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夜览 | 他们“拒领”《感动中国》,再次感动了中国

3月2日,台湾高雄市鼓山区陈水扁住宅附近爆发警匪枪战。嫌犯冲撞警察后双方展开激战,嫌犯身中数枪伤势过重,送医不治身亡。

●日方要求中国不要对日本人肛拭子检测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当地时间周一表示,日本政府已要求中国方面停止对日本赴华入境人员采取肛拭子的检测方式,称这一检测过程会造成检测者极大的心理负担。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根据疫情形势变化,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动态调整相关防疫措施。具体情况请向中方主管部门询问。

领奖意味着他们得离开厨房好几天,厨房就得关闭。

这几天对他们而言可能没什么,但对癌症病人和家属来说就难熬了。

很多病人吃不惯饭堂,又需要足够的营养,家属只能来抗癌厨房亲手做点家常菜。

而且病人家庭本身为治病已经散尽家财,自己做饭还能省下不少钱。

夫妇俩一走,大家只能干着急。

俩人深知如此,一步都不愿离开:

“厨房离不了人,这么长的时间会把我急疯。”

这事,他们整整干了18年。

本来,夫妇俩是开早餐摊的,每天炸炸油条能收入个几百左右,下午还能休息,生活轻松惬意。

但这一切都在18年前一天被彻底改变。

那天一对年轻夫妻来到摊位,问能不能借个火,想给孩子做个饭。

孩子十几岁,患了骨癌,截了肢,就想吃妈妈做的菜。

万佐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让他们可以天天来借火,也不收钱。

事情很快就传开来,越来越多人来借火炒菜。

想着能帮人,干脆早餐摊也不做了,搞起了厨房。

本来只有6个炉子,排队得排很久,万佐成咬咬牙买多了10个,还买来不少厨具和调料免费供应。

一来二去,厨房热闹起来了,每天几十个人一起做饭,充满烟火气息。

而代价是,夫妇俩一直在往里面倒贴钱。

他们觉得没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只是后来大家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便一再要求他俩收费。

俩人也没想要盈利,意思性收了点:

炒个菜1元,炖个汤2.5元,白饭1元一盒。没钱的就直接免了。

而这,勉强只够维持收支平衡,也就是说,他们忙活这么久一分没挣。

18年来,物价一直在上涨,但他们从未没涨过价。

不为啥,只是想着给大家一个短期的家,吃上亲人做的饭。

“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

看似简单的愿望,背后是夫妇俩无数的血汗。

——02——

抗癌厨房的一天,从凌晨4点开始。

每天这个时候,他们就得拖着困意爬起床准备炉火厨具等等。

等到大家陆续过来排队做菜,他们还得关照着每个炉。

帮着换换煤炉里的煤球,指导一下炒菜,安慰病人家属,拉拉家长里短......

熊庚香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不要想那么多,吃好这顿饭再说。”

忙活到下午3点多,等人都炒好菜吃上饭了,他们才有空自己简单炒个菜吃午饭。

之后稍微休息一下,又得开始忙。

等晚上9点多,他们才能开始准备自己的晚饭。

可以说,他们一整天就是围着厨房转。

有一年除夕,女儿把他俩接过去吃团圆饭。

本想着大过年能好好团聚一下,没想到才一小时功夫,他俩就坐不住了。

实在是放心不下厨房安全问题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又匆匆回到厨房帮忙才肯安心。

即便是去年疫情开始时,很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也在坚持。

当时设置了卡口,大家进不来厨房炒菜,只能他俩亲自来。

从卡口接来每个人的菜,俩人一人洗菜,一人炒菜。

炒完后,再弄个梯子把菜一个一个递过去。

每天都很辛苦,熬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一丝抱怨:

“难是难了点,但比我们难的多了去。”

儿女经常劝他们休息、去旅游,被一口回绝:

“人家医院的也想去旅游,想得了吗?”

所以两人一年到头都是囿于抗癌厨房,从不休息,一坚持就是18年。

18年乍眼看上去没什么感觉,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懂个中辛酸。

万佐成时常愧疚:“我没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对我老婆愧疚。她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跟着我在这里干这个事,很苦。”

而熊庚香则觉得:“做这个比任何事都要幸福。”

看着都觉得很累很难,还是全年无休,可他们60多岁的年纪做到了,言语里还满是无畏。

何为伟大生于平凡,他们打了个样。

——03——

在我们的认知里,癌症意味着恐怖、流泪、负债、无奈……

那些来到抗癌厨房的家属大抵也是如此。

在确诊癌症的时候,大多感觉天塌下来了。

房子卖了,车子卖了,全都用来治病。

家里哪怕有座金山,时间长点都得被搞垮。

他们看着亲人饱受折磨,自家债台高筑,为陡增的压力疲于奔命,余下日子多是以泪洗脸。

很多人不敢在病人面前哭,只能忍着眼泪,躲起来偷偷哭。

癌症,太过沉重。

厨房里没有冰冷的手术台,浓烈的消毒水味,不敢看的通知书,而是多了炉火,多了温暖,隔绝了许多悲伤。

每天,这里几十个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做饭,充斥着烟火气息。

厨房一角有留言本,写满了很多祝福,半个月时间就能写满一本。

每个人都会在这里聊聊家常,说说自己的压力,总能被陌生人的善意治愈。

因为这个厨房,很多人都在发生改变。

有个大爷,老伴被被查出宫颈癌,隔年癌细胞脑转移,后来脑部水肿压迫神经,瘫痪在床。

从抱怨到无奈到乐观。

接受了事实的大爷每天总是嘴上假装抱怨,一边想着要给妻子做什么好吃的。

还不时开导其他的病人家属。

被问及老婆生病怎么还吃得了这么多饭时,总是笑着说:

“我说我老婆再活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个女孩,不会做菜,妈妈生病后,到厨房里学着做菜给妈妈吃。

那句“我要学着照顾妈妈”让人鼻头一酸。

有个老公生病,还得照顾两个小孩的,经济压力相当大。

来到这也不再整天面带愁容。

“走一步看一步。”

有个爷爷自己得了肺癌,家里没空照顾,自己到厨房做饭。

也变得相当乐观。

“不怕,这是老天给我们的任务,推脱不了,只能自己去完成,能活着一天是一天。”

还有的只想着:“不管发生什么事,反正吃饱了就行了。”

你能发现,抗癌厨房的存在,成了挡在死神面前的一堵墙。

给了许多人直面生死的勇气。

对万佐成夫妇来说,这便是值得。

——04——

孩子不理解,其他人也不理解他俩。

本来搞个早点轻松一天挣个几百块,还能休息,多惬意的生活。

非要关了早餐摊,和癌症病人混到一起去。

不挣钱不说,还累个半死,都觉得他俩有病。

其实哪是他们有病,只是我们太过狭隘。

他们比谁都明白癌症有多苦痛,更明白一顿家常饭有多治愈病人。

所以才不惜一切要维持厨房运转。

而来到这里的人,都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有个病人,已经没得救,医生让回去好好过剩下的日子。

临走前,一定要到抗癌厨房拜访。

哭着感谢他俩的帮助。

这是常态。

厨房一面墙上,写满了很多病人家属的电话号码。

不管是治好没治好,都想着日后万佐成夫妇能去做客,亲手烧上好菜款待。

对家属而言,这个厨房有着太大的意义,不仅仅是家,更重要的是弥补遗憾。

有个女生,发现抗癌厨房时心中满是可惜。

她妈妈50多岁时就走了,那时她想给妈妈做家乡菜,想让妈妈吃得安心快乐,但没能找到这样的厨房。

妈妈走后,这成了那女生最大的遗憾。

人类在面对生老病死时,是极度脆弱的。

看着亲人逝去,很多人都会像那女生一样,觉得自己没有在生前好好照顾亲人,会遗憾,会自责,会懊恼。

而抗癌厨房,便成了家属的救赎。

在亲人生前,亲手给他烧几个菜,填补心中遗憾,心里也会好受许多。

它的存在,更像是在亲人离世时告诉家属:“别自责,你真的有好好照顾过他了。”

行文至此,该怎么去描述这份意义呢?

想起以前提及温暖,大多数人都会说到太阳。

但,黑夜中的萤火虫更具温暖,微弱的光,在黑夜中照亮温暖一块小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

抗癌厨房就是这只黑夜中小小的萤火虫,赤诚热烈,带来一点光,一点温暖。

这些年来,抗癌厨房经历过太多生离死别,新人来,旧人去。

所有都在变,只有厨房,依旧热闹。

有人问万佐成,这事还能坚持多久?

他的回答让人肃然起敬:

“坚持到倒下去为止。只要我有力量,我就帮他们。”

——好文来源:国馆

这个骗子的离开,让两三代的人希望,这种离开也是个骗局。

从前或平时,我是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要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恸哭的。

现在我明白了。当你所熟悉认识的人一个个离你而去,说明你老了。

以为不去想就不存在,结果故人骇然离去,仿佛像是时光敲锣打鼓,蹦跶到面前,不顾残忍地告诉自己:喂,你老了。

与其说这是“怕老”,不如说是一种对光阴如梭的不舍和慨叹。

我总算明白了当年沉默寡言的爸爸,在看报纸时平静又感慨地念出的那一句:罗文走了啊。我还记得那个新闻的标题叫:罗文星陨。那是02年,我当时还小,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少年不识愁滋味。

如今达叔离开,许多80后、90后的童年,似乎也被强行抽走了一大块。

——来源:大葱卷一切

点击“悦”读全文>>>

习惯从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己

结果茫茫然

从别人的赞扬中放大自己

结果飘飘然

在别人的议论中扭曲自己

结果昏昏然

……

荥阳孤柏渡樱花园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焱/摄

当下,很多人信奉“多栽花,少种刺”,不敢或不愿给他人挑毛病,所以指望外人给自己“看病”往往是徒劳的。

要发现自己的问题,还需眼睛向内,学会自己为自己“看病”。

学会为自己“看病”的人,才会对自己不虚美、不隐恶,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准确的认识。

人生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为自己“看病”的过程,无人替代。

——来源:读者

点击“悦”读全文>>>

■郑州■

今天夜里:

多云

明天:

多云到晴天

偏南风3~4级

最低气温:

4℃~5℃

最高气温: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