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图)

01

一艘没有方向的船,任何风都是逆风

简介:从2015年到现在,轰轰烈烈的军改已经走过了四年。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改革一样,此次改革也经历了“除奸”、“除弊”、“解弦”、“改革”四个阶段,将对未来中国的政治治理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影响。在时代的大潮中,作为个人,能够看清趋势,顺势而为,才是上策。本文从国家政治格局、军民关系、社会心理、百年写实描写等方面,解读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关头。

02

当前军界改革的五个误区

为了组织这篇文章,本文首先列出五个常见的认知误区作为介绍,并展开以下讨论。

一个是改革太多,无法向美军学习。如果在中国实施,将会影响军队的性质。过高的福利待遇会影响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

二是改革无用论。改革被视为“政治洗牌”,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一群人”,最终是换汤不换药。

三是军官职业化是终身服务体系。军官可以退伍,得到国家的支持,可以高枕无忧。

第四,他认为改革将取消现行的就业安置政策,他认为退出现役意味着“收买下岗职工”,他担心自己未来会失业。

五是改革是为了提高军队的福利,解决安置困难的问题,也是为了稳定军队,赢得军队的心。

上述误区有一定的土壤,广泛存在于各干部队伍中。如此流行的说法,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些人对当前形势缺乏“全局”的认识,习惯于从自己的经历和利益的角度进行判断。知道。

03

其中一段文字:

军人与国家:中国政治结构的变迁

1.百年梦魇——军人干涉政治

自清末列强入侵以来,中国人民走上了救国求生之路。建设富强民主国家是近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但清朝灭亡后,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中国长期陷入军阀战争状态。从曾国藩到袁世凯,从张勋到蒋介石,全中国都在老兵的控制之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世间受苦已久!”。

毛泽东同志痛恨当时的现状。在他的《湖南省建兴书·曾毅》中,他甚至设想了湖南的独立和建立一个独立的政府,以净化“腐败和崇拜政府的贫穷和官僚精神”,绅士的士气”。把“秋八气”放在三气之首军改后专业技术军官,可谓是切中要害。

工农红军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也十分重视对士兵的教育改造。他提出“支部建于连”军改后专业技术军官,强化军队的政治属性,从根本上巩固文武两制关系,确定军队。它是政治工具的根本原则,有利于文人实现政治愿望。

这已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道路。

中国革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党对军队的高度控制。我们知道,党其实是一个政治团体,不是军事组织,党的宗旨是实现社会理想,而不是取得军事胜利。从加强政治建设的角度来看,它在当时是遥遥领先的。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彻底结束了近百年来军事干预政治的局面,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2.新中国成立后文武政治格局的变化

红军和人民解放军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战后,新中国将面临如何让数以百万计的士兵重返战场,如何安置这部分人口的问题。

从中国古代历史看,每当新政权建立时,国家必然面临从“军事治理”到“文化治理”的转变过程。 “一杯酒放冰泉”的剧目一再上演。

新中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吗?

很有意思的是,19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战后立即掀起了一场新的社会革命,即“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的本质就是阶级战争,所以建国初期的士兵在那个时候还是有作用的。转业政策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在土改任务尚未完成、“镇压反革命”正在进行的社会背景下,让有军事素质的士兵当地方官是非常有利的,这对于完成当时的革命任务。

1956年八大前夕,中国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当时有人提出地方官员中军队干部过多,不再适合和平时期的国家建设。后来,党史界一直认为,“八大”是一次很好的会议,可以说是中国国家正常化的难得机遇。遗憾的是,受国内外一些事件的影响,“八大”的良好开端很快就落下了帷幕。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全面军事化的“文革”,军队地位空前提升。

1960年代,在“文革”的特殊背景下,中国高呼“向解放军学习”的口号。人们通过穿仿军服、戴军帽、唱军歌、学习军礼等方式竞争参军。这一切都给许多1960年代出生的人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时至今日,一些在市场经济中受挫的人,依然怀念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甚至他们的微信头像,依旧是自己穿着仿军装的照片。

为什么在那个历史时期军队的地位如此之高?

本质上,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各方势力都想抓住“枪管”。

另一个原因是,1949年至1978年,中国社会基本上还处于“革命”的余波之中,这往往来自近代中国百年战争带来的历史惯性。我们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仍然是“打一场大战,打一场核战争”,没有意识到和平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现代中国人大多有战争背景,“武”观念深入人心,“文化治理”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转化。 因此,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军事化”的危险始终存在。所幸的是,党作为“文化执政”的力量,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立即发力,粉碎了企图以军事干涉政权的阴谋。

2.裁军与现代化

1978年,历史发生转折。我国改革开放后,文人知识分子从农村回到城市,重新掌握了国家政权。从1980年以后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转军干部的权力开始下降。在自卫反击中,军队的“嚣张”和“松散”被摧毁。随后的百万美元解除武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政治力量。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即建立稳定的上下级文武关系,从1980年代开始才慢慢走上正轨。

从199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多届政府的努力下,军队经历了多次解除武装和调整调整。针对军队调动制度与现代化建设的矛盾,20世纪初,中央有人提出进行军官职业化改革。但由于保守势力强大等一些原因,这些想法一直没有实现。

从1990年代到2015年改革元年,这段历史时期的军民关系非常微妙。公务员专注于国民经济建设,很少关心军事事务。同时武官也免于战乱,可以在军队自己的独立王国中尽情享受。军队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工厂、农场,甚至还有酒厂。其规模是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完全自给自足。

3.新时代改革的号角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革?

为什么有些单位要搬出他们的住所?

为什么要重新调整架构和政策制度?

回到文章开头的五个误区,我觉得和很多人一起理解改革的意义和深度是不够的。

自2013年以来,官方声明一直是:“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深刻”二字不容忽视。同时,我们也修订了对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判断。虽然我们在文字表达上改变了一些词句,但其实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此背景下,军队改革势在必行,任务十分紧迫。

从大势所趋,近代中国致力于解决军民关系的结构性矛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认为当前形势的重点是打破“军民独立王国”,官方称之为“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或“军民融合战略”。 “文志”将在这一历史时期确立主导地位,而“武”将仅限于“军事专业”,强化工具和功能,军事专业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一句话,就是“文童武转”。增强军队服从意识,防止军队干涉政治,确保改革开放大局稳定。

从阶段性目标看,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当前政府建设和改革的目标。中国的目标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重新跻身世界大国行列。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高效和高度专业的文职政府。因此,文武两种方式在未来的道路上,会越来越远。从军官到平民,只会越来越难。

这次改革符合时代背景,顺应历史潮流,同时也必须去做。

我们将一些所谓的“拳头”单位从母体中转移出来,打破了原有的人员交织关系。

我们“铲除叛徒”很多,撕毁了千千万万的关系网,相关的人应该能感受到。

我们取消了一些所谓的“油和水”岗位,并招募当地优秀大学生招募他们,改造腐败崇拜的温床。

我们把所有的称号都去掉了,重新发旗,就是为了甩掉过去的包袱,重新出发。

面对如此大而深刻的变化,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容易随波逐流而消失。

一艘没有方向的船,任何风都是逆风。

04

第二个文字:

军事思想与军民关系

在上一段中,我根据具体国情阐述了军民关系的历史脉络和政治结构的变化。最后,我解释了当前状态是什么以及如何预测未来的趋势。

本段主要从军队的角度分析军民关系的特点和矛盾。

亨廷顿认为,士兵和政治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植根于专业精神的本质。他将军事思想描述为保守、现实和悲观的人性,并提出“客观控制”是最合适的军民关系形式。

就当代中国的武官而言,保守的性格非常明显。首先,大部分士兵来自相对落后和保守的地区。他们的家庭教育往往非常重视传统的汉语教学。其次,军事教育也喜欢引用一些传统的伦理教义,重视孝道在引导士兵培养服从意识的过程中的应用。最典型的比喻就是“花木兰从军”。

现实主义无疑是军事心理学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职业选择、婚姻倾向、家庭关系等各个方面。军人很关心一些现实利益,更注重物质生活水平。例如,一些官员可以选择婚姻伴侣进行工作安置。这很符合战场上士兵的状态,就是为了生存做出最现实的选择。

人类悲观主义在军界也有相当大的市场。我想这往往来自“暴力管理”的生存状态和战场屠杀的形象投射。

一、“服从”在军事伦理中的中心地位

军事伦理强调人性的恒常性、非理性、脆弱和邪恶;强调社会优先于个人,以及秩序、等级和职能划分的重要性;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价值。他们认为国家是政治组织的最高形式,国家之间会不断发生战争。强调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警告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通过建设和维护强大的军队来确保。他们主张,国家的行动应仅限于争取国家的直接利益,避免过度承诺,​​不愿采取咄咄逼人的好战政策。他们认为战争是政治工具,军队必须服从政客。

军事职业的存在是以人类利益冲突和以暴力扩大利益为前提的。因此,军事伦理将冲突视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共同模式,将暴力视为根深蒂固的身心本质。

无论古今,全人类普遍如此。因此,军人对人性总是持悲观态度。人性中有善良、坚强和理性的元素,但也有邪恶、懦弱和非理性的元素。军事伦理中的人性基本就是霍布斯哲学中的人性。

军事伦理基本靠精神团结,其本质是反对个人主义。

所以我们可以说自由主义者和士兵天生就是死敌。

文学规则对于军事专业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它颂扬服从是军队中最高的美德。在其军事职业观中,军事伦理是悲观的、集体的、历史导向的、权力导向的、国家主义的、军国主义的、和平主义的、工具主义的。简而言之,既现实又保守。

兵役和道德之间产生了冲突。一个士兵在个人良知的指导下,几乎不可能有正当的理由反对军队服从和国家利益的双重要求。 (亨廷顿)

二、军队理想价值与宗教精神的同态

军事生活以社会目的为基础,使人服从义务。在严格、法治、纪律的要求下,军人社会也具有宗教秩序的特征。

士兵必须是一个敬业的人,他的行为和思考完全基于他的工作需要。

亨廷顿在士兵和国家中给出了两个图像:村庄和教堂。两者都很保守。

军队的等级结构与宗教精神相同。

我们试图画一幅画:

在军营中,每栋建筑都有固定的关系,是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其性格和位置象征着主人的贡献:石砖房是高级军官的住房,木屋是下级官员。当集体意志取代个人的突发奇想时,整个车站就充满了对称与和谐。

在一项心理调查中,我们发现士兵的心理结构对等级和秩序感有着强烈的需求,等级和秩序的渴望已经成为士兵的一种精神本能。就像敬拜的那一刻一样自然和谐。

三、文人控制命题

定义文人控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最小化军队的权力?

最小化军事力量的最简单方法是扩大文人团体处理军事事务的权力。例如:在军队中引入文职人员担任各种职务,或者像前苏联和中国那样设立专业的政治干部来控制军队。

还有另一种方式:扩大军事专业化。

任何文人制度的主要本质都是削弱军队的力量。客观的文人控制通过军队专业化实现了这一点,使政治无法干预,政治中立。

就中国而言,文人控制的制度障碍并不存在。更让高级公务员担心的是,派到军队的政治干部,即所谓的公务员集团代理人,是否有足够的忠诚度,是否经得起考验。真正的问题。

05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正处于扩大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治理体系,摆脱现代中国历史惯性带来的“军事”影响。

这一趋势将对未来几十年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在:

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使现行的军队干部转业政策难以为继,必须进行改革。军人退役社会需要一个系统的结构过程,包括再就业培训、心理疏导、人际援助重建等。 “军转干部”这个政治集团的标签,面临着无人接班的困境。它会在物质层面逐渐消散,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军队职业化程度的扩大,对军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要想实现转型,“去军事化”的难度和付出成本会越来越高。文官政府将加大对军事专业的投入,加强对军队的政治领导和控制。军事专业将得到发展。军事人员的职业教育将侧重于专业技能和知识,减少对广度、自由和文化背景的投入。

选择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政策制定者如何在冲突局势中选择最具战术性的策略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改革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取舍。一些原本设计的选项突然不见了,同时又增加了其他选项。这就对个人的头脑、勇气和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认清自己和时代,细心提炼信息,把握人生方向。一艘没有方向的船,任何风都是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