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航空工业郑飞人踏上航空梦豪迈征途

伴随着新时代进军的号角,航空工业郑飞航空主业突飞猛进,成绩的背后是一个个郑飞人的拼搏奋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分享某工艺团队激扬青春、敢打必胜的感人故事。

场景一:团队作战青春无畏

“下班啦,该回家吃饭了。”厂长田红建边喊边站起身,却发现大家坐在工位上,对着电脑聚精会神,根本没有走的意思。天色已暗下来,2号厂房2楼办公室灯火通明,放眼望去,偌大的办公室,所有的工艺员都还在埋头工作。

某新品正值攻坚阶段,节点催人,节点逼人。看着倒计时牌上的时间一天天变少,所有人的紧迫感都愈加强烈。两大产品八大项零件的工艺必须在一周时间内完成编制,工艺员白天忙于现场跟产,处理协调技术问题,根本坐不到工位,所以只能抓紧利用一切时间。整流罩、转接梁、止动器、集成座、接头等十几个关键零组件,仅一件骨架就包含30多道工序,要根据设计提供的数模,建立工艺数模,编制工艺规程,晒蓝图,编程序。正常情况下,编制一份骨架工艺需要20天,现在要求7天完成,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青春无畏,团队成员不分昼夜,齐心协力,投入到战斗中。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抱怨,没有退缩,有的是年轻人的活力,不怕辛苦的冲劲,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场景二:任务突击青春无怨

“这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却提前完成,再次证明了我们是一支能打、敢打、善打的队伍,祝贺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从机加一厂会议室传来,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涛正热情洋溢地讲着……这是专门为壳体任务的突击胜利而开的表扬总结会。

4天前,机加一厂接到紧急突击任务,要求6天内完成某产品壳体20件。很快,他们完成分工后,任务开始。工艺员徐坤凤负责技术协调,从接到任务的那刻起,他几乎连轴转,当晚工作到凌晨2点,编工艺、建数模、程序编制、现场跟产,国庆三天假期他没休息一天。晚上11点零件加工出现问题,他从家赶来车间处理。功夫不负有心人,该产品提前一天半入库,保证了集团考核项的节点。

在这个团队,不论哪个人遇到类似的紧急情况,都会无条件地把任务放在第一位。某零件在总装厂装配时发现缺陷,急需返修,主管工艺员李智伟跟踪问题处理,把全家人为她过生日的约定忘得一干二净。父母爱人孩子围着一桌子菜久久等待,直到给她打电话,她才惊呼抱歉。团队成员18人,最大的36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仅26岁。由于工作太忙,他们无暇照顾孩子,有的把老人请来帮忙,有的干脆把孩子送回老家。每一次任务的攻坚,每一个节点的坚守,都蕴藏着他们的艰辛和付出。“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是对他们最真实的刻画。

场景三:技术创新青春无悔

见到工艺室主任张会珍时,她正拿着3块侧板要去热表厂协调表面处理。她指着侧板,边走边向我介绍:“这几块是报废的,用来进行工艺试验。”除了日常工作,工艺员还要进行工艺优化、瓶颈攻关和技术创新。组织新品工艺研制、首件鉴定、试制、定型等,提前做好技术准备。依托创新工作室,每年的几十个创新项目涉及所有工艺员,近两年还荣获了两项国家级发明设计专利。

创新需要毅力,更需要韧劲。针对生产任务需求,提出立项,商讨方案,试加工,总结。反复多次,几周下来,经常把人弄得两眼昏花、疲惫不堪,却可能得不到有价值的收获。但对他们而言,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敢进行尝试,只要对提高产能效能有一点点促进,他们都会全力以赴——结合某系列产品摇臂、作动筒等配套零件生产周期、质量问题交付瓶颈,成立项目组,进行技术攻关。“由此调整设备工艺布局、优化零件加工工序内容,使设备和人员效率发挥到极致。”陈同宁说。

创新源自锲而不舍的扎实工作。在这个团队,每天晨训、每周技术培训、每月总结例会,长年累月,从不间断。晨训的气氛轻松融洽,小游戏、经验分享、工作安排、加工中的注意事项、问题的解决办法,快乐忙碌的一天由此开始。每周五面向全公司的开放式培训,涵盖技术技能、质量贯标、工艺细则、管理办法、软件操作,还经常邀请业内外专家和设备厂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经验,拓展思维,别开生面的培训,让大家受益匪浅。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正是这样点滴积累、持之以恒,才使这支年轻的团队厚积薄发,在实现航空梦、中国梦的豪迈征途上一路高歌、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