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基本信息
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京杭大运河源头。 1991年破土动工,1998年10月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同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目前展厅占地约100亩,室内展示面积4500平方米;包括户外野战炮场在内,展厅共收藏了近万件现代中国军队的全部地面装备,以及来自世界其他23个国家的武器,在展厅内有声有色地展示着。灯光效果和多媒体,希望增加参观者的印象。
博物馆由兵器博览中心、人民战争历史博物馆、山地野战炮阵、模拟靶场、国防教育基地、骨科冷疗医院、环境艺术等14个部分组成。馆内收藏各类文物10000余件,其中包括来自23个国家的枪、刀、刀等各类兵器5000余件。展品之多,品种之多,堪称世界兵器之大观,如陈石之剑。馆内环境幽雅,清新宜人。长城主体建筑嵌入屋顶,野战工事构筑的山地炮阵,模拟各种武器系统。有十多厘米长的钢笔手枪,雕刻和镀金的手枪;有各国名枪,历史悠久,幸存者寥寥,经历过一、二战。还有近百吨的亚洲最大口径的日本300毫米榴弹炮和500多年前的日本皇家武士刀。馆内有带长城屋顶的主体建筑、野战工事建造的山地炮阵、各种武器系统的模拟、各种武器的射击场,还有波光粼粼的鱼塘、充满活力的草坪。是兵器爱好者学习、研究和欣赏各种兵器的最佳场所,是国防教育的理想场所。进入展厅大门,就可以看到主馆外长城垛口的镶嵌屋顶设备。正殿后面是由野战工事建造的炮兵阵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为把中国民兵武器装备博物馆打造成重要的军事教育基地,建馆以来,得到了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长的大力支持和关爱;江泽民还亲笔题写了展馆名称,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 Tian等人也有更多的说明。
展厅介绍
进入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和民兵的青铜浮雕。此浮雕采用铜铸与铜敲相结合而成。该项目相当广泛。大厅两侧陈列着大型灯箱,内容是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民兵的指导记录。
发展史馆
展示根据历史结合一些实物设备,再结合大型景观、沙盘模型等进行详细描述,让参观者体验历史事件的再现。这部分展示了 232 件武器、25 件装备和 88 把刀具。 163 件文具。
首先是北伐时期的工人纠察队,即人民自卫队。 1922年1月,第一批工人纠察队在香港海员代表大会上成立。 1924年8月,第一批人民自卫队在广东省光裕县成立。是中国民兵的前身。
展示的武器包括各种刀具,国产12mm、14mm、18mm预发枪,1988式7.9mm步枪,民国元年式步枪,国产7.9mm毛瑟卡宾枪,国产13mm , 9.6mm, 11mm 射击前的火药等。其中,标记为携带枪支的枪支尤为引人注目。它没有标明生产年代,而且它的枪管比普通枪支长得多。这两种携带枪一种是前装式,另一种是后装式。携带枪为清代重型霰弹枪,是我国从欧洲仿制的火枪。
燧发枪的演变 元朝以前,中国的军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中国使用火药和金属铸造的枪械,比欧洲早半个世纪。这项技术用于 14 世纪。从阿拉伯首次传入欧洲后,欧洲技术突飞猛进,而中国的发展则逐渐放缓甚至停滞。直到清朝,中国的制枪技术远远落后于欧洲。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入侵,先进技术又回到了中国。中国已经开始改进原有的技术和设备,所以这个时期不仅有原来比较落后的生产设备,还有来自欧洲的更新设备,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所以除非枪在身上它标有制造日期,否则很难确定其外观的年龄。这种枪的存在反映了中国军事技术由强转弱,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步发展的事实。
携带枪一般重1500g左右,枪长2-3.3m。它需要两个人携带才能使用,所以被称为携带枪。它是清朝在鸦片战争和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的主要武器,一直在使用。当八国联军入侵时。目前,在澳大利亚的步兵博物馆里,有一把从中国被劫持的2.3m长的携带枪。
抗战时期的民兵展示区
展示的武器包括美国制造、中国制造、日本制造和英国制造的武器,包括日本 38 式 6.5 毫米步枪、44 式 6.5 毫米卡宾枪、比利时 M1924 7.9 毫米毛瑟卡宾枪和美国 0.45 英寸汤姆森冲锋枪,英国Mk1 9mm冲锋枪,7.62mm Stein冲锋枪等
隧道战展示沙盘
只听《地道战》的主题曲,地雷的爆炸声,沙盘上的村庄模型缓缓升起,地道的断面也展现在了参观者的面前。片刻后,村子缓缓下降,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一位当年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兵,在参观了焦庄湖的地道战展览后,给民兵博物馆写了一封信,详述了他们侵华时是如何被攻击的,直到参观了地道战。展览后才知道,另一边是地道战中使用的霰弹枪、阔剑、长矛、松炮等相关文物。抗战时期,民兵为了对付日军,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非常规作战手段。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兵当时,民兵投入了500万人支援平津、淮海战役。然后进入建国后的民兵展区。展出的武器包括国产54式7.62毫米冲锋枪、43式7.62毫米冲锋枪、德国712式31896式6.3毫米箱炮等。随后,还有民兵支持金门。炮兵战争展区,1958年8月至1961年11月,48万民兵参战,3.29万名训练有素的炮手,2万多名炮手参战,413名功勋人员,30个团体投稿:后来有图片和文物中苏、中印、中越之战。
轻武器展示区
全球50多个国家生产5000多支手枪、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轻武器的数量是展厅中最多的。除了一般的,还有专门的手工收藏手枪和特种手枪,琳琅满目,不胜枚举。手枪包括自动手枪、左轮手枪、特种手枪、工艺手枪等,仅毛瑟手枪就有两大展区。要说早年的中国枪械史,就不得不说所谓的“炮弹”、“箱枪”毛瑟M1896系列手枪; 1921年,留德军械专家江彪先生带回毛瑟手枪的生产技术,并以“十年”为名,自行复制。抗战时期,它一直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武器之一。据统计,世界上毛瑟手枪的种类多达33种,仅在中国就有10多种生产和使用。中国民兵武器装备展厅收藏了多把毛瑟手枪,成为中国轻武器发展时代最有说服力的“见证人”。
一楼炮兵厅
炮厅中央展台是1984年自主研制的双管25毫米小口径高射炮。东侧是日本侵华时使用的107毫米12管火箭炮和山炮。此外,还有各种退役或现役迫击炮、反装甲武器、观察设备和弹药约300件。
户外电池
在一个小山丘上,有各种类型的火炮27门,包括中国1955式57毫米反战炮、加拿大Mk V型57毫米反战炮、日本1式47毫米反战炮火炮,中国1955年1式37毫米高射炮,92式70毫米步兵榴弹炮等。火炮场的最高点是日本7年炮龄的300毫米榴弹炮,由日本陆军兵工厂在1940.口径300mm,枪管外径50cm,长度9.5m中国冲锋枪发展史,总重约8.7吨,射程2km; 90cm,并配有齿轮和导轨,枪身可以随时旋转或横向移动。
最初,日军安装这种火炮有两个目的;一是摧毁和封锁绥哈(绥芬河至哈尔滨)公路和铁路,二是保护炮兵附近焦家港地区的军用仓库,但最终火炮仍然没有开火。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枪成为中国军民的战利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只剩下一个。这把枪是用钢铸成的,呈深褐色。 1958年,该炮的主体除了外部瞄准具、支架等小部件被损坏拆除外,其余完好无损。 1999年11月,在黑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炮被运往民兵展厅,原型机一直展出。
炮场中的每支枪都面向主博物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诸如后膛块之类的锁定装置仍然可用。可见博物馆对历史文物的维护十分重视中国冲锋枪发展史,因为每一件陈列文物的背面都记录着一段珍贵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