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真实战斗力:西线的4个旅

1962年,中国警告印度不要咄咄逼人,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就可以挑战新中国的主权底线和真正的战斗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既然他不听,又对周恩来总理出访新德里的建议置若罔闻,只好以军事手段回应,对印军进行有力而克制的反击。 10月20日,毛主席下令,东西线同时开工。这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

自卫反击印作战区域,东线在达旺和瓦农两个作战方向,属于西藏军区指挥部,西线横跨两省、新疆地区和西藏阿里地区毗邻新疆和田地区。 ,在新疆军区统一指挥下,指挥机关为康西瓦前线指挥所,简称康千志。东西线是两个不连贯的战场,相隔1300公里(直线距离)。

印度电影中的印度士兵

相比我军东线4师与印军4师下属4旅作战,西线作战以连排级傻瓜式为主行动,以入侵我方声称的领土为目标 内部有43个印军据点,但喀喇昆仑山脉的高海拔沙漠山脉和冰坡和雪谷使得拉点战的战斗强度和后勤保障西线难度更大。需要注意的是,印军不是软柿子。在坚固的工事和火力支援下,我军在东西两线都必须做出相当大的牺牲。盲目乐观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对印度的自卫反击中,有十位战斗英雄。当年的战斗英雄都是经过军队严格确定、层层把关,符合军委典型事迹规定和军队功绩考核标准的模范人物。东部有六个,西部有六个。有4行。 1963年,国防部授予的战斗英雄名单主要包括反击印度的英雄。 1966年后因职权变更,国防部不再授予。因此,只有那些享有国防部授予称号的战斗英雄。仅限年份。

西线四人均为烈士,均死于西藏阿里防区。

西线第一个牺牲的英雄是骑兵三团班长司马懿买买提,他在与羌山关的第一阶段战斗中牺牲。那时,全班都是开车进来的。印军的防御工事被藏匿在藏民房一侧后,军车经过时印军突然开火。 56式冲锋枪猛烈开火,吸引对手火力掩护战友下车展开。他的左、右胸部和腹部连续中弹。他当时 22 岁。

其他三名战斗英雄,在热琼岭和莫尔多山口的反击第二阶段全部阵亡。 Mordo Pass对面是印度的Chushule。印军有野战炮兵支援前哨,这里控制通往印方重要军事重镇列城的道路,是我军第二阶段反击的重点目标。其中,阿印据点8、9和A-India No.16最具威胁性和责任感。此次进攻的主要任务是第4师的一个营,阿里骑兵支队的卡牌防御分队和第3骑兵团的无后坐力炮排。

热琼岭海拔5200米。那天下着大雪。主攻队用了七个小时才爬到山顶。第三骑兵团的炮兵队只能携带57门无后坐力炮。白沫沉吟一声:卫姜,山没有头!虽然行军环境恶劣,但主攻部队还是分崩离析,准时包围了8、#9的印军据点。

御龙在天誉战皇帝指挥_谁指挥了中印度之战_印度反击战是谁指挥的

第三骑兵团少数民族指挥官和战士

战斗结束后,印军在密集的掩体群的帮助下相互支援,形成了严密的火力网络。进攻分队一个接一个,从一个掩体袭击一个掩体,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维吾尔排长看到汉族战友倒在子弹雨中。一怒之下,他把炮弹踢了进去。从此,炮弹火了起来,命中也变得顺畅了。 29 发炮弹击中 26 个掩体。战后,步兵部队坚决要求炮兵排功劳,骑兵三团炮兵排树立集体一等功。

对于很多半地下工事和碉堡,由于地形复杂,无后坐力炮和40个火箭炮数量有限,工事堆满了沙袋,无后坐力炮只有在被击中时才会发出爆裂声,而且伤害不是很有效,所以只能依靠步兵。爆破是用爆破筒和炸药包进行的。武者王中典奉命成为爆能者。他两次将手榴弹塞进印军要塞,都被印军扔了出去。第三次,他和士兵杨志成再次冲向印军工事,以防爆管再次被印军顶上。他一出来,就大喊:杨志诚退后!战后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王中典,河南焦作人,1961年当过兵。

在中印战争十大战斗英雄中,连队第4师副教官张岱荣位居榜首。这一战,为了保护受伤的士兵常光雪,在印军炮弹飞来的时候,他冲了上去。士兵的身上,被他炸得遍体鳞伤,说大家继续攻击,立即牺牲。国防部授予的称号,是爱兵的楷模,已成为军队政治工作的战场楷模,也是当时官兵关系的真实写照。

在阿印战役的同时8、9号据点,不远处的莫尔多山口,在与阿印16号据点的防御战中,由于地势狭窄,密集印军的火力,它依附在阿里身上。被该支队步兵袭击的第4师工兵排爆破装备用尽,人工排雷造成全排人员伤亡。左脚被炸断的工兵排兵罗光燮毫不犹豫的摆了摆手。滚进雷区,印军的反步兵地雷被减少装药量,触到哪里就会爆炸。罗光燮的右臂先是被炸飞,而后背上的半自动步枪被炸飞,身体继续向前滚动,直到被爆炸的浓烟吞没。

御龙在天誉战皇帝指挥_印度反击战是谁指挥的_谁指挥了中印度之战

印度电影中的解放军士兵

印度也在战后树立了两位英雄,一位是东线锡克教联合的乔金德·辛格,战后印度拍了一部电影。据印军第4师师长普拉沙德少将回忆,在达旺前方,有印军阿萨姆步枪队的两个排,后方有一个锡克教连,Jokind Sin。葛准尉指挥一个排,用布伦式轻机枪与中国军队战斗到底。他杀死了数千名解放军士兵,直到他在子弹用完后投降。后来他在中国战俘营中病逝。

至于说我军数千人在这场战斗中被歼灭,纯属玩笑。我们的战史记载,山南军师“郭志(副司令郭志贤)”四连攻打邦山关。仅仅20分钟后,他们就迅速歼灭了阿萨姆步枪队的两个排,然后全歼了印度。大多数军队的锡克教连队。郭志支队负责西山口-德让总前纵深穿插(十一师负责远行绕行)还是这四百多人的连队,就算两次被淘汰也不够。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抓到对方的战斗英雄?然而,这4个连在骆马东阻击战中,挡住了大量撤出西山口的印军。由于友军和邻国部队穿插不到位,他们独自挡住了南印军。他们逃之夭夭,经过顽强的反冲和肉搏战,800多名印军阵亡和负伤,战果令人瞩目。

1960 年代是中国军队的鼎盛时期。你,阿桑,用布伦式轻机枪摔倒了?参战的老兵都在,看看就笑吧。

但是,我们没有权利在宣传方面嘲笑印度。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有没有反映这场战争的影视作品?看人家,一个经过20分钟战斗被解放军俘虏的准尉反而被立为战斗英雄,广为宣传,在印度几乎家喻户晓。

1962 年战争的印度电影印度反击战是谁指挥的,拿着机关枪的军官是根据乔金德·辛格改编的

印军的另一位英雄是西线的沙坦·辛格少校,热琼山第9据点的指挥官8、。他在战斗中被我军击毙。莹莹C连战死136人,俘虏5人,只有少数人逃跑。从印军在整个东西线上的表现来看,确实是防御行动中比较顽强的一环,也印证了热琼岭的战斗。激烈的。印度军官回忆说,沙坦·辛格战死时葬在我们身边。

印度陆军的勋章制度继承自英国陆军。战后,许多军官因战功获得勋章。这些奖牌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中印的不同之处在于,解放军的荣誉称号和功勋评价侧重于基层士兵。 1962年与印度作战的十大作战英雄——杨廷安班,一群英雄楷模,多为军人;印度军队专注于军官。另外,按照我军的标准,只有勇猛顽强、技战术运用精良、对战斗结果起重要作用、具有模范意义的指挥员和战士,才能被评为战斗英雄。 按照这个标准,印军的两个辛格,以及前辛格,20分钟就投降了,更不用说功绩考核,在解放军中,是需要军法的。坚持战斗到底是军人最基本的职责。他会在弹药用完后立即倒下。即使按照西方的标准,他也不是英雄。

后任辛格少校比前任辛格准尉强多了。他坚持战斗到最后。他是更加英勇顽强的印度军队。但按照解放军的标准,离战斗英雄的标准还差得很远。首先印度反击战是谁指挥的,辛格少校虽然顽强抵抗,但终究是惨败,全军覆没。其次,辛格少校虽然没有投降,但他战斗到了最后,这在解放军中是正常的,并不少见。第三,在热琼山9号据点8、的战斗中,辛格本人表现并不突出,对战斗影响不大。按照他的表现,在解放军中也是三等功。

在参战的解放军部队中,有很多士兵因无法获救而受伤或流下最后一滴血。他被绷带束缚着,他坚持不关闭手中的56飞行,一直射击到死;士兵赵少先用完了弹药,马不停蹄地冲进了印军的防御工事。祭物被打破;阿里骑兵支队军长陈振中主动要求前线发号施令,一进入雷区就被炸飞了。骑兵三团三人抬着担架前来救援。尔负伤,班长艾赫马特和卫生员柯玉木牺牲,柯尔克孜族战士朱玛艾力前来救援。这些人每个人的表现都比印度陆军的辛格少校好,但他们并不被认为是战斗英雄。

看看1962年解放军英勇顽强、势不可挡的战斗表现,那是横扫亡灵、横扫对方的战争结果。一边的种族冲突尖锐、等级森严,一边的官兵团结一致,民族团结。几个所谓的精英士气高涨,怎么可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