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暴雨救灾行动中的“翼龙”无人机

近期河南暴雨救灾过程中,“翼龙-2H”无人机协助恢复通信的新闻登上了热搜,不同于以往用于军事行动,此次“翼龙”用在了救援行动上,也让习惯于在军事新闻看到“翼龙”的人们,了解到了无人机在非军事行动中的广泛用途。

暴雨救灾行动中的“翼龙”无人机

因为美国对无人机出口有着严格的限制,我国的“彩虹”,“翼龙”等无人机出口到了包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在实战中有着优秀的表现,甚至使一些武器装备比较落后的国家,得到了较为先进的武器系统,和打击手段。

除了军用型号之外,“翼龙”还有气象型,运输型,近海救援型等机型用于民用用途。

此次救援行动,无人机不仅仅恢复了通讯,还利用探测设备对受灾地区情况进行了拍摄,使后方指挥部第一时间掌握了现场情况,从而迅速定制更合理的后续救灾计划。

在救灾行动中,无人机体现了一些自身优势:滞空时间长,恢复通讯行动中,看似4个小时的时间不算长,但总体滞空时间还要算上从贵州来回的飞行时间,一次出动,总共在空中停留时间,超过了13小时。

承载能力大,“翼龙-2”作为大型无人机,载重量可以达到400-800公斤,远大于无人直升机的载重量,若需要投放救灾物资,无人机的大载重能力,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适应性强,据无人机专家王英勋介绍,“翼龙-2”加装了除冰设备,在设计上,也考虑了雨中飞行,使得无人机可以在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正常执行任务。

节省人力,很多无人机都有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做到从起飞到降落都全自动,地面操作人员精力消耗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