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在美读书,万一挂科咋补救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田秋】留学生在海外读书面临很多挑战,难免有成绩不如人意的时候。中国学生在美留学造成挂科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是因为学生的态度不够认真,也有一些情况是因不熟悉美国高校的要求或者语言文化的隔阂造成的。因此,如何避免挂科,以及在挂科之后如何及时止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明确每一门课程的要求至关重要,这与在国内学习的情况并无不同。但在美国高校上一门课程,总分往往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课后练习、考试等方方面面。一般来讲,每门课在选课期发放的课纲上,就会明确写好每一项的分值,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应当重视这些信息,尤其要注意课程的“警戒线”。例如,美国大学的语言类课程常常是一周上3-5天课,和其他专业课每周上1天是不同的。假如某校语言课考勤从分数上来讲只占15%,但如果缺课太多,便不仅仅是丢掉15%分这么简单——缺课到一定数目,该门课就会直接判定挂科。

上述的硬性要求因课程而异,也因老师而异。每名教师设计课程的难度、主要关注点和要求的工作量不同,因此对学生的预期也不一样。以迟交作业为例,有的老师会在该项作业得分中扣除20%,有的会一过截止日期全按0分处理,也有的老师规定每迟交一天,学期总分下降一档(如课程总成绩从A降到A-,从A-降到B+等)。尤其重要的是,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术诚信,一旦发现有抄袭剽窃,课程的分数会降到极低甚至直接按不及格处理。这些课程“红线”一旦触碰,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学生如果想当然地抱有侥幸心理,就极有可能挂科。

学生如何保证自己的成绩不和预期“脱轨”?最好的方法就是随时跟进课程完成情况,切忌临时抱佛脚。临近期中或者期末时,学生需尽量跟任课老师确认一下,自己在该课程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何,该得的分数是否都得到了,有什么需要弥补、改进的地方,分数计算是否正确等。学生甚至可以直接把自己预期的期末分数告诉老师,请老师给出建议,如果想拿到理想的分数,后面要做哪些努力。千万不要到了期末才拼命“要分”,更不要在最终分数出来以后“讨价还价”。为了保证对每一名学生公平,也为了让大家对自己的学业负责,美国高校绝大多数课程不接受出分以后补交作业、重新计算分数等要求。

另外,在最终成绩出来之前,一定要保管好每一次提交作业的证据(比如给老师发的邮件或者系统提交的截屏),以及老师给的分数和反馈等等。在加州某大学读工科专业的赵同学就对《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在某次极偶然的情况下,他被助教告知学校系统录入的平时成绩有一半丢失,需要提供证据才能拿回分数。尴尬的是,赵同学在期末结束后刚刚把平时作业当垃圾扔掉了,他不得不跑到宿舍垃圾道去寻找丢掉的作业。虽然最后有惊无险找回了成绩,但如果是其他学生,也许就不会如此幸运了。

对于留学生来说,挂科的损失比本国学生要大得多,因为除了影响成绩本身以外,还有可能被开除并撤销学生身份。如果不幸挂科,首先要马上向任课老师请求帮助,看看是否有什么办法进行弥补,也需要咨询学校有关重修和补考的可能性和相关政策。如果挂科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如身体健康出现状况、意外事故等),可以书面呈报给任课教师和学校,只要合情合理并且提供证明,一般来说学校会帮助提供补救措施。如果对课程本身或者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给分有异议,也可以通过学校的仲裁机构进行申诉,但是申诉成功需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过错在教师一方。

那么,对于已经挂科的学生,是否还能顺利毕业?如果只有一两门课程不及格,只要没有被开除,学生依然可以在补修学分之后毕业,具体的操作方法要看学校的政策、科目的重要程度(必修还是选修)和学生现在处于哪个年级。通常来说,学校会给予两种补修方式:一是直接提供补考机会,补考成绩有时会降一档,但会保证学生能拿到学分。这类情况一般在大课和必修课中实施,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会有这类政策。二是在下一学期允许学生重修课程或选择修其他课程来补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已经处于最后一学期,那么就需要申请延迟毕业了。无论哪种情况,只要学生不是因自身学习态度不好而大量持续的挂科,且学生签证还有效,一般还是可以通过重修等方法补齐学分,拿到学位。但是,挂科在成绩单中的记录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人生往往是不可逆的,在以后的升学、就职中可能都会成为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海外的留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不要幻想挂科之后再“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