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主角,聚光灯之外的地方依然有人默默耕耘,也同样光芒四射。|
在航空工业计算所三车间就有这么一位师傅,他叫赵建平,1970年出生,自2005年入所以来,他一直扎根在车间,奋战在一线,从事丝印工作。
计算所劳动竞赛期间,印制板交付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为使印制板如期交付,赵建平不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且在对班成员因病请假期间,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代班,以确保任务节点后墙不倒。
为保证及时开工,赵建平几乎每天早上7时不到就来到车间,穿好防静电服,认真佩戴好防护用品,走进超净间,仔细清理地面和操作台,严格按比例将阻焊剂、绿油墨和稀释剂调和好,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每个工具、技巧、配方,每次操作,都对丝印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最不起眼的油墨刮刀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之前,计算所还没有引进机械印刷,在手工印刷时,赵建平全靠控制手中刮刀的平稳度和力度来决定印制板油墨的均匀和沉积厚度。随着科技发展,机器逐渐代替手工,却无法代替他对手工工艺的用心。
对位曝光是丝印工作难度最大、耗时最长且最需要耐心的工序,需要在装有灯光的玻璃板操作台上,依靠光照将底片上的基线和板面的图形相重合进行定位。由于底片对
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很容易就会出现底片涨缩的情况,尤其遇到细密的小表贴,对位会变得异常困难。赵建平迎难而上,在对位的时候用百倍放大镜对表贴逐一进行确认。上百个表贴中,一旦有一个出现错位,便要返工。为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他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时常顾不上喝水,有时甚至错过吃饭时间。
赵建平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检查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时刻以高昂的斗志忙碌在一线。每天下班前,他还会将全车间各个工序中产生的废品进行回收,统一放置到固定位置。即使再忙再累,也从未从他那里听到过一句怨言,只是因为他心中牢记一句话——“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
赵建平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担当意识,在岗位上默默奉献,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以灵巧的双手展示着当代劳动者的风采,铸就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人生。他曾先后获得计算所“最佳工艺实践者”和三车间“先进个人”荣誉。
夜深了,赵建平身着工装远去的背影,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疲倦。他还是那样精神抖擞,虽默默无闻,却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