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卫士”师全史(60):救援切尔卡西
虽然“卫士”师等德军精锐部队曾成功阻止苏军将基辅地区的突出部向南扩大,给对手造成重大伤亡,但德军收复基辅的企图并没有实现,而且即使是德军通过反击重新控制的地区,也因兵力不足而无法守住。德军自身损失惨重,“卫旗”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德军在局部战区的胜利根本无法扭转整个战场的颓势。
■1943年底,苏军T-26轻型坦克在切尔卡瑟地区快速推进。
1943 年 12 月 24 日,在《卫报》“旗队”师撤出前线的同时,苏军乌克兰第 1 方面军(原沃罗涅日方面军,于1943 年 10 月 20 日)在瓦图京将军的指挥下发射了日托米尔-伯迪斯。经过激战,日托米尔于12月31日被重新夺回。到1944年1月14日战斗结束时,苏军在300公里前线推进了80-200公里,扩大了基辅突出部,从北边,它构成了对南方集团军群构成巨大威胁。
与此同时,由科涅夫将军指挥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原草原方面军,1943 年 10 月 20 日更名为乌克兰第二方面军)。还于1944年1月5日发动基洛夫格勒战役,从先前攻占的克列缅楚格-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桥头堡向东南进攻,击败德军第8集团军,1月8日解放乌克兰工业城市基洛夫格勒,到16日已推进40至50公里苏军的这两次攻势彻底摧毁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攻占第聂伯河的企图,而且仍然守在切尔卡。切尔卡瑟-科尔逊地区的德国集团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围攻武装党卫军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官方战史,形成了以科尔逊为中心的突出部。
虽然曼施坦因极力主张放弃这个突出部,但没有得到希特勒的同意。苏军夺取战机,不顾疲劳,继续战斗,1月24日发动赫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乌克兰第一个1、第2方面军,一左一右,成功包围德军1月28日在赫尔松突出部,包括武装党卫军在内的11、42集团军约6个师的约6万名官兵。 “维京”师的又一精锐师。
■1944 年 1 月德国控制下的赫尔松机场的景象,地面上的 JU-52 运输机和空中成群的 JU-87 俯冲轰炸机。
曼施坦因下定决心要掏腰包营救被围困部队,但又一次不得不面对顽固的元首,而希特勒坚持要先与被围困部队建立联系。希特勒同意被围困的部队突破或清除围困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曼施泰因面前有一句古老的口头禅,德军绝不能撤退并坚守第聂伯河防线。由于担心苏军乘势而上进一步向南进攻,曼施泰因在战斗开始时没有调动预备队。直到1月28日苏军完成包围,他才开始调动装甲部队到突出部部署救援行动。
根据计划,德军将组成两个救援大队:由胡贝将军指挥的第 1 装甲集团军前线和由赫尔曼·布莱斯将军指挥的第 1 装甲集团军前线。第3装甲军是主力,从包围圈的西南方向进攻,隶属第17装甲师和“贝克”重型装甲团;在沃勒上将指挥下的第 8 方面军,以冯·沃尔曼将军的第 47 装甲军为主力,从包围圈以南发起了救援攻势,该攻势隶属于3、11、13、第14装甲军师。为了加强攻势,曼施泰因还调动第1装甲师和“卫旗”师加强第3装甲军,以及东线仅有的装甲预备队之一的第24装甲师到第47装甲军.
■1944 年 1 月至 2 月在切尔卡瑟围城外发起救援行动的德国装甲部队(第 1 装甲师)。
1月29日南方集团军群下达的命令,要求前线部队必须在1月31日前集结,增援部队要赶到战区。为了赶路,一些德军甚至在调动时冒着经过因游击活动频繁而废弃数月的道路的风险,一路平安无事。但救援部队要么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武装党卫军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官方战史,需要紧急补给,要么远在100多公里之外,需要时间调动。 2月1日前不可能发动进攻,需要调动远方的援军。到2月7日才到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