爆,飞机安全返场,顺利完成氢弹甩投试验。此次试验的成功,也意味着中国已经具备了可靠的核威慑,意义重大。
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布满了荆棘与艰辛,强5也不例外。从研制、定型到投产,强5几经波折。1958年8月,强5项目正式上马,最初的名称是“雄鹰302”。 面临着人手有限、经验不足、资料奇缺、科研条件不完备等诸多困难。
在当时国内工业基础薄弱的条件下,陆孝彭作为总设计师,带着一帮年轻人边学边干。他主张“独立自主”和“充分借鉴”,在薄弱的基础上克服了许多困难,完成了许多细节上的设计。
如今,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战机已经翱翔于祖国的蓝天,但“强五精神”却历久弥新。那片承载着精力与汗水的天空与土地,将不辱使命,在祖国的感召下绽放出新的、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