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建设工兵支队在广东惠州举行出征仪式。
左:驻刚果民主共和国(DRC)维和工兵分队军士长刘安正在涉水。
右图: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杨健身穿防护服,准备开展扫雷行动。
2017年6月17日,中国第五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分队士官谭全阳在利比里亚执勤。
非洲、中东、东南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纪律严明、敬业精神的中国军人以无私的奉献和勇敢的行动为祖国赢得了赞誉,也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使命与使命士兵。承担责任。
“我对中国维和人员的素质印象深刻——高素质的士兵和高水平的装备都是一流的。中国对维和事业的贡献值得特别提及。”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的评价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人的认可和赞赏。
“我宁愿让我的生活透支,也不愿让我的使命欠债”
李益达周孟良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拥有众多武装派别、错综复杂的种族冲突和从未停止的内战。第三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中国官兵每天需要在危险任务区进行定期武装巡逻。
一些外国军官经常问,中国士兵如何保持强大的斗志?对此,营长丁海龙微微一笑,这来自于我们最深的使命!加纳作战科长安伯曾评价说,为了使命和荣誉,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中国官兵也敢于冒险挺进。
“我宁愿让我的生活透支,也不愿让使命欠债!”这是维和步兵营排长王文超在面对战争考验时做出的选择。 3月12日晚,南苏丹边境城镇耶伊突然爆发武装冲突,7名联合国平民居住的酒店处于火区。剧烈的爆炸声响彻夜空,脚下的大地不时颤抖,多发流弹接连击中酒店外墙,严重威胁平民生命安全。战火纷飞,人们纷纷逃亡,王文朝和战友却率领车队前往交火区,经历了生死考验。
“老实说,大家都担心有危险,但是押运的对象有危险,不救,我们就失职了。”面对武装冲突,第一次接触战争的王文超,感受到了使命和责任的力量。危急关头,他和战友们主动请缨参加救援行动。
救援车队刚驶出临时行动基地,就遇到了几辆装有重机枪的皮卡车。不时有小队大小的武装人员冲向交火,来回射击。
在距酒店约100米处,救援车队被15名士兵拦下。 “我们每拖延一秒,危险就增加一分。”危急时刻,王文超和战友们迅速下车与武装分子进行交涉。经过艰苦努力,救援车队被武装分子阻拦,安全抵达酒店,成功将文职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
“如果不是你,我们肯定会死。”随后,一名从战争中获救的联合国平民摸着王文超袖标上的五星红旗,激动地喊道:“感谢中国,感谢中国!”
光荣归来的中国官兵又面临严峻考验。非法武装分子盘踞在联合国难民营周围的丛林中,在短短一周内对联合国安全进行了两次袭击和对村民的抢劫,已成为当地和平与安宁的最大隐患。
为震慑非法武装分子的嚣张气焰,按照南苏丹特派团的安排,中国维和人员再次进军这一危险地区。烈日下,地表温度超过50摄氏度,身穿22公斤重型装备的维和官兵满头大汗。 “官兵们不仅要执行任务,还要保持高度的警觉,这是对他们体力和精力的极大考验。”随队军医刘学武心疼地说,在这种天气下执行任务,我们官兵真的很重视任务。一辈子!
手术结束后,当地一位名叫萨利亚的六十多岁老人泪流满面,拉着中国维和人员的手,喃喃地说:“你们是上帝派来保护我们的天使!”
中国第三批维和步兵营赴任务区部署半年,以敢作敢为的专业精神和娴熟的专业精神,成为南苏丹特派团武装护航任务最多、里程最长的维和部队。南苏丹特派团特别代表大卫·希勒称其为值得信赖的模范营。
在联合国难民营里,经常有人问,中国官兵不怕牺牲吗?教官王斌感慨道:“我们的职责是保卫和平,胆小怕事,当地人民怎么可能幸福安宁?维和不怕牺牲,这是中国军人的使命!”
“为了和平,我想做一个“刀尖上的舞者”
李刚董永康
在地中海东岸,黎巴嫩南部,一位中国排雷士兵家喻户晓。他叫杨健,云南京东人,第75集团军某旅中尉。他曾四次参加黎巴嫩维和行动,从排雷操作员到排雷队长黎以边境的中国年轻扫雷手,再到排雷主管。他做过所有排雷职务,成为排雷界的专家。
今年6月9日,在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通过联合国排雷和排爆资质认证的现场,考官纳吉见到了第二排雷分队主管杨健紧接着喊道:“杨,你又回来了。”
2007年2月,杨建刚晋升为士官,即参加第二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彼时,黎以战争刚刚结束,大规模冲突随时可能爆发。黎以战争期间,中国军事观察员杜兆宇身亡,三名中国维和官兵被炮弹击伤。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凸显了黎巴嫩严峻的安全局势。
杨坚坚信士兵应该去最危险的前线。他是第一个提交申请的人。 10年过去了,杨坚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个任务,那就是清理周边村庄果园里的子弹药,艰辛和危险依然历历在目。从那一刻起,他将自己的力量奉献给了这片土地的和平。
杨健每次参加维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扫荡“蓝线”。 “蓝线”是联合国、黎巴嫩和以色列到达的撤军线,由维和部队种下的“蓝桶”相连。杨健的任务是在布满地雷的“蓝线”上开辟一条安全通道,为施工人员种植“蓝桶”提供条件。
有的地雷被雨水冲走,有的地雷装有诡计装置,有的地雷因埋设时间过长而不稳定……这些都是扫雷作业中经常遇到的危险情况。 2006年以来,中国扫雷官兵陆续在“蓝线”上奋战。他们把每一步都视为生死攸关的关键一步,创造了11年扫雷“零伤亡”的奇迹。
“蓝线”是敏感地带,黎以冲突由此爆发。 “蓝线”行动,必须注视六路,倾听四方,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今年是杨健第四次踏上黎巴嫩土地,当地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部队轮调后的两个月内,我收到了数名维和人员被当地军队拘留的报告,看到了多起当地政府军抓捕非法难民的事件。挂在杨健宿舍的南里地形图上,标有十几个红色警示三角。这些是发生袭击和拘留联合国人员的地点。每次执行任务前,都要认真研究部队的机动路线,避开敏感区域和道路,做好应急准备,确保部队远离危险。
有人问杨健:“你参加过多次维和,一直在雷区打架,为了什么?”
杨健笑着回答:“不管我参加多少次维和,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维和人员扫雷的速度和质量震惊了联黎部队。友军不断派人向他们学习,但每次都带着期待而来,带着失望而归。事实上,没有不传闻的伎俩。只是中国军人比别人更努力、更流汗。
扫雷极其危险,被很多人称为“刀尖上的舞蹈”。在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中,还有很多像杨健一样的扫雷官兵。他们远离祖国和亲人,在异国他乡的复杂环境中黎以边境的中国年轻扫雷手,用“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的庄严誓言,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热血与担当。正如杨健常说的:“为了和平,我想做一个‘刀尖上的舞者’。
(作者单位为第16批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
“不愧是头戴蓝盔,肩上绣五星红旗”
曹磊郑嘉义
刚果(金)地处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气候不仅孕育了大片原始森林,也为埃博拉、疟疾、霍乱等提供了滋生环境。2014年,埃博拉疫情杀死刚果民主共和国有 40 多人。该病毒致死率高达88%,被列为国际上预防水平最高的传染病。今年 5 月,世卫组织报告了刚果北部 (DRC) 再次爆发埃博拉病毒。
此时,在距疫区400公里的原始森林中,第20批中国维和工兵分队米提支队官兵正在刚果(金)进行“重要战略通道抢修”从 Mitti 到 Mgaba" "关键工程。
这条通道穿过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的腹地。森林中频繁出现的黑猩猩和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潜在携带者,无处不在的蚊子是疟疾传播的主要来源。 “维和队以前有疟疾感染病例,现在又出现埃博拉疫情,对我来说,最大的压力是应对传染病的威胁。因此,必须落实工作前的防护和工作后的去污。铁律。”米蒂支队队长朱国瑞说道。
这条路建于1960年代,是连接两个省会的重要通道。 50多年风雨兼程,面目全非。刚果(金)的雨季持续 6 个月。谈及雨季的施工,陆月云副队长印象深刻:“有时候早上天气不错,大家都辛苦地平了很长一段路,反而会留下更糟的烂摊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该支队13名官兵,带着7台工程机械和车辆装备,连续战斗了7个多月。履带推土机清除道路两侧的杂草和土石障碍,挖掘机填深坑,平地机挖路,压路机压实层层。
负责在那里巡逻多年的政府军中尉说:“自从中国工兵修路以来,Bunyakiri和Bukavu市区的摩托车和汽车都变了。都很方便。非常感谢为你的努力!”
同样的修路任务,200公里外的乌维拉特遣队面临的情况大不相同。乌维拉任务区位于刚果(金)最东部,靠近布伦迪和卢旺达。是刚果(金)政府控制最薄弱的地区之一,是“马伊-马伊”和“民族解放阵线”的集中地。 “和其他五支反政府武装,军政府关系错综复杂,安全局势极不稳定。
2016年11月7日上午,乌维拉特遣队照常驾车前往工地,对讲机突然传来紧急呼叫:“101、101,前方有不明人员聚集,道路被堵!”第二次维和队长李洪强敏锐地意识到,今天的情况明显不同。人群用木棍和刀子包围了我们的团队。一些人示意团队“擦脖子”。甚至有两三个人爬上车拍打玻璃。场面非常混乱。
维和部队首先要遵守“保持中立,尽量少用武力”的原则。李洪强果断指示巴基斯坦武装警卫将人群赶走。随后,按照紧急遇险处理程序,后车分批转动车头和车头,迅速返回营地。 后来得知,政府军在村里开枪打死了一名平民,引发了示威,随后爆发了冲突。
今年3月,强降雨导致河水涨潮,冲毁瓦伦古河上的一座桥梁,切断河对岸巴基斯坦维和4营及附近数处的交通补给线乡镇。瓦伦古特遣队奉命修复处于危急状态的桥梁。建一座新桥,必须拆除已经倒塌一半的旧桥。在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后,特遣队队长李凡军决定采取最原始的方法——人工下水,清除倒塌的桥墩,清理河道中的泥沙。
齐腰深的河流水流湍急,大量的树根和原木随着沙沙滚落。水最好的四级中士刘安中士,在腰间系了一根绳索,一尺深一尺浅的走进河里,用绳子把杂物一一捆好,然后一拖再拖。由一位与岸上人员合作。到最后,刘安的脚被水泡得发白,满是皱纹,腿上还有伤痕。建桥工地附近石块紧缺,12名官兵将石块一块一块装上卡车运到河里,然后扛在肩上沉到河底。如此一来,他们只用了30个工作日就高标准地交付了工作,比联合国批准的时间提前了15天。
王博中士说:“我们代表国家维护和平,无论做什么,都要对得起头上的蓝盔,肩上绣着的五星红旗。”
p>
当地时间7月20日,中国在刚果(金)第20批维和部队218名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中国维和官兵作出的贡献,不仅对联海稳定团的部队调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当地人民带来福祉。”联刚稳定团司令员麦格维比中将在颁奖典礼上高度评价了中国维和分队。 .
(作者单位为第20批中国驻刚果(金)维和工兵部队)
各维和部队提供的图片
版面设计:刘辉
《人民日报》(2017年8月2日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