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磁弹射技术专家马伟明院士表示,北京某陆军研究所正在研究“电磁辅助弹射远程火箭炮系统”。
该火箭炮采用电磁助推结合增程火箭原理,可以以80-100m/s的速度发射数百公斤的火箭炮。
如果用在PHL-191火箭炮上,射程可以增加到2000公里按射程分中程导弹是,将“火力不足恐惧症”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老梅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不高兴了,说中国火箭的射程严重超标。
“2000公里怎么叫火箭?已经达到了中程导弹的发射距离!”
中国的反应让他们哑口无言。
“谁说射程是2000km?我们的火箭射程只有300km,但会有1700km的误差!”
对此,老梅无言以对,只能乖乖认可中国的电磁火箭研究。
抗战以来,中国饱受“火力不足的恐惧”之苦。
那个年代,日军横扫千军按射程分中程导弹是,到处建炮塔。对此,我军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放风筝、挖隧道、防爆包、反渗透等等,能用的方法都可以说是用得上。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军的牺牲也很大。毕竟,防爆包之类的东西,完全是用日军碉堡换的。
但在这方面,我军无能为力。毕竟我们没有对方的火力,只能用这种笨方法。
这个时候,我军已经意识到强大火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那个时代,我们还没有发展重火力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第一次尝到了火力充足的甜头。
东野攻打锦州时,火力开道,强行打出清道,让其他野战部队颇为羡慕。
此时,华业得到东业的支持后,也省了一些钱,在淮海战役中表现出色,让那卡业十分羡慕。
另一方面,由于中野和丛林装备较差,解放城镇或村庄时,只能使用人群战术进行攻击。
我军第一次认识到重火力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也为建国后大力发展重火力铺平了道路。
抗美援朝时期到了。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首次在海外战场上与世界最强军力抗衡。
此时,我军第一次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火力覆盖,什么是真正的火炮支援。
一眼看不到的钢铁洪流,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有海上战舰,日夜轰炸志愿军阵地。
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为例,美军直接用火炮支援将整座山峰削掉了一层。
作为回应,志愿者们只能继续挖地道、筑战壕,用这种愚蠢的方法来应对联合国部队的狂轰滥炸。
当然,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也没有不懂得强大火力支援的好处。
比如苏联支援中国的“喀秋莎火箭炮”。几轮轰炸过后,原本喧闹的世界顿时安静了下来。
此时中国才意识到,之前所谓的火力掩护只是小游戏,世界顶级火力掩护竟然是这样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完全遭受了“火力不足的恐惧”。
时间进入了中苏对抗时期。由于关系恶化,苏联坦克无所事事喜欢在东北边境晃荡。
面对所有铁腕人物,虽然此时中国的军事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但还是无法与苏联相提并论。
“火力不足恐惧症”仍未治愈,中国又患上了“穿甲不足恐惧症”。
边境上几乎每个士兵都有肩扛式火箭筒,只是怕苏联坦克来,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
直到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中国才真正尝到了灭火的好处。
此时,苏联衰落,中美关系缓和,中国失去目标,进入高速发展期。
逐渐兴盛的军队,第一次尝到了炮弹的好处。
看到敌人做饭的烟雾了吗?接收炮火覆盖,看到敌人的帐篷了吗?接收炮火覆盖,看到敌人的战壕?仍然被火炮火力覆盖。
在尝到火力覆盖的甜头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陆炮,到21世纪初,已基本建成现代化军队。
作为世界领先的大国之一,中国现在正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和俄罗斯角力。
我们的火力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面对美俄还是略显不足。
作为回应,我国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研制了弹道反舰导弹和超远程火箭等非常规武器。
有些武器连美国都为之惊叹,没想到能做到。电磁火箭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中国400公里射程的Rocket Guard-2D让美国抱怨了很久。
“你把能打这么远的导弹叫做火箭吗?是射程300公里的火箭,好吗?”
我国无视这一点,继续在火箭射程上努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国从航母的电磁弹射技术中得到了灵感。
“既然电磁能弹射飞机,为什么火箭弹不能弹射?”
继续。经过几年的研究,我国在电磁火箭和导弹领域取得了突破。
这种火箭没有比传统火箭更多的优势。
首先是射程上的优势,可以打到2000多公里,接近中程弹道导弹。
此外,还可以解决常规火箭飞灰、冒烟、起火等容易暴露的问题。
还可以有效减轻火箭的重量,提高发射频率,减少所需燃料等,几乎解决了常规火箭的所有弊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枚电磁弹射火箭一定会成功发射。
到时候,恐怕老梅又要抱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