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华侨华人心理咨询师:为侨胞筑造温暖的心灵港湾

华侨华人心理咨询师——为侨胞筑造温暖的心灵港湾(侨界关注)

当海外侨胞出现心理不适,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成为他们获得心理救助道路上的绊脚石。跨越语言和文化隔阂,一群华侨华人心理咨询师在行动,向同胞伸出援助之手。

华侨华人心理咨询师耐心认真地倾听,给出专业有效的指导,用一次次暖心陪伴为侨胞筑起温暖的心灵港湾。

关注侨心,保驾护航

2010年,美国华侨赖彗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临床社会工作系,现担任纽约大学社工系和心理咨询研究生班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已从事心理咨询12年。她表示:“从业10余年来,我累计接待了数千名访客,其中华侨华人占比达40%。我于2020年创立了赖彗临心理工作室,工作室中80%的心理咨询师都是华侨华人,旨在为广大海外侨胞、留学生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今年初,针对亚裔的恶意袭击事件频发。4月份发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日落公园的枪击事件,给该区的华侨华人造成了恐慌。赖彗临第一时间发起社区关怀活动,运用专业技能,抚平侨胞的紧张情绪。

赖彗临说:“布鲁克林区生活着很多华侨华人,很多同胞表示,在枪击事件后不敢出门,希望社区能组织定期巡逻,保障安全。为此,我组织了社区关怀活动,大家牵着自己的宠物狗,聚在一起聊聊天,疏解焦虑不安情绪。这也是邻居间互相认识的机会。很多刚来的留学生尚未适应美国生活,平时上课都不敢发言,但是看见熟悉的中国面孔,都鼓起勇气和我们分享遇到的困难。活动持续了三四个小时,百余人参与。”

创伤治疗师、艺术治疗师、音乐治疗师……赖彗临心理工作室成员组成丰富,各有专长,其中还有一只特殊的动物治疗师,那就是赖彗临的宠物狗伊布。赖彗临说:“伊布能敏锐觉察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当来访者开始情绪激动,快要嚎啕大哭时,它就会趴在来访者身边,贴着他的脚跟。有一名来访者有很深的心理创伤,不愿与人打交道。但是当看到伊布清澈纯真的眼神时,他放声大哭,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线。时间长了,一些来访者还会专门给伊布带食物。”

真切共情,打开心扉

今年,赖彗临心理工作室开展了“百人免费心理咨询”和“千名留学生免费心理咨询”一对一交流活动。

赖彗临表示:“‘百人免费心理咨询’非常火爆,很快名额就所剩无几。于是,我们扩大了活动规模。目前,‘千名留学生免费心理咨询’活动仍然接受报名。这样的公益活动能够帮助侨胞了解心理咨询,等到日后真正有需要时,我希望海外华侨华人能够积极寻求心理援助,勇敢面对内心真实诉求。在疫情让人变得更加脆弱时,大家都很感激能有这样一个中文的心理咨询机会。”

与从业多年的赖彗临相比,身在美国芝加哥的张莹梓刚刚踏上华侨华人心理咨询师的道路。研究生期间,张莹梓在芝加哥唐人街的华人健康中心担任实习咨询师。在那里,她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华侨华人的生活经历有了更深认识。

张莹梓说:“文化冲突、种族歧视、沟通交流、升学压力是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群体面临的主要挑战。一些华侨华人家长作为第一代移民,没有英语基础,但孩子主要说英语,有一位母亲甚至需要用翻译软件,才能与孩子正常沟通。有时,家长忙于工作,只能将孩子交给家中老人或晚托班照看。这样的语言障碍和陪伴缺失导致很多华裔孩子难以向父母敞开心扉。”

实习结束时,张莹梓和一群华裔儿童建立了深厚感情。她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卡片,上面写着对他们的寄语。张莹梓表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临走时,他们画出他们眼中的我,制作精美的手工礼物,希望我能带走,那一刻我备受感动。这也是我选择心理咨询的初衷,就是用实际行动为每一个个体带来具体改变。”

积极回应,循循善诱

如今,张莹梓在一家全职心理诊所工作。作为诊所中唯一的华侨,她主要负责接待华侨华人来访,提供中英双语心理咨询。

张莹梓表示:“美国华侨华人心理咨询师并不多,而语言相通、文化相同又是心理咨询成功的两大要素。我希望能够利用我的专业知识,给海外侨胞带来心灵慰藉,提供具体有效的心灵救助。”

加拿大华侨刘思睿对此深有感触。2015年,刘思睿只身一人来到加拿大,本就患有慢性抑郁症的她,因异国环境而病情加重。刘思睿说:“寻找匹配的心理咨询师就像大海捞针,我先后找了七八个心理咨询师,国内的、国外的,我都尝试了。直到2021年,我才遇到克里斯托·赵。赵老师是加拿大渥太华的一名华人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侧重认知调整和治疗。赵老师有长时间在中国生活的经历,中文流利,专业素养高,和我的背景高度匹配。她循循善诱,教给我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清晰认识问题产生的底层逻辑。我将赵老师的华人心理咨询师信息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得到了很多海外侨胞的回应,帮助了更多人获得心理救助。”

加拿大华侨沐沐同样也是赵老师的患者之一。她深受轻度抑郁困扰多年,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了心理问题,使得积郁爆发。沐沐说:“15岁时,我的家庭发生变故,导致情绪持续低迷。胃病、失眠、体重骤减、逃避社交,类似的症状一直持续到参加工作。我曾发起过几次对外求助,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我的婚姻生活也受到影响,我才又鼓起勇气,接受了朋友推荐的赵老师华人心理咨询。”

回忆起印象最深刻的咨询经历,沐沐说:“一次治疗过程中,赵老师让我和23岁、27岁的自己对话,那两年我经历了很深的心理创伤。那一刻我发现,心里反反复复说过很多遍的话始终说不出口,只能痛哭流涕。在她的启发下,我断断续续地开始。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语,但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放松。赵老师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力量,让我学会沟通交流,建立亲密关系,认识并了解自己。”(杨宁 李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