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血腥战争中,在残酷的战争中依然不屈不挠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随着战争的激化和推进,炮击不设防的沿海城市、不分青红皂白的空袭、毒气战、超限潜艇战,无一不是一次次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然而,在如此空前恶劣的氛围中,就连德国潜艇部队也充满了贵族。

“在日德兰的暮色中,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无畏战线横亘在浩瀚的大海之上。闪烁和轰鸣的天际线早已是千古绝美的景象。当军队发动了生死决战,依然恪守军人的荣誉,维护着高贵的人性。海骑士之风也在燃烧的海洋上逐渐消亡。虽然百年沧桑已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还是很重要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 《无畏之海》

一战爆发一百周年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自工业革命兴起以来,经过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一百多年的“进步与创新”,二十世纪初的西方世界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理想主义的未来但短短四年时间,数以百万计的热血男子,在地狱般的战场上,血流成河,化作白骨。王冠滚落,信仰失落,民粹主义猖獗,几只大恶魔从潘多拉魔盒中释放出来,蛰伏等待,等待20年后悲剧性地扰乱世界。

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遗憾英国前无畏舰列表,我国的出版业绝对不丰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出版物,甚至可能缺乏。而对于这场明显以陆权霸权为主导的战争,其海战史知识、海权战略分析等系统性刊物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偶尔在军史系列中,能找到一两部分析单场战役的优秀作品,这也是十多年前的往事。在这样的形势下,山东画报出版社去年出版的《海无畏》可以说是填补空白的创新作品。这部完整的一战海战史,内容近70万字,为读者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们从海权战略的角度来回顾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全文从1914年6月24日英国第二战列舰分舰队访问德国基尔港的善意盛况开始,紧接着是6月28日斐迪南大公遇刺和德国舰“半个员工!半个旗子!紧急命令拉开了四年流血的序幕。接下来的第一章向读者介绍一战爆发时主要参战国的舰船知识和海军背景,然后通过英德海战为读者拉开北海海战的序幕。与以往的研究著作只关注单一的重要海战不同,本书涵盖了几乎所有一战期间的重大海军活动,甚至包括经常被忽视的北冰洋前线——即使在西方历史出版物中,这样的全景式叙述也很少见。整本书轻松而清晰。在北海海战开战和黑尔戈兰湾小试之后,笔者快速回顾了地中海战争的开端,追随德国东亚分舰队的脚步,详细介绍了日本海军偷桃的故事和斯贝舰队在福克兰海战中惨败的故事,接着是奇特的海战(包括两艘改装为辅助巡洋舰的豪华游轮之间的战斗),使用埃姆登的七海航行作为介绍。 ,不容错过)。

英国前无畏舰列表_前无畏舰改装无畏舰_英国最强前无畏舰

进入 1915 年,以下章节详细介绍了“有限作战”战略下的希佩尔舰队——特别是多格沙海战,然后是悲惨的达达尼尔海峡海战。紧接着回顾了近东和中东以及亚得里亚海的战争,这句话分为两部分来引出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局势。在战争史上的一连串跌宕起伏中,就连规模明显不如海战的“湖战”“河战”也被恰当地提及。读完两部小说,读者可以细细品味那几乎被遗忘的北极前线,以及多瑙河上那些小船队的轶事。然而,在这短暂的休息之后,就是惊心动魄的日德兰海战。相信每一位读者,尤其是那些对大船巨炮和怀旧风格有着特殊情怀的老炮们,都会爱上这场战斗。随后的章节用相当长的篇幅分析了无限制潜艇战和海军航空兵的初步探索,然后总结了这段跨越四年战争、北海海战结束和基尔港叛乱的回顾之旅。

本书以非传奇的风格写成,严谨但又诙谐。同时,本书以德国海军的雄心勃勃的崛起和惨烈的结局作为全书的暗线,有力地阐述了现代海权斗争。经验和教训。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一举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舰队,为英国赢得了百年历史的“大不列颠和平”——“英国治下的和平”。到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举办时,大英帝国的国情进入了鼎盛时期。 1870 年至 1914 年间,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吨位的商船牢牢掌握在英国手中。然而,也正是在 1870 年,新世界的分水岭,重新统一的德国和美国开始觊觎永不落定的帝国地位。 1815年,普鲁士王国在旨在分裂欧洲新秩序的维也纳会议上收购了原属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并在施特拉尔松接收了六艘瑞典军舰。这些 60 吨级的帆船是普鲁士海军成立之初的全部。作为一个海岸线并不丰富的陆上强国,海军从来都不是普鲁士关注的重点,就连海军指挥机构也必须隶属于陆军部。

直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俾斯麦接任总理职务,德国才正式成立“帝国海军”。 1873年,随着基尔军港的扩建,5艘7635吨的萨克森级铁甲舰也被提上日程。但是,由于无法与优先的陆军开支进行平衡,德国海军的第一艘新舰预算就用完了。获得批准花了八年时间(实际建造了四艘船)。俾斯麦知道统一的德国在欧洲国家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角色,而且他还需要阻止法国在伤愈后对德国进行报复,因此他不得不与英国和俄罗斯保持甜蜜的关系。在这样的框架下,英德关系似乎又回到了七年战争时期,即英国保证德国海上力量,德国提供英国陆地力量的双赢局面。 1888年德皇威廉一世去世时,德国仍是英国的“盟友和朋友”,俾斯麦苦心推行的“仁慈中立”政策也并非没有成功。

短命的腓特烈三世于同年六月去世。在他的儿子霍亨索伦王朝第三代君主威廉二世出手后,这艘原本平稳的德国之船突然转头,朝着历史的死胡同疾驰而去。这个左臂先天干瘪的“坏脾气小子”,自​​负与自卑兼具,将俾斯麦免职,宣称:“让老派飞行员下船,我现在是一个新的德意志人,更值得军官“!以《爱丽丝梦游仙境》插画而闻名的英国画家约翰·坦尼尔为《笨拙》杂志(1890年3月29日发行)画了一部政治讽刺漫画《航海家下船》。情况就是这样:年迈的俾斯麦焦急地走下舷梯,威廉二世戴着王冠,看着他在船上拿着一只手离开。

此时,在俾斯麦20年的苦心经营下,原本是农业大国的德国迅速步入蒸汽时代,成为新的工业强国。快速扩张的国力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但目之所及,世界殖民地已被旧势力瓜分殆尽。为了夺取“太阳下的土地”,再加上他在1889年参加英国皇家舰艇阅兵时亲眼目睹的大型战役,刺激了威廉二世率领德国走上军事扩张的道路。与此同时,美国人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论》于1890年至1905年分三卷出版,其理论立即被威廉二世效仿。 《海权论》分析了近160年来海权与殖民帝国形成的关系,提出海上贸易是国家富强、人民强盛的首要因素之一。要想成为大国,首先要控制海洋。因此,充足的贸易货物供应、能够提供足够承载能力的商业船队和海外基地,以及足以保证海上交通线畅通的强大海军,才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

对于饥饿的威廉二世来说,马汉的观点简直就是一场雨。 1890年代,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与英国并驾齐驱。虽然当时德国海军的规模还没有英法俄大,但在这个海军军备大规模转型的过渡时期,急需扩充装备和人员的德国人,占用时间。 与经历过痛苦过渡的英国不同,德国可以轻松避免从风帆时代向蒸汽时代过渡的许多问题,新海军体系的建设速度也比较快。不满足于海防舰的德国人开始设计具有远洋能力的勃兰登堡级装甲舰,并在1890年通过了4艘同类型舰艇的预算,并在1893年追加了7艘的开支。当时,为响应海军扩张政策,德军分为两派,分别由海军少将弗里德里希·霍尔曼和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少将领导。破战的巡洋舰,后者主张使用强大的主力舰,在海上形成决战和威慑力量。 1897 年 9 月,提尔皮茨少将被德皇提拔为海军大臣。

提尔皮茨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上任后,他利用德国普遍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为提高海军地位做出了不小的努力。在这种“想象共同体”风潮的影响下,德国效仿英国,于1898年成立了海军协会。到1904年,它发展成为拥有100万会员的全国性组织,规模是英国海军协会的数倍。 1898 年 4 月,提尔皮茨的舰队扩张法案获得通过,该法案计划斥资 4.89 亿马克建立一支包括 19 艘战列舰在内的远洋海军。然后在 1900 年,提尔皮茨提出了一项将主力舰数量翻倍的扩张计划,并获得了国会的批准。这支压倒其他海上强国的力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此期间,皇家海军大舰队的主要对手——德国公海舰队的原型。

提尔皮茨很清楚,德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上大国,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来维持强大的军队,因此无法在经济上建立一支足以与英国正面对抗的海军。但是,如果公海舰队的实力足以让英国人感受到英德对抗的巨大风险,不敢与自己全面争夺制海权,那么大事就可以成就了。这就是所谓的“风险舰队”,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尔皮茨是在赌足够的资源来武装陆军的两支军队。最终,德国人赌上了自己的命运。

此举完全背离了俾斯麦的战略意图,让英国顿时警惕起来。后者逐渐放弃了一贯的“光荣孤立”政策,并于1902年将其弟弟日本归入其旗下,以此来遏制俄罗斯;随后开始向原假想敌法国靠拢,与德国的共同矛盾成为解决英法矛盾的催化剂。在此期间,威廉二世不断小动作,甚至在布尔战争期间公开为布尔人欢呼,并在英国煽动仇恨,就连他的叔叔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国王)也愤怒地宣布:“如果威利是我的孩子,我每天都会抽他的屁股。”威廉二世的愚蠢和德国海军的扩张加速了1904年英法协定和1907年英俄协定的达成,三国条约正式缔结。至于德国的两次舰队扩张,英国人以天才约翰·费舍尔勋爵率领的“无畏舰”作为回应。这种配备单口径火炮的战舰,一夜之间就让他们的前辈过时了。大英帝国也在 1905 年开始建造无畏舰。

德国人并没有像英国人预料的那样撤退,而是以此为一个相对公平的新起点,跟进了1906年和1908年的两次舰队法案的无畏舰建造竞赛,威廉二世甚至声称借此机会“将海神三叉戟握在手中”!然而,在那之后爆发的四年血战中,吸收了第二帝国血汗的庞大舰队却一事无成。提尔皮茨的“冒险舰队”没有对英国形成威慑,也无法打破英国的战争。时间块。尽管他在日德兰海战中击败了英国人,但他仍然被困在港口无法动弹。马汉的理论经过一战实战检验后被证明是错误的。现代战争不再有萨拉米海战、特拉法加海战等一次性战斗的外部环境。过去是帝王之间的战争,现在演变成对双方综合经济实力(所谓“国力肌肉”)的考验。网络”)。德国君主和政府无视自己的陆上力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即使他们建立了“决战型”舰队,不仅无法从英国手中夺取海上力量,而且会成为他们自己军队的负担。

从战争到1918年,英国的饥饿封锁取得了显著成效:德国的粮食产量比战前减少了一半,进口额下降了60%,出口额仅为战前的四分之一。到 1916 年,人们不得不吃土豆来满足他们的饥饿感。同年冬天,只能吃鸳鸯菜。与此同时,参加罢工的人数比1914年增加了70倍。德国在战争期间所依赖的超限潜艇战并未对英国构成实质性威胁,反而吸引了175万美军前往西方。正面。最终,海军对英国本土的孤注一掷的自杀式袭击计划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威廉港的水手们举起红旗,高唱马赛曲,与全国共建的公海舰队成为第二个德意志民族。帝国的掘墓人。真正的“看他抬竹楼,看他宴客,看他楼倒塌”!在《无畏之海》的结尾,“日落时必须降下德国海军旗帜!”,曾经威风凛凛、企图称霸世界的德国海军军官,竟在谈判后偷走了英国军舰的奶酪,原因是饥饿。

这是海权——甚至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海权对陆权的战争。 1918 年 11 月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画下了 20 世纪海权史上的第一幕;事实上,第二幕是十年前美国大白舰队环航时画的。打开。 1919 年 8 月,当包括八艘主力舰在内的美国舰队通过巴拿马运河驶入太平洋时英国前无畏舰列表,这位新的海洋霸主全副武装登上了舞台。日德兰海战仅六年后,美国就顺利从日不落帝国手中接过了制海权。

英国最强前无畏舰_前无畏舰改装无畏舰_英国前无畏舰列表

值得指出的是,《无畏之海》一书纠正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诸多谬误和迷思,建立了一套可信的标准,而这一切都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海军和海事历史。认知是一场考验个人文化修养的艰苦战斗。首先是命名约定。以前英国无畏舰“Canopus”的译名为例。这个词确实意味着船底座的α星。它在中国古代常被称为“Canopus”,也成为这艘军舰名称的常见翻译。法律。但是英国海军的舰艇经常使用旧名称,所以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你必须回到第一艘使用该名称的军舰的历史。 1798年8月1日,英国著名海军上将纳尔逊在埃及阿布基尔击毁了法国舰队。战斗结束后,英国人俘获了原法国战列舰“富兰克林”号。于是纳尔逊决定以古埃及城市“Canopus”的名字重新命名,这座城市曾经位于阿布基尔附近的尼罗河三角洲,是英国第一个“Canopus”的起源地。既然是城市的名字,那它的船名当然应该音译为“Canopus”。同理,经常误译为“Orion”的“Orion”,按照英国命名原则,应译为“Orion”。

作者还系统地纠正了舰船专业术语中的一些遗留问题:“Intermediate gun”,平时翻译为“secondary main gun”,这次翻译为“intermediate gun”,避免出现语言问题另一个常见的“大炮轮廓”谬误也被改名为“大炮郭”;它还纠正了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彩虹行动与公海舰队从斯卡帕湾击沉相混淆的神话。像这样的起名动作在书中比比皆是,我不再赘述。无字无源,可见作者严谨的研究态度。为方便读者,我还在本章开头给出了各国海军的概况和军舰的种类,最后附上了详细的年表和军舰损失清单,用心良苦。

在《无畏之海》封底铅灰色的天空下,北海之上,一朵鲜红色的罂粟花在花瓣下点缀着“Lest We Forget”的字样。这个小细节点出了“无畏之海”的另一层含义: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血腥战争中,与无畏舰一起驰骋在海浪中的,是在残酷的战争中依然不屈不挠、熠熠生辉的人。人性的光辉。随着战争的激化和推进,炮击不设防的沿海城市、不分青红皂白的空袭、毒气战、超限潜艇战,无一不是一次次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然而,在如此空前恶劣的氛围中,就连德国潜艇部队也充满了高贵的人:战绩排名第五的罗瑟船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记录是按照繁琐的抓捕规定获得的。这一次不仅保证了敌舰人员的安全转移,而且每次救生艇都被拖到敌舰出现才松开缆绳逃生。在击沉一艘美国驱逐舰后,罗瑟甚至收留了两名重伤员,留下了食物、淡水和药品,并冒险向附近的英国基地发出求救信号以提供详细的指示。这才是真正的无畏!在那些海上的战斗中,反复出现的侠义无畏的壮举,才是真正令人惊叹的风度。正是这种恩典,使肮脏和有罪的人类即使陷入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也只能勉强守住成为上帝选民的底线。

在我们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之际,不要忘记 11 月即将到来的第 96 个停战日。愿生活在和平世纪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盛开着罂粟花的无畏大海。

本文作者徐晨,2014年9月21日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无畏盛开的罂粟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