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俄罗斯巡洋舰莫斯科号被乌克兰击沉,可见近程火炮的重要性。003航母下水后,不少网友注意到该航母已经装备了近高射炮,这表明该航母的舾装进度已经非常高了。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种近战炮与055驱逐舰上的1130近战炮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旧的抛物面天线被平面天线取代。那么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如果一个模型最终确定下来,如果它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它就不会轻易改变设计。美国方阵近战炮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而且一般都没有改变。而中国的1130近程防御火炮,作为世界上最强的近程防御火炮,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0发,使用时间不到10年。为什么他们现在开始做出重大改变?这反映了我们的需求和能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在能力方面。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在雷达的基础元件上,从硅二极管到砷化镓再到氮化镓,都处于世界前列,而在ADC、信号处理器等方面,也接近美国最高水平。在架构和算法上已经超越美国,引以为豪,美国还没有实现全数字化阵列。我们率先在 Air Police-500 上实现了这一点。中国不仅在高端雷达上超越美国,在中低端雷达上也实现了相控阵。在新造的054A上,连照度雷达都变成了相控阵。甚至有传言称,新一代中程空空导弹的导引头都是相控阵。可以说,中国电子工业制造的相控阵雷达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也控制得很好。
我们都知道相控阵好,但是相控阵有什么优势呢?首先,雷达波束改变方向非常快。过去,机械雷达必须依靠机械旋转来改变方向,速度非常慢,不适合多目标交战。相控阵的光束是电子控制的,速度非常快,每秒的变化次数仅取决于移相器的频率。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相控阵雷达的刷新率非常高。现代雷达的探测原理是在累加返回脉冲数后进行傅里叶变换。累积的点越多,光谱越准确,分辨率越高。
过去,机械式雷达,比如美国E3预警机的雷达,每分钟旋转6次,即每10秒刷新一次。速度更快的目标可以在 10 秒内飞出几公里,而且雷达很容易解锁。而且,如果遇到不可见的目标,一些脉冲会以一定的角度返回,更多的脉冲会分散到其他方向而无法接收,这使得脉冲点的积累更加困难,后端算法无法区分目标。相控阵雷达每秒可以刷新数百次。即使隐身目标在短时间内以高RCS角面对雷达,雷达也能积累足够多的脉冲点,所以相控阵雷达自然是反隐身的。,如果你配合合理的算法和战术,对付隐形目标要容易得多。总之,有了相控阵雷达,多目标交战能力和反隐身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那么需要大幅度提高我国近程火炮的多目标交战能力和反隐身能力的目标是什么?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美国的LRASM远程隐形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射程可达1000公里,具有隐身形状,不易发现,无需中继制导即可独立发现目标,既能打又能跑。这对美国发射平台非常友好,非常适合饱和攻击。而且,美国现在正在搞快龙计划,可以从C17和C130运输机上发射,一次可以搭载几十架。有这么多的隐身目标,如果对中国航母进行一波饱和攻击,我们是非常危险的。然而,配备相控阵雷达的1130近高射炮将大大提高对抗此类导弹的效率。这使得美国的这种战术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不是重点。根据网上的图片,中国的下一代近程防御火炮也在研制中。这一次,不仅是电子系统的升级,更是火炮本身结构的大幅度升级。目标是将射速提高到20,000发。这两种方案之一是使用双 1130 方案。该方案采用现成的枪支,只需要重新设计供弹机构,开发速度相对较快。但两枪的震动会互相干扰,射击精度会大打折扣。
第二个计划是2030年计划,即20门加特林机枪。这种方案需要重新设计,工作量大,但精度高,射速快。中国之所以搞这种极端近程防御炮中国密集阵近防炮视频,主要是为了对付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我们知道,导弹速度越快,近距离火炮的射击窗口就越短,所以如何在短时间内射出足够多的炮弹成为提高拦截成功率的关键。目前10000发的1130可以对付3马赫的导弹,对付5马赫的导弹需要20000发的射速。
美国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展一直磕磕绊绊。不知道服役时会是猴年猴月。LRASM导弹现在刚刚装备,数量还很少,但是我们的近防炮已经准备好了。中国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已经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而美国只有几十年前的方阵可用。在中美海军的矛盾之战中中国密集阵近防炮视频,中国在这两个方面都遥遥领先。如果中美海军真的做出表态,恐怕美国的战损会非常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