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核潜艇是前苏联海军的第三代核潜艇,船体编号为K-278。 1978年至1983年在北德文斯克建造,1983年下水,1984年1月正式服役于苏联海军。西方将其命名为“迈克”级核动力攻击潜艇。
核潜艇长120米,最大排水量5880吨,水下潜水器排水量8000吨。它携带10枚鱼雷,其中2枚带有核弹头。它发射深水导弹袭击了整个欧洲北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核攻击潜艇。
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核攻击潜艇
除了苏联,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想到用昂贵的航空金属钛制造核潜艇。然而,苏联却用这种高硬度金属制造了一艘攻击型核动力潜艇,能够下潜到1000米。其独特之处在于,耐压船体由钛合金制成,可以潜入水下1200米的深度,这是其他潜艇从未达到过的。
这个纪录是在1983年8月5日创下的。潜艇建造时间长,造价非常高。人们称之为“金鱼”。当时美国曾试图研制液态金属核反应堆,但最终因技术困难而放弃。但是苏联在创建的时候非常惊讶。
被称为“金鱼”
前苏联专家认为,潜水深度是攻击型核潜艇的重要战术要素。核潜艇潜水深度的增加有以下影响:
首先,它可以降低被反潜飞机上的磁探测器发现的可能性,而钛合金具有磁性低的优点,是更适合建造潜艇的材料;
第二,水面舰艇的声呐可用于深海盲区,避免水面舰艇的搜索;
第三,可以延缓螺旋桨空泡的出现,从而降低螺旋桨噪音;
潜水深度是攻击型核潜艇的重要战术要素
第四,在被敌方深水炸弹攻击时,机动时间更长,降低了潜艇被深水炸弹击中的可能性;
五是扩大潜艇坐落海底的范围,以及通过反潜区的可能性。
另外,钛合金材质的船体可以大大减少船的排水量。与特种钢相比世界最强攻击型核潜艇,钛合金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海水腐蚀等明显优势。
“共青团员”的下沉阵地
莫斯科时间1989年4月7日11时02分,在北海从远洋返回挪威北部公海的途中,“共青团员”遭遇电线短路。第七舱突然起火,火势蔓延至其他舱室。核电站关闭,潜艇浮出水面,水手们拼命扑灭火焰。潜艇在海浪中摇摇晃晃一个小时,冒着浓烟,向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求救。
海军飞机最先抵达事故现场。船尾下垂并下沉。大多数救生筏无法释放或释放。情况非常危急。 17:00,船上的人全部下船,跳入海中。 17时15分,潜艇完全沉入海中,躺在1685米深的海床上。船上有69人,30人还活着世界最强攻击型核潜艇,被救到漂浮救援站(3人后来死了)。
核潜艇从未从海底打捞过
除4人在火灾中当场死亡外,均死于潜水后冻死、溺水或心力衰竭。共有42人实际遇难,只有27人幸存。 “共青团员”核潜艇沉没地点位于公海海域,水深约1370米,距挪威大陆340公里,也给搜救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到目前为止,这艘核潜艇还没有从海底打捞出来,潜艇上装载的用于反应堆的116公斤高浓度铀已经被海水腐蚀了很长时间,现在可能有危险随时核泄漏。 ,而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将影响北海海洋生物和沿海居民数千年。
核潜艇
事发后,苏联国防部、苏联陆军政治局和苏联海军联合发表公报:
4 月 7 日,在挪威海中立水域的核动力鱼雷潜艇共青城号发生火灾。潜艇转向水面。为了营救潜艇,全体船员英勇奋战了5个多小时,但船员们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潜艇在梅德韦岛西南海域沉入1500米深。有人员伤亡。苏联国防部、苏军政治局和苏海军向遇难官兵亲属表示深切哀悼。祖国忠诚的儿子永远活在全体官兵和全体苏联人民的心中。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赞,下方评论区等着你,请关注,不要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