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随着牛年春节假期的结束,大家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在经历了极度困难的2020之后,今年陆续恢复的生活和工作,在此刻都显得极为珍贵。
熟悉民航的朋友都知道,由于溢价利润高,全年民航运输的盈利与否,基本都是靠春节、暑运以及国庆长假这几个重要的假日表现。在正常年份,这些特殊黄金期的营收甚至贡献了大部分的全年利润。但截至目前春运的表现来看,春节假期七天(除夕至初六),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9841.6万人次,较2019年春运同期下降76.8%。其中,民航发送旅客357.4万人次,较2019年春运同期下降71.6%。与2020年同期相比,也下降45.5%。行业的开局不利,在两个月之前,甚至都是很多人所未曾预想到的。当时,从各家第二期的“随心飞”政策不难看出,这次的春运,被航司给予厚望,本准备大干一场翻身仗,如今看来大概率也将惨淡收场。
春运市场预期的突变,或许也可能成为牛年中国民航市场大环境的一个典型缩影。由于疫情防控的不可预期性,这一年的中国民航正是期待与挑战并存,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谁也没法准确把握。对于航司而言,唯有能做的就是将所有可以自主控制的环节,更加精细管理。
在这样一个新春开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节点。不由感慨,牛年的中国民航有可能也将会是一场艰苦的求生之旅。此时,也许回顾下航司们在面对疫情中的突出亮点,总结点经验,也能为这牛年的征程增加一点信心和期待。极度困难的2020我们都安然度过了,同样也应该有信心来迎接牛年的任何挑战。回顾2020,虽然仅全行业上市航司全年亏损就超千亿,各大机场的盈利也遭受疫情重创。理性分析,还是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亮点。其中最为特别的当属厦门航空的艰难盈利。厦门航空近日透露,在2020年最终盈利,续写了自成立以来34年的经营传奇,也成为去年全球干线全服务航司中罕有的盈利航司。
图:厦航实现2020年安全年。摄影:贺晟
在极度困难的2020,能够取得“疫情防控”与“经济效益”双胜利,如此不易的成绩犹如一剂市场强心剂。多位业内专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民航资源网专家綦琦评价称,厦门航空创造了疫情影响下全球中大型航空公司仍能保持盈利的神话。
民航资源网专家王疆民则表示,“厦航由此成为自1987年以来,全球唯一保持34年持续盈利的航司,可以说令人鼓舞,这不仅是盈利,其实也是榜样的力量。这让我们看到国内航空抗疫卓有成效,国内航企大有所为。”
而比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探究厦航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对于行业又会有怎样的启示。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上半年遭受严重亏损
2020年伊始,突发新冠疫情给全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厦航也难以独善其身。疫情全面爆发之初,厦航同全国大多数航司一样,大幅削减了计划运力。2020年2月的至暗时刻,厦航单日全国运输旅客量的最低点甚至不足同期的10%。3月起,随着“五个一”政策的推进,厦航又将原本400余条国际航班调减至每周6班,国际客运量直线削减98%。这对于拥有十余架宽体机运力的航司而言,无疑是进一步的打击。
数据显示,单单一季度的厦航亏损就已经抹去了2019年的全年盈利。在整个上半年,厦航营业收入仅有同期的55%,半年亏损近20亿元。
下半年实现V型反转
结合上半年的行业表现,加之全球疫情的防控风险,不少人都认为,想在下半年弥补大幅亏损并取得全年盈利,对于任何一家航司,填补这个巨大的“窟窿”都十分具有挑战。随着疫情的控制,自4月份以后,民航国内运输开始逐步恢复,复工复产的号令下,行业的月度运输运输量持续攀升。客观环境,为航司弥补亏损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在全行业整体亏损的态势之下,厦航的业绩表现仍然十分抢眼,亏损收窄至5.7亿元,显著低于国内大部分航司。
据厦航方面透露,7月厦航首次实现扭亏为盈,8月实现营销利润转正,9月至11月持续盈利,到11月份累计亏损金额收窄至1亿元,并在12月实现本部盈利。
厦航取得全年盈利的“四大法宝”
面对疫情,全球大部分航司的应对之策无非“开源、节流、创收”。能否针对企业情况精准施策,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从机队构成和网络性质来看,疫情之下,横向对比其他取得盈利或者业绩好转的航司,不难发现,无论是采用政府购买模式的华夏航空还是立足廉价航空市场的春秋航空,甚至美国目前业绩最好的西南航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均为传统立足于国内航线市场,机队也都是较为统一的窄体机。这些既有的特点很好的契合了疫情下境内休闲市场为主的需求导向。
图:厦航机队。摄影:贺晟
相比之下,厦航拥有12架波音787宽体机队,长期占据国内两岸海峡航线以及境外洲际市场。面对疫情对国际航线和宽体机需求的冲击,在成本压力之下,能取得盈利的成绩,确实难得。
綦琦分析指出,疫情之下的“五个一”政策实施对厦航国际航线和宽体机运营影响巨大。主动将疫情前参与“国际循环”的787机队运用好,主导转型投入“国内循环”市场,并且辅助以精准营销和科学定价,是厦航取得斐然成绩的关键因素。
那么,厦航究竟是如何穿越疫情实现双胜利的?通过采访厦航相关负责人,我们将其总结为以下“四大法宝”:
1、保现敢飞,保变必飞
面对疫情对市场需求的重创,境内各类定期航线的价格战一触即发。各家航司为了抢夺市场,在京沪、沪蓉、京蓉等热门航线甚至出现了低于百元机票。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机票定价模型都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厦航创造性建立了航班调整联席会议机制,通过更加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确立只要收入能覆盖变动收入便计划航班的原则,通过定价与成本的即时联动分析,在刺激恢复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亏损。
图:2020年1月31日,厦航率先派出包机前往泰国、马来西亚接滞留海外的湖北籍同胞。摄影:贺晟
在“保现敢飞”、“保变必飞”策略的指导下,厦航整体的航班恢复程度领跑全行业,2、3月航班恢复速度连续保持行业第一,2-6月,连续5个月保持境内航班执行率全行业第一。回顾2020年全年,厦航境内航班运力恢复至2019年的86%,比行业平均高8.6个百分点。在2020年10月30日天合联盟所发布联盟成员航司航班恢复情况中,厦航航班恢复率更是高达94.5%,位居联盟第一。
针对淡季的需求不足,厦航制定了多项创新营销方案和平淡季营销措施,深入挖潜,实现关联机票收入6200万元;针对国际市场,厦航作为除国内三大航外,唯一一个在“五个一”政策初期有资格运营美国、澳大利亚等洲际航线的航司。截至11月,厦航国际客运收入恢复率达到行业的2倍。以10%的境外运力投入,产出了44%的边际贡献(达36.25亿)。
2、顺势而为,创新求变
2020年,受到国际定期航班客运的缩减和防疫物资运输需求的暴增,航空货运无疑成为了行业一大火爆亮点。
厦航作为没有专门货机的航司,在货运市场的硬件资源显然是处于劣势。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通过高效的宽体机“客改货”,以及利用自身既有的洲际航线运输经验,开创性地在2020开启了一场飞遍全球的航空货运“插旗之旅”,顺利搭上了行业货运运输的热潮。 截至11月,货运收入同比增幅达88%,超过行业增幅33个百分点。不难看出,“客改货”模式的成功,为厦航全年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綦琦认为,厦航在非航产品的“用心”也收获了“惊喜”,特别是航空主业因疫情影响,辅助服务产能闲置的情况下更是“出彩”。例如,开展航空科普亲子体验营活动;为企事业单位定制团餐盒饭;推出“移动面包坊”卖点心等等。这些举措看似不起眼,却聚沙成塔,全年创收达到1400多万元。
3、精细管控,以人为本
开源自然少不了节流。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在极度艰难的市场之下,也是各家航司不约而同所选择的举措。2020年,在全球疫情下已经致使超过50万航空人遭受停工、裁员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航司并未出现大规模的用工调整,不得不说十分不易。全行业以人为本的理性,为行业的稳定和后续的复苏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摄影:朱舒婷
民航独立评论员周华指出,在民航这样一个重资产的行业里,固定成本的比例要远高于变动成本,一个公司的营销、财务和人力的管理如果无法让资产有效运转起来的话,且不说盈利,“保本”都是很困难的。而厦门航空恰恰就是在上述这三方面经受住了考验、甚至实现了逆生长。
据悉,疫情爆发之初,厦航就出台了多项举措,全力缩减开支、盘活资源,核减各类投资5亿元,压降成本5亿元。同时,明确“不裁员”的原则,竭尽全力保证员工基本工资正常发放,确保员工队伍稳定。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减薪50%。
图:厦航乘务员在机坪上重温入党誓词。摄影:贺晟
在同甘苦共进退的团队理念下,人心的稳定,自然才能激发更多的经营活力。厦航最终实现了盈利目标,并向员工兑现了承诺,取得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对员工的呵护和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发挥,是厦航各项增收节支举措得以落地实施和取得成效的关键,更充分印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綦琦表示。
4、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后疫情时代,面对全球航空业可能的大变局时期,除了战胜眼前的困难,更关键的是在未来抢占先机。2020年,厦航同样“动作频频”。
成立北方总部,完成大兴机场的一次性全面转场,厦航正式进入了“一轴两翼”的双总部时代。12月21日,在航空业复苏仍需时日的情况下,厦航的各主要股东联手增资40亿元。作为厦航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增资扩股行动,股东在此刻的支持,不仅缓解疫情下紧张的财务压力,更是对厦航未来信心的充分体现。
随着厦门翔安机场项目的启动,一直桎梏基地发展的硬件时刻资源也将逐步缓解。软硬件的双向提升下,厦航的未来确实会引发人们无限遐想。
行业困境中的希望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厦航的保持盈利着实不易,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全行业齐头并进,才是根本巩固并保持持续繁荣发展的关键。
在2020,整个民航业从大局出发,卓有成效履行了抗击疫情“最佳协助人”的职责。整个行业为经济恢复与“外防输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在此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东航突破性“随心飞”营销模式的创新,看到了三大航在“复工复产”以及保障国际运输通道的突出成绩。在最为艰难的上半年,华夏航空维持盈利。春秋航空则率先将航班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年末逆势加速了引进5架新飞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除去春秋航空所计提的7亿元日本公司的年度损失,以全年经营性收支来看,春秋航空也将同样取得盈利。这些行业亮点结合厦航的成绩,也将是航司在新的一年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希望。
总结
连续34年盈利,这是国内民航独一无二的纪录。从全球民航业历史来看,或许也只有美国西南航空曾经的连续47年盈利记录在其之上。
“从中不难看出,厦航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是真实的优势。”王疆民认为,首先,其内部结构已经适应了市场的发展要求,这应该是航企改革的内在动力所在。其次,运营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跟上了市场发展的要求,竞争力增强,拥有了更好的市场资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动力。这两种动力相结合,必然具有了超越的力量。
周华同样指出,无论是在营销策略的积极创新和对市场变化的敏捷反应方面,还是在公司财务的精细管理和财务目标的求实进取方面,亦或是在人力管理的凝聚人心、拼搏进取方面,厦航都经历住了这次疫情之下的“压力测试”、为业界树立了一个典范,其管理理念和执行方法可以成为在后疫情时期国内、国际各家航司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
当然,盈利并不是终点,2021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疫情持续反复的变化,中国民航所面临的发展风险仍十分严峻。一家企业的发展韧性并不在于行业黄金期可以做到如何耀眼,往往就是在大环境艰难的情况下,才越发突显企业的能力。当初熬过了911事件以及金融危机冲击的美国航司们,最终迎来了各自发展的“黄金十年”。
常言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对于民航业而言,一直都不缺少对行业冲击的客观因素。石油危机,外汇变动,恐怖袭击再到如今的疫情,这些外部事件一次次冲击着全球航司的神经,改变着行业运行周期。身处行业客观环境的大浪中,航司很难真正做到从容应对而不受任何影响。但从文中所介绍的以厦航、春秋为代表的经验来看,逆境之下,只要有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应变,也同样可以发掘出不少的亮点。展望今年的行业,或许我们失去了春运,但谁能知道机遇又会在何时爆发。今年春节电影票房的表现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希望在牛年里,赢在客运复苏起跑线的中国的航司们,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