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严峻的考验
1954年11月,在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刚刚上天不久,二机部四局正式下达试制喷气式歼击机的命令。歼5的原型机米格-17ф,是苏联的一种高亚声速歼击机,主要用于争夺前线制空权和国土防空,也可用于近距对地攻击,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喷气式歼击机之一。
歼5全机零件14719种,253550件,成品228种,其制造技术远比初级教练机复杂。能否在短时间内试制出这种飞机,对于年轻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尽管是仿制,可仍不忘自力更生
此时,距离歼5首飞还有16个月。
零件车间干部工人在生产一线向苏联专家学习先进技术
1955年3月,苏联提供的飞机成套技术资料到国营112厂(航空工业沈飞前身);9月,大批飞机零件、工装也来了。尽管有这些作为参考,但它们却不是来自同一家工厂,3000多条不协调的问题摆在国营112厂面前。如果按苏联专家的意见从头做成完整的一套,没有3年时间做不下来。于是,国营112厂开始自力更生攻关:样板与零件不协调就直接找图样,制作新样板,再按新样板做模具;部件之间不协调,也找图样现场核对,使之相符。不到一年半的时间,3000多个不协调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了
看到新厂房落成,所有人高兴地跳了起来
此时,距离歼5首飞还有10个月。
1955年7月,熊焰以总工程师兼总工艺师的身份,和其他6人被派往苏联共青城的飞机制造厂考察学习。考察学习人员中,只有叶正大一人懂俄语,考察团只带了两名翻译。于是熊焰就让考察团都到生产第一线,到车间,用简单的俄语加手势与工人、技术人员交谈,学习了解生产情况。由于工作需要,熊焰也亲自操着生硬的俄语去车间里学习米格-17ф的生产全过程技术。苏联同志很热情、友好,他们认真地传授知识。当时有一位华裔工人,更是亲热无比,常常来找熊焰,给他介绍生产和技术情况,还讲了许多容易发生的问题。由于出国前,熊焰对飞机的生产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构想,所以,带问题去学习,收获颇大。
1955年建设完成的近5万平方米的国营112厂飞机部装总装厂房
两个月后,熊焰等人从苏联学习结束回国,火车路过文官屯时,向北陵方向远远望去,厂区一片灯火辉煌。当进入厂区看到70号装配厂房落成并交付使用时,所有人都心情激动,高兴地跳了起来。
四个阶段平行作业
此时,距离歼5首飞还有8个月。
生产中的歼5飞机
1955年底,经过国营112厂上下反复动员、学习、加班和反复的演练与实践,大部分工人已经可以独立工作了。为了缩短试制周期,尽快掌握技术,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采用了历史上著名的“四个阶段平行作业”的快速试制方法。
这个方法是将一架飞机的全部制造工艺流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部件装配成飞机;第二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组合件装配成部件,再装配成飞机;第三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零件装配成组合件,再装配成部件,最后装配成飞机;第四阶段是用自制零件装配成组合件,再装配成部件,最后装配成整架国产飞机。
四个阶段平行作业法可将不同的工艺流程同时展开,缩短试制周期,并有助于迅速培养出大批技术人才。那时很多干部经常早上5时出门,深夜才回家,还要看文件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所以熟睡的家人几乎看不到他们。技术人员不休周末,更没有业余时间,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当时的厂长牛荫冠回忆说:“办公大楼与宿舍楼直到夜间12时以前,都是灯光明亮的。”厂党委书记高方启有时晚上10时多到技术大楼,看到灯还没有熄,就替大家把灯关上,催大家回去休息。当他刚一离开,灯又亮了起来,大家继续投入工作。
迈入喷气时代
首飞日,1956年7月19日。
这天碧空万里无云,一架银色的歼击机冲上蓝天。此时机场上除了飞机的轰鸣声,没有其他的声音。人们屏住呼吸,几万双眼睛不约而同地遥望蓝天上那只矫健的银燕。
这架飞机被命名为“中0101”号,“中”代表中国,“01”代表首批,第二个“01”代表首架。
飞机降落后,吴克明迈着矫健的军人步伐走向聂荣臻元帅,行军礼:“报告首长,试飞完毕,飞机合格。”这简短的话语,铿锵有力地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自制的喷气式飞机诞生了!
聂荣臻元帅在歼5飞机试制成功庆功大会上讲话
歼5试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喷气式飞机的制造技术,完成了由修理过渡到制造的历史跨越。它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一个飞机设计室
此时,距离歼5首飞刚刚过去一个月。
1956年8月,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成立,徐舜寿担任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叶正大任副主任设计师。设计室成立不到两年,便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1,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
1958年,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
今天,距离歼5首飞已过去65年,它的诞生,填补了新中国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历史,使新中国航空工业一举冲进了喷气时代。在之后的岁月里,经过几代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薪火相传、矢志报国,新中国航空工业早已今非昔比,实现了从修理、仿制到自主创新,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祖国的航空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航空人从未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