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国总人口大约为4.800-5亿人。除去在东北三省建立的傀儡满洲国约3500万人,中国实际可控人口不低于5亿人。
1937年,日本本土人口约6000万,加上来自朝鲜半岛和台湾的3000万新国民,可用人力资源约1亿(这也是日本提出“一亿”的原因。 1945年《全玉破碎》),实际控制了东北地区3500万人。
1911年满清灭亡。为什么民国运行了26年。近5亿人口、1000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国,被曾经最小的国家日本拉得越来越远,最后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因为民国26年我什么都没做,这也是我痛恨所谓“民国黄金十年”的原因。普通人会因为信息的获取和个人的好恶而产生不同的认知,这并不奇怪,但如果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们也在激怒民国时代,那不是愚蠢就是糟糕。
综合1913年至1937年所有可能查到的经济、农业、军事、教育、民生数据,这26年中发展最好最快的是1912年至1916年袁世凯执政时期。接班人冯国璋、徐世昌也支持他,基本一直持续到1921年。然后军阀互相争斗。有专家测算,从1912年到1945年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100多场军阀分立的战争(扣除已经打过400场战争的四川),有20多场大型-规模内战。时代(类似保国、护法、直服、北伐)。 1928年南京之后的十年里,除了中国局部的混乱,江枫战争、江桂战争、汪江分裂、中原战争、五次反共战争、沉阳事变(918).....总之,全国从未停止过。
然后经济停滞并倒退。在19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宋子文、孔祥熙主持了“废二元、改元”的法定货币改革。整个中国农业社会,中小工商业被洗劫一空,大规模破产,财富和财富迅速集中在江浙沪新资本集团。到1936年,中国钢铁产量只有5万吨左右,不到北洋时代的一半。中国山海关最好的兵工厂,仍然是汉阳兵工厂和安庆、江南、天津制造局,都是晚清建立的。最好的造船厂还有建于晚清的江南造船厂和福建造船厂。 1936年,江中军最精锐的“德机”调整师的重火力配置不如晚清北洋六镇。因为是自己做的,官员拿不到回扣,买办却能拿到30%的回扣。这不是后人捏造的。是国民党老大汪精卫和蒋破脸的自毁。南京十年自毁武林风靡一时。 .
在中国军阀混战和折腾的30年中,日本完成了从工业到国力的质的飞跃。客观地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的综合实力比日本强,区别在于人的素质。如果清廷下定决心迁都继续战争,再继续战争一两年,日本的国民经济就会受到拖累。然而,日本在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后,日本在朝鲜、台湾和东北地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和战争赔款。日本近30年来迅速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远东盟友。教育和制造业受益匪浅。到 1930 年代二战中国是壕沟战吗,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法国的世界第一六、亚洲大国。再加上中国人30多年来折腾和剥夺武功,到1937年,日本的综合实力是中国的几十倍。
1937 年的具体数据:
日本工业总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工业总产值为3.6亿美元。
日本钢产量580万吨,中国钢产量5万吨。
日本煤炭产量超过5000万吨,中国煤炭产量2800万吨。
日本公司控制着山海关以南 30% 以上的煤炭产量(英国资本控制 26%)、80% 的铁产量、95% 的铁矿石铁矿砂产量和 60% 的钢铁产量。以至于77事变之后,中国唯一的钢铁产能迅速投入到了日军与中国军队的战斗中。日本钢铁企业撤离金井后,中国钢铁产量跌至个位数。
日本的石油储量为 170 万吨,而中国只有 1.3 万吨。
1937年,日本陆军和海军有3800多架飞机(陆军1500架战斗机,海军1000架战斗机,以及运输、侦察、教练机等)零式战斗机已经在研制中(关闭39年的流水线)。同时具备年产1600架飞机的生产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中岛和三菱的航空零部件可以出口到欧洲。
当时中国的飞机制造能力为0。据各种统计,1928年江泽民上台后,从美、英、法、意等国购买(含赠)各类飞机约1000架,北洋时代进口飞机约300架。虽然纸上的数字很多,但有些太旧太旧,有些是操作不当或缺少零件后拆解,有些纯属宣传,根本没有运往中国。 1937年,中国实际上可以起飞大约600架飞机,其中战斗机大约290架,都是一战时期的老式双层木浆飞机。
中国在北洋时代有自主研制飞机的经验,但改朝换代后一直没有突破。到了1930年代,技术完全落后,失去了实战能力。民国与美国、意大利合作在杭州建桥、南昌建立合资飞机厂。广东的陈继堂和东北的张作霖也建立了飞机厂。但真正成功的只有中美杭州工厂。中航厂在进口飞机零部件后仅具备飞机组装和维修能力,不具备飞机制造能力。从1934年到1937年的四年里,所有部件都是进口的,杭州工厂组装了大约236架飞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军空军只有不到300架作战飞机,其中大部分是老式木制双翼飞机。他们在淞沪会战后一个月就被烧毁,然后剑桥厂被日军轰炸。转会后并未复苏,民国航空制造业就这样落幕。从1937年起,中国依靠苏联空军援华一直到1941年(1938年至1941年,苏联援助南京政府1200多架飞机、2000多名飞行员、地勤人员和教官,牺牲更多在最艰难的时期,超过 200 人为中国提供了巨大帮助)。 41年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的援助开始到来。
(图为民国建桥航空厂)
1937年,日本还建造了大约5000门各类火炮(但日产量并未满负荷),其中大口径重型火炮800门,轻型坦克350多门。中国37年生产了大约700门75mm和82mm小口径山地火炮和迫击炮,没有重炮生产能力,因为中国的炮钢依赖日本钢铁企业,日本钢厂拒绝向中国提供大口径火炮钢。 当时中国还没有坦克生产能力,全中国都有几十辆英国和意大利的轻型坦克通过进口。
1937年,日本生产了9000辆卡车和700辆汽车,而中国从1931年起就没有汽车生产能力。张学良曾在东北建立汽车生产厂,也是中国最早生产卡车,但31年后,东北沦陷后,成为日本汽车的零部件工厂。
37年来,日本一直是造船强国,可以生产航空母舰、战舰、巡洋舰和潜艇。排水量115万吨,当时世界第三大海军拥有近300艘战舰,其中包括6艘航空母舰。
中国造船业依托晚清江南造船厂。到1937年,排水量5.6万吨的军舰只有60多艘,还不到日本舰队的一小部分,而且大部分来自晚清。船龄30余年的老舰,淞沪会战的作用是沉入长江口阻隔航道,阻止日军舰船延江,仅阻拦日军舰队3小时北洋时期,中国造船业仍在努力取得突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还接到美国政府的订单,订购了4艘1920年下水的万吨级货轮。到蒋介石时代,中国的航运业经历了严重的挫折。 36、37年间唯一下水的战舰只有2400吨级的平海号驱逐舰。
(图为北洋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口美国的运输船USS Guanfu,排水量1.14万吨)
综上所述,1937年日本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基本上是中国的几十倍。
必须补充:张作霖统治东北11年,建立了全国最好的重工业。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军工集团(奉天兵工厂),“东方三省兵工厂”拥有机器设备8000余台,可生产160门各类火炮200门,其中包括毫米口径榴弹炮二战中国是壕沟战吗,拥有100,000发炮弹、500挺轻重机枪、70,000支步枪和10,000,000发子弹。每年可以武装10个步兵师。它还试制了中国第一辆可以修船的卡车。可惜918年后全部白白送给日本,成为日本四大兵工厂之一,也是日本关东军和中国关内远征军重要的军需物资来源。
说完产业对比,人的素质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