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初期与新中国有关的重要经济会议(巴黎协调委员会、华北金融会议等)
1.巴黎协调委员会
是一个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正式名称出口管制协调委员会。它是二战后由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组建的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其目的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被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用武器装备、尖端科技产品和稀有材料等数以万计的产品。从 1949 年 10 月起,美国对中国大陆实施了新的出口管制制度。美国对日、对华政策的调整,导致了美国对朝鲜半岛和东南亚政策的调整。就基本趋势而言,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力量正在萎缩,东南亚在美国遏制战略中的地位明显上升。 NSC48/2文件标志着美国在亚洲遏制战略的形成。规定美国亚洲政策的根本目标是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和影响;为此,美国不仅要加强在日本、冲绳、菲律宾的地位,维护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御链的完整性,还要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援助来加强亚洲非共产主义国家的经济自力更生和政治稳定;切断亚洲非共产主义国家与中国的政治经济联系,为日本经济在东南亚建立替代市场。 NSC48/2文件的逻辑决定了美国政府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和对中国的全面贸易管制。
2.华北金融大会
1947年3月召开的华北财经会议在邯郸市召开,这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决定创建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抓手。历时近三个月的华北财经会议产生了许多重要决议,这些重要决议的形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最终成立奠定了基础。
会议主要围绕三个主题:
1)老百姓的负担有多大,能撑多久
2)军人的生活水平有多高才能维持;
3) 继续战斗所需的最少部队人数。
历时近3个月的华北财经会议形成了多项重要决议,如人民群众负担不得超过其生产的20%;一个士兵的年费不能超过16石小米;支持的士兵人数不能超过人口的 1% % 至 1.5%;从经济发展中保证战争供给;金融货币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发展;建立中央领导下的统一金融机构等。这些重要决议的形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最终成立奠定了基础。 1948年12月1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人民银行宣告成立。
1947年5月,由会议秘书处编入《华北财经会议文件》。内容简述如下:
(1)确定各解放区统一合理负担政策和标准。
(2)提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力量,保障战争物资”。
(3)解放区自主发展生产建设,实现基本经济自给。
(4) 实施精简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地使用民用权力。
(5)贸易、金融、货币工作要为生产发展服务。贸易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创汇,对内调节供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1厂,支持生产发展。
(6)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发行在中国金融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志着旧中国金融的终结,新中国金融的开始。
(2)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措施(银元之战、稻棉之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稳定物价,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打击投机者的非法活动
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先后组织了两次“运动”。首先是“银元之战”,明确禁止金银外币在市场上流通,查封上海黄金白银投机基地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厦,抓获一批非法资本家,并利用政权的力量阻止金融部门的投机活动。二是“稻棉之战”。为应对不法商人囤积大米、棉纱、煤炭等重要物资抬高价格,政府调整大量物资,在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时集中投放市场,使投机资本大跌眼镜。惊讶并平静下来。价格。通过斗争,旧社会遗留的猖獗投机力量基本被消灭,为稳定物价创造了有利条件。
2、实行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管理和领导
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通知,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和经济工作,实现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统一调度、全国现金统一管理。 、物资供应和现金收入三项平衡,以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困难。
3、统一国税体制,加强税收征管,发行公债,实行政府官员低工资制度,增加财政收入,节约开支。
由于上述措施,自1950年4月以来,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物价回落逐步企稳,从而结束了物价飞涨的动荡局面。
(3)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津湖会战、上甘岭会战等)
1、上甘岭之战
上甘岭战役,美军称三角山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周边地区的一场战斗。一场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黄金攻势”,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战斗结束后,美军从未对营级以上志愿军发动攻击,朝鲜战局自此稳定在38度线。上甘岭之战不仅确立了南北朝鲜的南北边界,也给东亚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秦继伟将军说:“上甘岭之战,不仅在军事上打败了敌人的进攻,而且展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风格和团结精神,展示了国威和军威。美国人真正了解中国人,从上甘岭开始
2、白马山之战
白马山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韩国军队之间的战斗。它于1952年10月6日至14日在朝鲜铁原市西北约10公里的白马山上举行。10月6日凌晨,享有“长“实战军”与第114师第340团2营开始进攻白马山,白马山由朝鲜陆军第9师第30团2营防守。
3、长津湖之战
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兵团,在艰苦艰苦的条件下,与美国第10集团军,凭借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和卓越的战绩,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举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歼灭美军全团的记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体验史上“最长撤退”。这场战役,收复了38度线以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志愿军在东西方战线同时取得重大胜利,一举扭转战局,成为朝鲜战争的转折点,为最终停战谈判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晋城之战
金城战役是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的第三阶段,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此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敌军3万余人,重创韩国陆军4个师,收复160多平方公里阵地,有效配合停战谈判。晋城之战是志愿军转为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对设防的敌人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意义重大,尤其是为进行大规模防御工事提供宝贵经验。
5、抗美援朝第一战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鸭绿江到青川江南击退了“联合国军”,杀、伤、俘1.五万余名敌人,粉碎了“联合国军”。感恩节军”(11月23日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以后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战斗中,志愿军伤亡一万多人。
(4)建国初期军事人才和军事院校(十元帅)
1.军事人才十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是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大军事家。他们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焕、徐向谦、聂荣臻、叶剑英。评估原因
首先,这十位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期间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与者。
第二,这十位元帅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时期的重要领导人。
第三,这十位元帅领导、指挥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战役,成绩斐然。
第四,十位元帅授勋时军衔高。
2.军事学院
建国初期,军校等级没有统一标准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我军院校处于大规模建校初期。由于各种规章制度的不完善,高等学校的成绩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确定其权限级别。一般来说,培养干部的学校是军级的,培养士兵的学校是师团级的。军衔通过军旗和印章明确,直接指明军衔或授予其标记军衔的权力。
当时,各大军区的军政大学并没有明确的组织层次,学校领导配备的都是高层次的。总统通常是主要军区的指挥官。刘伯承兼任西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贺龙兼任西北军政大学校长。军政大学的分校基本都是军级的。
各军种的学院一般分为军级和师级两级,其中:
海军学院:安东海军学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驻辽宁安东)隶属东北军区领导,行使军级职权。其他海军学校的排名是分区的。
空军学院:位于洛阳的“解放军空军干部学校”,行使军级职权。航空学校、航空预科学校、航空维修学校均为师级。
各兵种学校:炮兵学校(朱锐炮兵学校)、高炮学校、高炮技术学校、第一坦克学校、第二坦克学校、高级工程学校为军级,其他学校为师-级别。
(5)建国初期城市规划建设(“一五”时期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成果,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建设等)
1.“一五”期间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
a) 行业成就
1953年底,鞍钢大型轧机等三大工程竣工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家卡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验机;中国第一家机床厂——沉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成就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与此同时,川臧、青藏、西藏等高速公路也相继建成。
3)产业基地建设
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产业基地已经形成;华北、西北也建设了一批新型产业基地;沿海地区产业基地得到加强
2.建国初期的城市建设政策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城市建设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消费型城市向生产型城市转变”( 1949-1952);约四分之一世纪)围绕工业化建设、改建、扩建城市(1953-1978);改革开放初期为弥补“市政住房欠债,加快第三产业建设(1979—1990)
(6)三线建设(启动三线建设的原因、选址原则、优缺点等)
1.启动三线建设的原因
“三线建设”是建国后不久抗美援朝、抗美越战、中俄、中印边境武装冲突的历史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不平衡是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
直接原因是党中央正在考虑战略性的备战
2.选址原则
远离城市,隐散,入山入洞
3.优点和缺点
优点如下:
内地产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产业布局不合理、科技人才匮乏的局面初步得到改变。配套、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实现了不败不灭的战略预期。
1)在国防科技行业,建立了坚实的生产基地和一大批前沿科研检测基地。
2)交通方面,先后建成多条重要铁路、公路干线、支线。
3)在基础产业方面,已建成一大批机械工业、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重点企业和基地。
4)三线建设也促进了内陆省区经济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也为内陆未来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
历史意义如下:
首先,它为中国抵御帝国主义和霸权的战争威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三线建设虽然以战备为中心,但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东西部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具有深远的历史和长远的经济意义。
第三,在当时艰难的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下,广大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也是值得永远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
问题如下(缺点):
一是建设规模过大,前线过长,时间过长,投资过高,国力难驾驭。例如,从1965年到1971年,新建和搬迁企业1000多家。资金、设备和原材料往往落后。有的中途被迫下马,有的项目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按计划投产。
二是部分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实行勘探与建设并举的办法。计划和要求太快太快,建设成本往往超过投资预算,导致工期延迟,投产后效率低下。 ,生产越多,损失越多。
第三,它强调战备的必要性,而忽略了经济规律。例如,按“backer, points
“分散入坑”的原则造成了生产管理、物流服务等人力物力的浪费,企业为了满足员工及家属的生活需要,不得不进行社会化投资经营,建设商铺、医院、学校、幼儿园等,书店、派出所等机构。
第四,“文革”干扰了一些建设项目,导致了对政治领导和政治馈赠的规章制度的废弃,盲目指挥和突然袭击。
第五,国民经济处于战乱状态,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国防建设投入虽然巨大,但以应急建设为主,缺乏长远规划,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一些武器装备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第六,我认为东北和沿海工业基地将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他们不愿或严重不足投资,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潜力。
(7)新中国早期城乡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
在国际上,恩格尔系数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 不到 30% 是最富有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80%左右,之后长期徘徊在60%以上。温饱不足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08年的15781元;恩格尔系数从 1978 年的 57.5% 下降到 2008 年的 37.3%。改革前的30年,城镇居民70%以上的消费都花在吃穿上,家庭恩格尔系数达到57%以上。城镇居民刚刚摆脱贫困,但仍徘徊在温饱最低水平。这一时期,农户恩格尔系数到1978年,全国2.5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仍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总体而言,农村居民还没有进入温饱阶段。
(8)中央作出抗美援朝重大决定的缘由(写了两个版本)
版本 1
3 个决定性的原因
首先,直接原因是朝鲜提出了要求。
第二,根本原因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的具体表现如下:
维护国家主权。保卫东北地区国防安全。保持东北地区经济建设。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建设。
三、军备的原因。
其他三个原因
1.历史因素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站在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支持反动的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我们实行政治颠覆、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围剿。很烦人。
让我们更进一步,朝鲜在其历史上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附庸国。
2.思想因素
朝鲜和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朝鲜陷入困境,我们有义务提供帮助。此外,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许多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许多朝鲜人参加了中国革命,加入了八路军和东北联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嘴唇死了,牙齿冰冷,房子危在旦夕。不能忽视!
但意识形态并不是出兵的决定性因素。
3.苏联因素
中国已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出兵朝鲜时将有苏联作为靠山。中方是否出兵,是与苏联商量的,但我们决定出兵,绝不是苏联施压的结果。
第 2 版
首先,美国的侵略迫使新中国打仗。我们没有主动打仗,别人已经把战争带到我们家门口,逼着新中国打。
第二,在美国无视中方严重警告,越过38度线向鸭绿江推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之际,中国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出兵。因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一回事。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卫祖国和国家。
第三,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抗美援朝不排除意识形态因素,更要考虑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和历史教训。
第四,出兵的决定完全由我们自主决定。
5,出兵的决定被反复权衡。会议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1厂,我们反复权衡,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最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出兵的决定是明智和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