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在英德海军装备竞赛中,英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紧随其后。当时,英国海军的无畏舰引领世界潮流,而德国在建造无畏舰的过程中走了弯路。仅就火力而言,德国海军一级无畏“拿骚”级的六座炮塔在车体周围呈六边形排列,最多四座炮塔可以齐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战列舰到轻型巡洋舰,所有德国海军舰艇的主炮口径始终小于英国皇家海军。
德国海军战列舰的最大口径火炮只有305毫米。虽然打击精度和威力不逊色于英国同类产品,但主炮口径一直比英国海军小,这也让德国非常不安。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大多装备356和343毫米舰炮,德国海军已经处于劣势。忧心忡忡的德国于 1911 年 7 月指示克虏伯研究 340 毫米舰炮的可行性。如果德国海军选择这种口径为340、350mm的火炮,虽然发展进度可以赶上战舰的建造,但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可能会制造更大口径的海军枪。如果选择更大的 380 或 400 毫米火炮德国一战海军50mm炮,技术可能无法通过测试,
当时,德国海军军备部长古德萨支持使用350毫米口径的舰炮。他的理由是,10 门主炮齐射具有足够的分散密度和平均撞击间距,可以最有效地对抗敌方战列舰。350mm火炮研制周期短,威力足以击穿英国舰艇的装甲。1911 年底,提尔皮茨向德皇威廉二世介绍了两种初步设计:第一种使用了 5 座 SM 350mm/L45 炮塔,排水量为 29000 吨,每艘船的预算为 5970 万。标记; 第二种使用4座400毫米炮塔,排水量超过2.9万吨,造价不低于6000万马克。他采取了折中的方法,认为拥有四个 380 毫米炮塔的战列舰是最具成本效益的。1912 年 1 月 6 日,威廉二世
虽然“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是“国王”级的后续舰艇,但在主力规模和排水量增加有限的情况下,舰炮口径直接从305毫米增加到380毫米,而且火力明显增强。付出的代价是船体长 4.7 米,宽 0.5 米,排水量增加了 2,750 吨。值得一提的是,“巴伐利亚”级的主炮塔配备了8发待发弹药,对提高火炮射速有很大帮助。根据英国海军炮术学校后来对该班的测试,主炮装填只需23秒,比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的381毫米主炮快13秒。由于车体长度较小,“巴伐利亚”级保持了“国王”级强大的装甲防护,并在多处得到加强。尤其是380mm炮塔的装甲防护相比之前的305mm炮塔有明显提升。有观点认为,“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是当代无畏舰中装甲防护能力最优秀的。
“巴伐利亚”级是第一艘配备 533 毫米进气管的德国战列舰。该船的注排水系统可在 15 分钟内纠正 5 度的横向船体倾斜。每个主炮塔弹药库配备4台应急注水泵德国一战海军50mm炮,进水管直径300-430毫米,单台注水量可达900立方米/小时。一旦炮塔有起火爆炸危险,可立即注水,5分钟内可将最危险的弹药舱完全淹没。此外,“巴伐利亚”级的消防系统非常完善。乘员可以使用战斗阵地附近的火警面板向舰桥发出警报并启动消防系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火扑灭。这些损伤控制系统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战舰的战场生存能力。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强大的德国战列舰。可惜这艘近乎完美的无畏舰并没有赶上日德兰海战,而第一艘完成的“巴伐利亚”号当时还在海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