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选拔其实是世界各国早期航天员/航天员的共同选拔思路,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就会进行改造。那么我们来系统地谈谈各国航天员的选拔思路。
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立伟少将宣布,我国将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此次公布的评选标准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让神秘的航天员这个职业不再离普通人极其遥远。
一、中国首批两批航天员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两批航天员。
首批航天员14人,均为男性,分别为杨立伟、费俊龙、聂海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陈全、潘占春、邓庆明、赵传东、吴杰和李青龙,前八人已经进入太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从中国空军最顶尖的特级、一级飞行员和试飞员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拥有深厚的资历,在成为宇航员之前曾担任过学校级别的军事职务。
吴杰(图左一)和李青龙(图右二))是中国首批两名航天员,长期在俄罗斯加加林航天训练中心接受训练他们也是这批14人的训练,训练期间,吴杰获得了联盟飞船指挥官的荣誉,这是整个加加林太空训练中心唯一一次将这个称号授予非——俄罗斯人,而李青龙是杨立伟的培训老师。
第二批航天员共7人,其中女性2人。这7人分别是陈东、刘洋、王亚平、蔡徐哲、叶广富、唐洪波、张璐。前三个已经进入太空。这些人都是空军飞行员两名飞行员在航母测试中牺牲,但和第一批宇航员相比,他们更看重自己的资质,而且是按年龄取胜的。他们入选的时候一般都在30岁左右,比第一批年轻了近10岁。
两位美丽的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左)和刘洋(右)
目前,第三批宇航员比较宽松,甚至不需要飞行员或军人身份。杨立伟说:“航天员不仅要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工程师也应该从航天相关技术专业领域中选拔。技术人员担任航天工程师。” 这意味着工程航天员将成为第三批的选拔对象之一。
这和我们在各种太空题材电影中看到的宇航员构成越来越相似:肯定有航天员、工程师、作家、医生等多种职业。可想而知,普通科学家、教师、医学工作人员等将全部纳入第四批及以上航天员选拔。
毕竟我国载人航天起步较晚,那么国外航天员选拔流程是怎样的呢?当然,你们也明白,载人航天只是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玩,这里的外国只指美国和俄罗斯。
2. 苏联/俄罗斯宇航员
早期的苏联宇航员都是来自空军的年轻飞行员,其中人类历史上最年轻的宇航员戈尔曼·季托夫是第二位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继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时还不到26岁) 1961),加加林也27岁,当时苏联的整批宇航员基本都是26-28岁(1935年左右出生)。
季托夫(左)、赫鲁晓夫(中)和加加林(右)
冷战初期,苏联在航空航天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第一颗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金星侧探测器,都是苏联完成的。人类对空间一无所知,因为以前没有人。但苏联的政治压力给航天提出了多种要求,首先要创造。因此,这些年轻的航天员基本上都是以年轻的健康为最大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大冒险。
在随后的宇航员选拔过程中。苏联也逐渐降低了对体能的要求,不再严格限制对顶级飞行员的需要,但冷战时期坚持必须是现役军人的要求,这和第一次的要求是一样的和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的。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才开始招募非军事航天员,比如航天工程师和生物学家。苏联和俄罗斯共培养了117名航天员。如果算上在轨天数,在这个榜单上,苏联和俄罗斯的宇航员基本占优,占据了前 10 名的 8 个席位。
3. 美国宇航员
与第一批苏联宇航员相比,美国最早的七名宇航员出生于1921-1927年,都是现役空军的顶级飞行员选拔出来的。苏联宇航员在最后一轮比赛中表现出色。年纪大的好处是各方面的经验都比较丰富,知识和能力也足够。但他们也有问题。他们确实年纪大了。毕竟,老天还在折腾他们的身体。后来,平均年龄逐渐下降。
水星计划的七名宇航员,这是美国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
目前美国选拔专业宇航员(不是短期专家)的标准大概是:
1.必须具有正规大学授予的本科学位两名飞行员在航母测试中牺牲,主修工程、物理、数学三大类,学位越高越好;
2、至少1000小时的喷气飞行经验,最好有基本的太空飞行试验经验;
3. 身体状况:关于视力、血压和身高要求。
这低于苏联的要求。对于航天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岗位的航天员来说,这个要求就更低了。基本上只需要身体健康和专业技能(如生物学、医学、天文专家等),完全不需要军人身份。目前,NASA已培训了337名宇航员,其中包括普通中学教师和业余技术爱好者。
4.业余宇航员
国际空间站曾于2001年至2009年推出“游览”和“体验”服务,七位幸运者在花费2000万至4000万美元后,在国际空间站度过了一段时间体验宇航员。生活。这些人的选拔条件基本上是很宽松的,只要身体健康、有钱、自由。
但随后美国和俄罗斯达成了关闭该服务的协议。
5. 你准备好了吗?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基本沿用了美国早期的思路:都是军人,年纪大了。杨立伟38岁进入太空,但前八名宇航员执行第一次任务时已经42岁。第二批,平均年龄开始快速下降到35岁,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年龄还会继续下降。
其中,老将景海鹏已经3次进入太空。第二次是因为神舟九号对接天宫一号,“老司机要带队”。同样,第三次上去的是神舟十一号对接天宫二号,再次充当“老司机”。这就是传说中的法师,师父带徒弟。每次老宇航员再次执行任务。就是带来新一波的航天员,让他们成为主力,让他们代代相传。
出发前,杨立伟少将面临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次考验,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在他高歌猛进之后,还获得了航天英雄的荣誉称号。目前,只有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杨立伟和走出机舱的翟志刚获得了这一荣誉。
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基本上都是校级干部,事业有成,家庭和睦。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一切,接受“非人”的恶魔训练,但作为交换,他们很可能根本没有机会执行任务。替补,即使面对莫测的“牺牲”二字,这些人也是最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但从目前第三批的要求来看,无论是军衔还是体力要求,都远低于前两批的要求。今后,第四批、第五批将进一步放宽。
你准备好成为未来的中国航天员了吗?
提示
在我的文章里说宇航员和宇航员,估计大家都快要晕倒了。这里有必要给大家补充一点:英国的宇航员叫宇航员,苏联/俄罗斯的宇航员叫宇航员,都起源于希腊。在俚语中,naunt 的意思是水手(船员/海员)。Astro的意思是星星,所以美国宇航员可能意味着星际旅行的船员。苏联人退出,改用cosmo,在希腊文中是宇宙的意思,所以他们是在宇宙中旅行的船员,名字各不相同……
事实上,两者基本上是相互交流的。主要是那个时代的思想斗争,必须和名字分开。中国比较好,都翻译成宇航员,然后给自己的宇航员起名。但英语仍然是宇航员(美国版)。所以当宇航员和宇航员的区别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就是中外的区别。当然,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经常被翻译成台湾人。但在我国并没有正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