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威海广泰持续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
来源:中国民航报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老人,30年来痴迷自主创新,聚焦空港装备前沿技术研发,推动了我国空港装备从仿形、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化的跨越式发展,开发出的空港装备产品覆盖机场的六大作业单元,能为一架飞机配齐所有地面设备,创造了一个企业缔造一个行业的奇迹,他就是“中国空港装备业之父”——威海广泰董事长李光太。
知天命之年创业
为了中国人能造出自己的电源车
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李光太骨子里透着深深的民族气节。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从美国带来电源车保障自己的专机。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的李光太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中国人连一台电源车都造不出来?我就是不服气!”20世纪80年代开始,李光太带着几个人潜心研究,研制出了中国的400赫兹航空电源车,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但当时这个成果很难转化成为商品。想起当初的无奈,李光太深深叹了一口气。“我已经快50岁了,不能再等了。”李光太有了自己办企业的想法,“肯定能搞成商品,一定能形成产业!”
1990年10月,李光太放弃了体制内的优厚待遇,离开工作25年的兰州部属研究所,回到家乡威海创业,时年50岁。1991年10月24日,李光太的威海特种电源研究所和设备厂正式成立。他带领几个技术骨干白手起家,注册资本不到5万元,靠租借电冰柜厂的厂房来办公。对当时的广泰来说,创业之难可见一斑。
凭借在行业里的技术权威和声望,李光太组织研讨会、跑宣传、签订单、买材料、做试验台……开始打造他的第一辆航空电源车,靠真诚获得客户信任,随后业务逐渐扩大。1993年10月,李光太和他的团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工厂。“那是一个里程碑,广泰终于在威海扎下了根。”李光太说。
1991年~1994年,广泰的电源车在行业上已小有名气。但李光太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瞄准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前沿,酝酿研发新一代飞机供电设备——静变电源。为此,李光太还专门到全球在该项设备上最领先的厂商——丹麦某公司——考察学习。没料到,抱着寻求合作的态度李光太得到的却是对方的“瞧不起”。
怎么办?看来请外国人当老师这条路不好走。李光太不服气的劲头又上来了,下定决心自己研发,目的就是要全面掌握空港电源的先进和关键技术,不断完善公司的电源产品型谱,以打破国外垄断。
当时的互联网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李光太和技术团队到国家图书馆、相关大学和研究所搜集资料,到北京、上海等地的电子市场找部件,反复拆装和改装变压器做试验……“为了把静变电源研究出来,那时候,夜里常常会惊醒,想想明天如何把试验做下去,不论在何种场合谈论最多的就是技术问题,可以说如痴如醉。”技术团队雷晓明副总工程师感慨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失败和摸索中,李光太和技术团队逐步了解掌握了静变电源的相关技术。1999年,首批两台静变电源样机正式下线,这也是广泰的第一代静变电源,其产品质量、变电品质受到配套用户的好评。面对眼前的成果,李光太并没有多少轻松感,因为国外又向市场推出了第二代静变电源,广泰追赶的脚步只能加快,不能停顿。
经过潜心研究和不断改善,李光太和技术团队对关键技术和关键电路、元器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研发方案日趋成熟,第二代静变电源于2001年问世。相比第一代静变电源,第二代静变电源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能更全,完全不输国外先进产品,确实有了“大国工匠”的手艺。
为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6年首都机场举行静变电源项目招标,广泰静变电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118台静变电源全部中标,2008年系统交付使用,标志着广泰静变电源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后,方泰静变电源在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机场、西安机场、香港机场等陆续中标,打破了国外静变电源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价格一度由国外垄断的一台接近百万元降到十几万元,被称为“争气”电源。
坚持自主创新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由于李光太痴迷技术研发,威海广泰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自主创新史。
电源车产品推向市场后,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李光太又将目光投向了所有空港装备,包括摆渡车、牵引车、平台车、除冰车、气源车、客梯车、食品车、垃圾车、加油车、行李传送带车、行李牵引车、飞机维修作业平台、飞机夜航照明车等。在广泰出现之前,这些空港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虽然民航业前景非常广阔,但在空港装备方面,广泰必须依靠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开发出更多品种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李光太说。30年来,广泰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龙头,几乎年年都有国家新产品问世,年年都有民航局主持鉴定并发放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其中多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空港装备行业的领跑者。
威海广泰还利用自身创新平台,承担了大量国家、省部级的重点军民品研发项目,已获技术专利754项,其中发明专利75项,美国专利1项、欧洲专利1项、中国香港专利1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技进步奖46项。
其中,飞机地面抱轮移动装备攻克了大吨位自制底盘、新型抱夹装置、制动系统自动调整适应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获授权专利13项(含发明专利5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威海广泰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该项技术成果的生产厂家,打破了国外厂商对机场专用设备的技术垄断。
空港货运装卸传输设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在大负荷液压系统匹配技术、智能化自动对接技术、大载荷万向传输技术、环境适应性及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机场特种车辆用系列电机及控制器研制项目,经过近2年的技术攻关,攻克了电机系统散热、控制策略及通信方法、环境适应性等难题,突破了电机系统机械结构设计、电机控制器电磁干扰研究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并已应用于电动客梯车、传送带车、清/污水车等电动化产品。
采用专用底盘的宽幅度自适应复合式机场除雪技术项目,攻克了整车及底盘匹配、滚刷智能随动装置、反侧溢风式吹雪装置三大核心技术,具有结构紧凑,除净率高,智能化程度高,前推、中扫、后吹多功能一体化等特点,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热吹式除雪装备,整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滚刷机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智能集装货物装载万向传输技术项目,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三大技术难题,完全掌握了自行式底盘行驶系统全液压控制、智能化自动对接飞机、超大载荷特殊万向传输及恒功率负荷传感等关键技术,成果获得欧洲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目前,该技术产品已经服务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机场及航空公司,并批量出口至新加坡、委内瑞拉、俄罗斯、巴西等海外市场。
发挥引领作用
推动空港装备行业转型发展
多年来,李光太带领技术团队参与编制了《民航地面设备管理规范》和空港装备检测相关规范,主持或参与实施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4项;多次参与新机场建设方案规划,多次受民航局及事故鉴定部门委托参与重大事故技术分析,多次承担行业技术难题攻关,多次受民航局委托参与行业政策制订,主持“油改电”项目的规划,研制的电动摆渡车作为绿色空港建设中首批“油改电”示范项目主要产品,通过了民航局节能减排办公室的审查。先后受邀参加国产C919大飞机、空客A380飞机地面保障,展现了威海广泰研发、制造国际高端空港装备的能力。
“威海广泰能够发展到现在,离不开行业各界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希望继续携手行业同仁,共同打造中国空港装备制造业的民族品牌。”李光太在一次会议上如是说。为了民族品牌的崛起,李光太不仅在企业经营和技术突破上做了很多努力,在引领国内空港装备行业转型发展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多次组织行业技术交流会,分享前沿技术动态,探讨本领域关键技术,推动资源开放与技术服务交流共享。
2014年,威海广泰联合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在威海举办第二届航空勤务论坛暨航空地面保障装备技术研讨会,推进了空港装备保障领域军民科技的有效融合及创新发展。
2017年,威海广泰主持召开了首届空港机务(货运)设备高峰论坛及技术研讨会,与业内专家、同行分享了行业最新动态,重点研讨了空港货运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8年,威海广泰与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首届空港地面设备电动化技术研讨会通过分享绿色经验,探讨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为“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威海广泰与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威海共同主办第二届空港地面设备技术研讨会,通过凝聚行业力量,共同总结空港装备电动化应用的经验教训,研讨电动化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建设和民航强国建设贡献智慧方案。
助飞航空强国
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服务全球
“父亲最大的梦想是把广泰空港装备做成世界第一,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服务全球!”威海广泰总经理李文轩说,“继续带领广泰人书写空港装备制造业的历史,实现父亲的梦想,这是我的使命。”
威海广泰的愿景是“创世界一流品牌,广泰设备服务全球”。对实现这一愿景,李文轩有着充分的信心。自2018年起,他全面主持广泰运营以来,威海广泰始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进入了稳健的发展阶段。2020年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公司业务逆势增长,累计签订订单合同36.58亿元,做到了不减薪、不裁员且满负荷生产,为“六保”“六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广泰在空港装备领域覆盖了全国几乎所有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部分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60%。“在我国大型空港装备市场中,目前只有我们可以与国际厂商进行竞争。”李文轩说。但他也深知,要做世界第一、创世界一流品牌,需要技术升级迭代、产品赶超国际同行、企业文化传承、企业管理系统优化提升,等等。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威海广泰创企30周年,威海广泰将持续跟踪国际航空业发展动态,把握空港装备未来发展方向,加大高端空港装备自主创新力度,持续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让中国空港装备产品走向世界、服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