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伊斯坦布尔的纯真记忆

在伊斯坦布尔贝伊奥卢区独立大街侧边的小巷深处,隐藏着一幢红色小楼,那就是纯真博物馆的坐落之处。纯真博物馆根据土耳其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的同名小说而建。小说于2008年出版,2012年纯真博物馆建成开放,并于2014年获得欧洲年度博物馆奖。

《纯真博物馆》(见图,资料图片)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世家少爷凯末尔爱上了穷亲戚家的女儿芙颂,这场门第悬殊的恋爱遭遇重重阻力。9年时间里,凯末尔追随爱人的踪迹,走遍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有情人最终未成眷属,芙颂意外离世,凯末尔买下她的故居,收藏了与她有关的物件,建成纯真博物馆来纪念这段爱情。小说里的博物馆和现实中的博物馆,都源于帕慕克的设计,在这里,真与假、虚和实的界限被打破,小说中提到的物品,帕慕克都找到了对应的实物,收藏进纯真博物馆。

半个世纪前的土耳其女性,在生活方式上有了很大改变:如芙颂16岁参加选美比赛,18岁主动和凯末尔相爱,为做演员逐梦电影圈等。这在老一辈人眼中显得离经叛道的举动,却深深打动了凯末尔。他能读懂那些大胆举动下跳跃的纯真心灵,既有奔向现代的勇敢和热情,又不乏对传统的坚守和热爱。

纯真博物馆的二楼和三楼,放置着凯末尔搜集的与芙颂有关的物品,事实上那是帕慕克不遗余力搜集的历史旧物:梅尔泰姆牌果味汽水瓶、针线盒、杰尼·科隆包、发卡、钥匙、香水瓶、小狗摆设、老电影海报等。83个大小不一的展区对应着书中的相关章节,展示了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缓慢转身的伊斯坦布尔城市风貌,也唤起人们对旧日城市的印象。时间以具象的形式在纯真博物馆里被反复强调,包括地面上的时间标记符号、老照片、放在醒目位置的各类钟表等,都提示了博物馆之于时间的意义:时间是线性的,永远向前、不停流逝,但博物馆通过储存物品而提炼记忆符号,保存了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以静止的空间来对抗流动的时间,也使得人们生命中的爱与深情得以永久保留。

纯真博物馆顶层是凯末尔的卧室。小说里,凯末尔在博物馆与芙颂的遗物日夜相伴,枕着浓郁的情感入睡,“把时间变成空间”,在此度过余生。而在博物馆中,凯末尔的床对面贴着这样一句话:“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这是博物馆游览的终点,也是小说的结束语。帕慕克借凯末尔发声,认为纯真博物馆的主题是骄傲:按照自己的心意度过一生是骄傲,勇敢地展示自我的人生经历是骄傲,纯真博物馆要骄傲地展示土耳其人的真实生活,让土耳其人欣赏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文化。

小说的最后一章,凯末尔邀请作家帕慕克写下他和芙颂的爱情故事,把小说作为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他还要求作家在书籍中印出一张博物馆门票,给读者免费参观的机会。现实中,博物馆工作人员会在读者的书上盖下蝴蝶形状的印章,而读者在参观博物馆时,也能看到橱窗里陈列着的多语种《纯真博物馆》小说、帕慕克的手稿和其他文字材料等。

在虚拟和真实的层层交织融汇之间,纯真博物馆不再局限于凄美的爱情故事。无论是书中记载的物件还是博物馆中陈列的展品,其中呈现出的种种生活细节如同城市的断代史,参观者得以管窥伊斯坦布尔的服饰、餐饮、建筑、礼仪和城市化进程,从中回顾那个时代的横断面。

纯真博物馆展示的主要是20世纪后半叶的伊斯坦布尔城市景象。这座有着数千年辉煌历史的城市,曾是欧洲最繁华富庶的城市之一。它的位置得天独厚,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欧亚大陆,东西方文化在此汇合交融,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古迹和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传说。

《纯真博物馆》中凯末尔对芙颂的迷恋,折射出以帕慕克为代表的伊斯坦布尔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帕慕克称这种情绪为“呼愁”,意思是生活在这座千年古都的人们对于彼时城市萧条景象所感受到的忧伤惆怅。对伊斯坦布尔人而言,这种忧伤触目可见、触手可及,昔日的明珠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呈现出疲惫沧桑的一面。如何重新寻回往日荣耀,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安放自我,成为彼时伊斯坦布尔人乃至土耳其人心头挥之不去的萦绕,也使得“呼愁”成为那个时期笼罩着伊斯坦布尔的普遍情绪。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当人们行走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在城市的角落触摸记忆的纹理,既会为这座城市的千年荣耀深感骄傲,也会谦恭地接受时光的悄然流逝,将过往历史的纯真记忆铭记于心,满怀期待地祝福这座古老城市在未来继续创造属于它的辉煌。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