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中国特种部队衣服图片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风烟滚滚唱英雄,青山四面听……” 一听到这首熟悉的歌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子弟的形象顿时出现在眼前。我的眼睛:戴着植绒棉帽,穿着斜纹棉大衣,脚踩高腰。棉皮鞋,胸前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徽章……

志愿军进入朝鲜

主要穿着我军50式军装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部队。同年10月中国特种部队衣服图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从志愿军组建到出国的时间很短,一切准备工作都很匆忙。第一批进入朝鲜的军官都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制服——朝鲜式折叠直筒帽、黄色立领制服、牛皮武装腰带、黄色羊毛马裤、黑色马靴……志愿干部不戴军衔肩章,师级以上。他们穿将军服,团营军官穿校服,连排长身着中尉制服。有的士兵穿朝鲜军装,但大部分都穿解放军军装,不戴帽徽或徽章……

身着朝鲜人民军制服进入朝鲜的第38军第一批领导(左起):陆军司令员梁兴初、副军长江永辉、政委刘锡元。

除了第一批入朝部队外,朝鲜人民军军服也发生了变化,其余陆续入朝的志愿军都穿着我军50式军装。这是我军建国后第一次统一装备。它的基本风格是:

干部士兵的冬装戴棉帽或皮帽;干部上衣有两个上挖口袋,有一个翻盖,单排五个纽扣;裤子为西式长裤,后有枪袋;士兵的上衣与干部的上衣基本相同。两个上部口袋翻盖有纽扣孔和开放式纽扣;女兵的冬装是列宁的军装,小翻领,双排十粒扣,袖口紧,西裤。都是用棉质素布做的,团上干部都是用羊毛做的。其中团级以上用粗毛,师级以上用细毛(麦尔顿毛);颜色是黄绿色。

50式干部战士夏天穿着和冬装一样的材质和颜色,都戴着大檐帽(大礼帽)。武士上衣是套头衫,半开,袖口紧,顶部有两个口袋中国特种部队衣服图片,系带。女式夏季制服是立领连衣裙,套头衫,前门襟上开口处有 3 个纽扣,顶部有两个口袋,长袖,袖口有 1 个纽扣,中腰有一条布带,裙摆下摆在膝盖以下。从1951年开始,女式军装夏装就配备了裤装。

志愿军不佩戴“8月1日”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徽章。因为他是作为“志愿军”参战的,当时严格规定,所有人员和单位在进入朝廷之前,必须将所有标有解放军标志的物品,如帽徽、徽章等,保存在国家,并上交所有印章和文件。因此,传闻中的所谓“180师军旗被投降”纯属不负责任。

1950年冬天,身着50式冬装的解放军指挥员和战士要求加入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党中央怀念的志愿冬装

志愿者进入法庭后主要遇到了三个困难:一是武器装备劣势,弹药不足;一是食物问题,特别是热食的供应;另一个是缺少冬装。

为准备志愿军出国打仗,早在1950年7月,军委总后勤部就安排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军区制作棉袄34万套。 、棉皮鞋36万双、棉帽、抓绒裤、棉背心、棉40万件大衣(上衣和条带)、70万双棉手套和袜子。然而,由于进入朝鲜的部队越来越多,局势紧迫,许多部队没有时间完成冬装。当第二批志愿者进入朝鲜时,已经是冬天了。朝鲜北牛部的冬天很冷,华南的部队还没来得及换冬装。

1950年11月6日,在沈阳火车站,受中央军委命视察部队入朝准备工作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何进年会见了九军第二十官兵。身穿华东棉服,头戴大檐帽,脚踩胶底鞋的军团,惊呆了。他立即找到指挥部队运输的第20军副司令员廖正国,要求紧急停车两个小时,以便调动东北军区部队的厚棉大衣和棉帽。 . 然而,军事形势极为紧迫。20军59师、89师5十八、基本没有停下,直接开往朝鲜江街。只有陆军直属部队和后卫第60师停了一小会儿。我有几件厚棉大衣和棉帽。

冬装不足成为志愿者进入球场后面临的严重问题。东北军区第一次后勤会议上,20军后勤工作初步总结提到,全军2.5万伤员中冻伤占60%以上,约1.5万人。原因是“除了棉大衣,棉帽、棉鞋等保暖材料还没有补充。在冰天雪地里打仗很痛苦,只有拆被子做袜子、手套” 、耳罩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军百分之六十的被子都被拆掉了。” 青川江之战的长津湖之战,志愿军因为缺少棉衣,损失惨重。参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和第27军因紧急参战,未配备冬装,非战斗人员伤亡较大,战斗力锐减。第一天只有第27军出征。2019年冻伤700多人,20军、27军甚至有3个连编队,全部在伏击现场冻死!成为美军敬畏的“冰雕公司”!2019年冻伤700多人,20军、27军甚至有3个连编队,全部在伏击现场冻死!成为美军敬畏的“冰雕公司”!2019年冻伤700多人,20军、27军甚至有3个连编队,全部在伏击现场冻死!成为美军敬畏的“冰雕公司”!

志愿军冬装问题引起了志愿军指挥部、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此,中央人民政府紧急成立东北军服厂,责令上海尽快组织研制工业缝纫机,解决志愿军棉衣供应的燃眉之急。周恩来总理很着急,一天打两次电话,询问冬装的生产和配送情况。并亲自指示:志愿者的军装一定要用新棉、优质棉!为什么一定要用新棉?事实证明,这种新棉不仅蓬松保暖,更重要的是干净。一旦士兵在战场上受伤,他可以取出棉衣中的棉花来止血。当时,一些不法的奸商受到了严惩。他们在为志愿者制作的棉衣中塞入劣质棉花,导致志愿者士兵受伤、感染,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东北地区作为抗美援朝的重要基地,为志愿军提供了大量军服、军鞋、食品、炮弹、火箭弹、炸药等军用物资。仅东北四大城市沉阳、旅大、哈尔滨、长春,在义勇军入朝短短几个月内,就生产了上百万套军装,保障了前线士兵的需求。

东北一家被子厂的工人们争先恐后地为志愿者制作冬装。

人民手中的线,士兵的外衣。图为武汉一女中学生在课余时间为志愿者缝制棉衣。

志愿军制服供应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依靠空中优势,一直将破坏志愿军后方补给作为削弱志愿军战斗力的手段之一。尤其是从1951年7月起,对志愿军后方进行了“绞杀战”,企图切断志愿军后方的运输线路。志愿军满载物资前行,季节性强、数量集中、体量巨大。它是敌人轰炸和破坏的关键目标。因此,为志愿军组织被子供应,是对后勤战线的严峻考验。1951年夏装前期运输过程中,由于中间环节较多,物资到站过于集中,无法立即撤离,被敌机轰炸,损失惨重。整个夏装的损失占了之前出货量的30%。三灯库仅被炸一次,即损失单衣28万套、衬衫12万多套、胶鞋19万多双、军帽23万多顶。结果东线部分部队不能按时换衣服,炎热的夏天又不能穿单衣,只好把棉衣换成夹克衫。三灯库仅被炸一次,即损失单衣28万套、衬衫12万多套、胶鞋19万多双、军帽23万多顶。结果东线部分部队不能按时换衣服,炎热的夏天又不能穿单衣,只好把棉衣换成夹克衫。三灯库仅被炸一次,即损失单衣28万套、衬衫12万多套、胶鞋19万多双、军帽23万多顶。结果东线部分部队不能按时换衣服,炎热的夏天又不能穿单衣,只好把棉衣换成夹克衫。

美军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绞杀战”

1951年,冬装预运吸取了夏装预运的教训。从主动防空入手,尽可能缩短物资的停留时间。在祖国的被子厂冬装还没有全部运出的时候,志愿军后勤部队就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为圆满完成今年的冬装供应任务而奋斗!” “努力确保冬装不丢失!”

1951年9月10日,彭德怀司令官下令“后方机关和没有作战任务的部队,要集中力量运送棉袄,以便于9月底至10月初出动”。志愿军后勤系统紧张有序。冬装工作。所有特种部队组织汽车自行运往安东。剩余的955车厢采用“单边续传法”通过火车运往朝鲜,然后由二线部队组织力量接运至铁路运输终点站,再将冬衣运回朝鲜。卸货点的部队。由于组织严密,不仅发货快,而且损失小,仅占全部1的0.52%。

志愿军后勤分队女兵分发棉床垫。

1951年10月,在志愿军入朝第二个冬天到来之前,志愿军后勤指挥部已准备好当年的冬装,提前一个月穿上棉衣。敌人。当穿着全新棉质制服的志愿士兵出现在谈判地点板门店时,敌方停战谈判人员惊呆了。他们说:“没想到轰炸这么严重,你还可以穿棉衣,比我们还早。”

志愿军战俘营的战俘们穿上了志愿军的新冬装。

1952年以后,1951年冬季普遍采用预装运方式,运输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

1952年11月,负责志愿军冬衣生产的总后勤部军需部收到五、二支队二支队指挥员、战士的感谢信。总政治部志愿军六四军。您制作的棉袄、大衣和棉皮鞋令人欣喜若狂。我们要以胜利抗美援朝来回应祖国人民对我们的温暖关怀和殷切期盼。”

实战中改进的志愿军服

志愿者在战争实践中发现,大檐帽不适合林区作战需要;套头衫式背心(仿苏联)透气性差,受伤后难以脱下,影响抢救;棉花容易成堆滚花,影响保暖,容易被刮花覆盖;植绒帽没有听孔,不利于空中和炮击;皮草靴的腰短,容易塞满雪……

士兵的诉求影响了中南海。经周总理亲自询问,解放军总后勤部迅速研究军装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改进,以适应志愿军作战需要。

1951年6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印发《关于志愿军冬衣款式和质量的指示》,对志愿军干部、士兵棉衣、棉衣等作了一定的改进。朝鲜战场上的帽子和皮鞋。:

干部棉袄的领子改为翻领,前胸加护胸,防风防寒;士兵棉大衣两肩都有垫肩,使肩部耐磨,袖口有袢;棉裤为西式大裤衩,裤身有抽绳系紧皮鞋腰部;膝盖前部加护膝,后部加裆垫。干部战士的棉大衣和棉裤,都是用天鹅绒般的白花做成的,每套上套着四公斤半的花;

普通皮鞋是半长筒型。鞋前部加宽加高,毛绒加一层毡垫,不夹脚,不冻脚趾。靴子高八英寸,带有毛皮衬里和帆布面。将裤子系在皮鞋的腰部,以免脚踝被冻住。腰部一侧有两条开眼带,方便穿脱。营以上干部身穿长皮靴。

此外,夏季制服的大檐帽改为解放帽;士兵的套头衫改为正面开口;在肘部、肩部、臀部和膝盖处增加了一层布料,以提高军装的耐磨性;洞。经过多次研究和改进,志愿者的服装基本做到了坚固耐用、保暖防寒,更好地适应了朝鲜战场的要求。

志愿军著名狙击手张桃芳在33天内用442发子弹打死打伤敌人214人。他的棉袄袖口有带子。

志愿兵们坚守在地道上,与石缝中滴落的水作斗争。这时,士兵的绒帽上有一个听孔。

改良的志愿者棉大衣的棉被绑在内衬上,棉裤的下摆可以收紧。

朝鲜停战后的志愿者制服

出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我的志愿官兵(停战前)都佩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徽章,其中一些是简体字。有的书中提到,志愿军入朝后,为了与朝鲜人民军区别开来,统一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徽章。事实上,这不是真的。事实上,志愿军从1950年10月进入朝鲜一直到1953年7月停战停战时都没有佩戴过胸章。彭德怀司令员在签署停战协议时也没有佩戴胸章。

1952年国庆节,中国志愿军回国在天安门广场观望代表团,没有人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徽章。

1953年朝鲜停战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批准,志愿干部士兵开始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章。一般开始时间为1953年10月。志愿军军徽的颜色、尺寸、材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相同。它是一条长方形的白布条(表面四边有白色斜面的双层布),戴在左胸口袋上方,黑色印有繁体字“中国人民志愿军”,红边。

中国人民志愿军徽章。

1953年国庆节,中国志愿军回国观礼,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徽章。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10月起,国内部队开始陆续授衔,改为55式军衔。中国人民志愿军驻朝比国内人民解放军授勋晚。1956年下半年,志愿军部队开始授衔。从10月25日起,数十万志愿军官兵开始佩戴志愿军帽徽、军衔肩章、领章、军衔和服役标志,换上全新的55式军装。志愿军帽徽和解放军帽徽的区别在于没有“8月1日”。

自 1956 年以来佩戴的志愿者帽徽章、肩章和徽章。

1958年志愿军回国前驻扎上甘岭的部队告别朝鲜人民。图片中的志愿官兵身着55式军装。

1958年10月,最后一批志愿兵回国。图为一名头戴55式船帽的志愿军人向告别人群道别。

1958年10月,志愿军领导和最后一批部队全部撤出朝鲜。回国后,原志愿军官兵不再佩戴志愿军军徽,改为印有“8月1日”字样的解放军帽徽,其他肩章、领章、服役标志和服装保持不变.

此后,留在板门店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志愿代表继续穿着志愿军制服,与国内解放军同时换衣服。65式、85式、87式服装先后更换。与国内解放军军装不同的是,帽徽、服役标志、领花和纽扣上没有“8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徽一直佩戴到1985年。1985年5月1日,更换85式军装后不再佩戴该军徽。

志愿军代表身着65式制服。

身着85式军装的志愿军代表此时不再佩戴志愿军徽章。

85 志愿军帽徽章。

1988年至1994年志愿军代表团佩戴的87式帽徽和领花。

87 式志愿军塑料帽徽章。

1994年12月15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鲜方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被调​​回中国。至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制服、标志和服装均已停止使用。

(作者是军事史专家)

相关链接

抗美援朝志愿者吃什么?周总理亲自为士兵做炒面!

射击我以获得胜利!回顾我国1950、1960年代的经典电影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