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一场关于我军下一代战机的谈话引起了社会反响,媒体被新闻所感动,观众议论纷纷。最后,空军当局出面解释了此事。随后几年,歼20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美国F-35战斗机当时被称为第四代战斗机。
事实上,这是两年多来社会第二次关注战斗机的产生。 2007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前馆长沃尔特·博恩 (Walter Boyen) 写了一篇题为《代沟》的文章,抛出了他对战斗机一代的新看法,提出了美国提出的“四代论”。一直坚持。 "升级为"五代论"。
▲俄罗斯Su-57战斗机,俄罗斯称之为第五代战斗机。
这些言论一出,顿时一片哗然,我国航空媒体和业内人士也纷纷效仿。战斗机的“世代”是什么?划界是学术问题还是热门话题?划界有什么意义?真的值得苦心研究吗?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是什么样子?仔细想想,“划定”的背后,还是有不少问题的。世代:不得不说的话题 显然,战斗机的“世代”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一代”?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世界上关于战斗机一代的相关说法。战斗机“一代”的概念是在1970年代,F-14、F-15等所谓的高机动战机部队成为话题; 1980年代,美国提出的“先进战斗机计划”(ATF)越来越流行。
▲美国F-14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中的经典机型。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关于战斗机的世代的主要理论有3种,分别是欧美长期坚持的“四代论”、苏联的“五代论”/俄罗斯,美国人的“新五代论”。
▲俄罗斯Su-30MK战斗机,俄罗斯称之为第四代战斗机。
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代的对象仅限于喷气式战斗机,不包括一战和二战的活塞式战斗机。
▲英国喷火战斗机被认为是二战中最好的单引擎战斗机。
“四代论”早已风靡欧美。他们认为,1950年代初至195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的第一代实用喷气式战斗机的特点是:亚音速或跨音速高,多采用后掠翼,机载装备相对简单,有的为晚上安装。空中雷达,主要作战武器以气枪为主,部分装备第一代空空导弹。
▲美国F-86战斗机。
代表机型有:F-80、F-84、Saab-29等(早期),F-86、MiG-15、MiG -15“比斯”、“猎人”、“蚊子”等(中期,也是最典型的)、F-86D、米格17、“标枪”、“神鹰”、萨博32等人(迟到)。
▲瑞典Saab-32战斗机。
从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后期装备部队的第二代,其特点是追求高空高速,最大M数超过1或2以上。带加力的轴流涡喷发动机是一般使用。采用后掠翼、三角翼、梯形翼或可变后掠翼,机载装备可满足全天候飞行的需要,主要作战武器已从一代空空导弹过渡到二代空空导弹。对空导弹。
▲歼6战斗机,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二代战斗机。
代表机型有:F-100、MiG-19、“超级神秘”、“少尉”、F-104、MiG-21、“幻影” " 三、F-4、F-111、MiG-23、MiG-25、Sabo-37等
▲美国F-104战机已经装备了很多国家的二代战机。
第三代是指1970年代初至21世纪初装备部队的战斗机。他们强调高机动性,配备推重比为8的涡扇发动机,并采用带边缘的三角翼或梯形机翼。或近耦合鸭式布局、火控雷达和先进的导航系统,具有多目标跟踪、下视和下射能力,配备第三代空空导弹,能够超视距空战。
▲中国歼10战斗机是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主力。
典型 F-14、F-15、F-16、F/A-18、米格-29、苏-2< @7、“幻影”2000、“阵风”、“台风”、JAS-39、J-10等
▲德国空军“台风”战斗机正在发射“金牛座”KEPD 350空对地导弹。
第四代是指21世纪初部队装备的新型战斗机。它具有高信息化、高敏捷、低可探测性、超音速巡航等特点。也有人将这些特性总结为4S,典型的有F-22和F-35。
▲美国F-22战斗机,最早的第四代战斗机。
苏联/俄罗斯都有自己的军机研制,所以他们的代号方法是自成体系的,他们坚持自己的“五代论”。
苏联/俄罗斯的五代人理论也有两个版本。一种说法是将MiG-15、MiG-17列为第一代,将MiG-19和其他M号1.3~1.5列为第二代代 M 数超过 2 的 MiG-21、MiG-23、MiG-25、Su-17 被列为第三代,而 MiG-29和苏27列为第四代战机世界各系飞机特点,超机动隐身战机列为第五代(第五代战机尚未在俄罗斯安装)。
▲俄罗斯Su-35BM多用途战斗机,Su-27系列战斗机的重要改型。
还有一种说法,米格23和F-111等变后掠翼飞机分别列为第三代,米格21列为第二代,其余列为上一代一。品种基本相同。
▲印度空军装备的俄制Su-30MKI战斗机。
▲澳大利亚空军装备的美制F-111战斗轰炸机于2010年全部退役。
美国的“新五代论”最早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 2006 年描述其 F-35 时提出的,经过沃尔特·博伊恩的系统阐述后成为新的说法。
“新五代”和“四代”差别不大。多余的一代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将“四代论”向前延伸,将1930年代后期至1940年代中期出现的实验性喷气式战斗机分成单独的一代,包括德国亨克尔公司的He178、He280、Me262来自英国的“流星”梅塞施密特。这一代飞机的主要用途是试验和研究,少数已经投入战斗,战绩乏善可陈。 Me262和“流星”从未在空战中交手过。
▲德国Me262战斗机,第一架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代方式之外,还有“一个半”、“两个半”、“三个半”等表达方式,比如有人认为米格19作为“一个半”,以MiG-23、F-111、中国歼8II为“二代半”,使用“阵风”、“台风”、JAS -39、J-10 以此类推为“三代半”。
▲中国的J-8IID战斗机仍在中国空军中。
那么,战斗机的“世代”是什么?战斗机的分类是对技术水平相近、机载武器相近、战术战术基本相同的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的飞机进行分类。
▲苏联米格23战机创造了“无人”穿越欧洲的记录。
战斗机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战机的世代能否准确表征战机的作战能力?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可能的,但在许多情况下并非如此。例如,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装备了F-4、F-104等二代机。 6)MiG-21和MiG-21的数量很少,但在空战中,MiG-17并不占优势。双方各有胜负。没有显示差异。
▲美国海军的F-4战机在越战期间,由于没有加装大炮,在近战中损失不少。
再比如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三代机,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空军也装备了大量三代机,性能差别不大崩溃。
▲西班牙空军装备的法国“幻影”F.1战斗机曾参加过两伊战争。
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福克”E飞机与英法战斗机的性能差异并不显着,根本不构成“代际差异”。 “福克”E依靠荷兰设计师福克24小时内设计的小装置——机枪射击协调员,所向披靡,创造了航空史上著名的“福克灾难”,连德国飞行员都做到了40:0、 70:0的惊人记录。可见,“代”并不能准确表征战机的战斗力强弱。
▲“福克”博士L型飞机,一战创造的传奇飞机。
战斗机的世代能否准确概括战斗机的技术水平?宏观上有一定的概括性,但在一些技术细节上也存在不少漏洞。比如MiG-21和MiG-23在西方人眼中属于二代机,但两者区别很大:一个头部进气,一个侧面进气;一个是不变的机翼,一个是可变后掠翼;一种只配备雷达测距仪,另一种配备大功率、大口径机载雷达。两者的差距绝对比米格17和米格21还要大。之间的区别。
▲苏联米格17战机在越南战争中创造了许多胜利。
再举一个例子,同样是F-16。与 F-16Block60 相比,早期的 F-16A 有着巨大的技术差异。航电系统改了,发动机改了,机载武器也升级了。技术层面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色列装备的美制F-16I战机与早期的F-16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外观。
战斗机的世代是航空文化的标志吗?似乎不是这样。航空文化是航空活动在人们心理和认知中的反映。战斗机的发展虽然是航空领域最为活跃的,但往往是那些循序渐进的、本质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理上留下了印记,并以文化现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变化。
▲2000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苏-30Mk战斗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珠海航展已成为世界前五名的航展之一,人气一直居高不下.
例如,从活塞式飞机到喷气式飞机,从非隐形飞机到 F-11 等形状奇特的隐形飞机的飞跃7、B-2、F-22。
▲美国F-117战斗机,世界上第一架隐身战斗机。
算算人类的“世代”是30年,短短60年,战机已经有四五代了。有些不同世代的飞机很难称父子,更难称孙子。
有些人把战斗机的“一代”看得很重,但请注意,哪个国家把战斗机的一代标准写进了“国标”或“军标”?哪支军队将“代际差异”纳入其作战原则?凡不能纳入“国标”、“军标”的,均不能视为严重的技术问题;如果不能列入作战条例,就不能算是严重的军事问题。战斗机的产生更多是一个公共话题,这也是为什么大众愿意谈论它的原因。
必须承认,战斗机的命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笔者认为其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在传播航空知识和普及航空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类似于技术PK的方式,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受到普通观众的欢迎;
其次,它是研究航空史不可缺少的方法。历史是昨天“现实”的凝结。史书上,拿破仑可能占据一页,一句话就可能承载数万士兵。在那之后,如果不提炼和凝聚成百上千个位面,历史恐怕就不好写了;
第三,对于新型航空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对不得不采取跟踪和模仿战略的国家,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第四,它可以为分析和抽象航空装备的技术和战术特性提供有用的帮助。
战争的节奏与武器的“生成”
如今,不仅战斗机这一代非常流行,轰炸机、攻击机、教练机也分好几代。当然,坦克、驱逐舰、战略导弹、空空导弹、潜艇等都可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代”似乎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为什么武器有“代”?
作者认为武器的“世代”确实存在,但不是专家绘制的战机世界各系飞机特点,而是战争节奏对武器装备的反映。
战争节奏是指战争的周期性和阶段性。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难以理解,甚至更难以预测。
战争的周期性是指构成战斗力的两个基本要素——火力和机动交替的特点。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火力占优势,火力取胜,特别有利于防御;这个阶段机动性又占上风,机动性胜,特别有利于进攻。
▲中国五指19直升机低空飞行。虽然炮艇与坦克相比相对脆弱,但机动性却是坦克无法比拟的。
美国的西格莱斯将军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战争经历了四个周期:
从1865年到1917年,火力占优势,有利于防御;
从1917年到1961年,机动为主,有利于进攻; 1961年至1991年,火力再次占据主导地位,开始有利于防御;
从 1991 年到 2010 年,机动主导并恢复进攻。 2010年之后,火力再上,战回归防御。
根据这种循环理论来分析战斗机的“世代”也会很有趣。所谓“四代论”的第一代战场表现在1950年代,那个追求机动性、有利于进攻的时代,可以用朝鲜战争来概括;
二代在火力制胜时期擅长防守。当时战斗机追求高空、高速,体现了战斗机“拦截”的趋势。拦截是防御战的一种,拦截器是防御性武器而不是进攻性武器。
三代机在海湾战争中出拳,其高机动性正好顺应了战争节奏的发展,特别适合进攻作战。
四代机的战场表演还没有开始。它将面临有利于防守的局面。美国 F-22 强调“踢开那扇门”的能力。你意识到未来进攻行动的困难了吗?
到目前为止,主流空军力量更加重视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斗机的态势感知。机动性和火力正好相反。这可能是未来战争的趋势之一。
有些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你提到的战争节奏周期与几代飞机的安装时间不匹配。飞机早几年了!是的,战争的节奏只能通过实战表现出来,是由包括技术因素在内的很多因素决定的。战场表现的滞后并不否认他们有着相似的战场特征。战斗机之所以具有相同的特性,不就证明了不同国家对战争法则的敏感性是一样的吗?
我们从战局的阶段来分析。冷战后的战局一直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核武器被称为绝对武器,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战斗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们对核电的思考的影响。
在 1950 年代中期之前,远程投送核武器的唯一工具是远程轰炸机。战斗机的最高任务就是用核武器击落那些轰炸机。因此,各国千方百计研制喷气式战斗机来替代活塞式飞机。随着第一代战斗机;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米格15战斗机数次击落美国B-29轰炸机。
1950年代后期和整个1960年代,“火箭核战略”盛行于世界,“导弹万能论”也颇为流行。战斗机的发展被忽视了,北方也找不到了。所以二代机的设计思路很混乱,虽然有很多技术创新,但只是在一代的基础上惯性发展;
▲美国F-101战斗机相比上一代战斗机更强调高空高速性能。
1970年代,人们意识到,核武器虽然威力很大,但基本不能用,也不敢用。有限常规战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研制常规战飞机。这是第三代战机;
▲ 米格29战斗机与F-16战斗机的联合演习。冷战结束后的演习中,米格29凭借机动性欺负F-16多年。
1990年代以后,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形态开始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也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斗机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这就是第四代战机的设计理念。
▲地面测试的F-35B战斗机。
总之,作为战争工具,战斗机的发展不仅受到技术进步的驱动,还受到各种战争要素的制约。从技术的角度来划分战斗机的“世代”并不全面。由于战争本身的可能性质,武器的分类不可能准确。用“灰色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似乎更合适。有人把分类分类到比较天篷的形状的地步。这种方法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