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003航母下水在即,004核动力航母何时开建?真相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目前,正在江南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003型航母,舰岛已安装完毕,甲板封装也进展顺利,这意味着快则年底,慢则明年初,这艘搭载电磁弹射器的8万吨级航母就将正式下水。按照此前“山东”号航母下水、003航母立即开工的先例,以及当前形势对航母的迫切需求,相信我们即将开工建造下一艘航母,会是004型核动力航母吗?
大型军事装备项目看起来顾虑很多,其实无非是在风险、收益和成本三个方面博弈。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造船领域又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因此建造核动力航母的经济压力并不大。那么,我国核动力航母建造与否其实主要在于风险与收益的博弈。
首先来看风险。航母使用核动力的技术风险很高,全世界真正将核动力航母推进到建造阶段的只有或者说有过三个国家,而且都并非一番风顺。其中,美国建造的核动力航母最多,服役企业级1艘、尼米兹级10艘、福特级1艘,共12艘。其中,“企业”号作为核航母先驱,问题也最突出。
在1961年11月,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服役后,美国海军很快就发现其使用的A2W核反应堆存在体积偏大、功率有限等问题。因此,美国海军一方面调头建造“美国”、“肯尼迪”两艘常规动力航母来保证自身需求,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新型核反应堆,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A4W核反应堆,并成功应用到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上。
目前,另一个具备建造核动力航母的国家是法国,其“戴高乐”号航母使用的是法国“凯旋”级核潜艇的K15核反应堆。作为一款性能异常优越、输出功率大、噪声小、体积小、维护简单的优质核潜艇反应堆,K15在“戴高乐”号航母上的表现却不复核潜艇上的荣光,除了输出功率不足,使得“戴高乐”号航母的最大航速只有27节之外,动力系统舱室设计不合理、蒸汽压强不足、反应堆基座裂缝等问题频发,导致“戴高乐”号航母出动率不高,经济压力却极大。法国海军并没有美国海军重新研发反应堆的雄心壮志,最终放弃第二艘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转而回头建造常规动力航母。
苏联在消逝之前,同样走到了核动力航母建造阶段,其项目代号1153.7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于1988年在黑海造船厂开工建造,使用的正是来自2.4万吨的“基诺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上的KN-3核反应堆,而早期的KN-3核反应堆同样不太可靠,苏联甚至在建造“基诺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时,安装了两台燃油锅炉作为备份,避免核反应堆失效导致舰体失去动力瘫痪在海上,苏联海军对早期KN-3核反应堆的信心可见一斑。
在经过三艘“基诺夫”核动力巡洋舰的实际检验后,KN-3核反应堆逐渐成熟,苏联也才敢于开工建造核动力航母。事实上,俄罗斯也因此而受益匪浅,近年来建造的核动力破冰船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此。当然,核动力破冰船和核动力航母差距极大,一般认为俄罗斯已经不具备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能力。
从美、法、苏这三个国家在核动力航母上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出,核动力航母的核反应堆是技术要求极高的存在,风险极大,新型核反应堆上舰后往往会出现种种无法预料的问题,并不是说在拥有核潜艇的建造技术后,就能造出可用的航母核反应堆,中国海军在这个领域必须要慎之又慎。
接下来再来看收益。核动力航母最容易被人提及的优点便是续航力,最经常提到的一句描述就是,核动力航母续航力是无限的,但这种描述其实并不准确。核动力航母确实不需要补给燃料,但作为一艘数万吨的大船,润滑油等辅助油料仍然是需要的,战斗机作战需要的航空燃油、弹药也是不可或缺的,舰上上千人也需要食物、淡水等各种物资补给。更重要的是,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海军能够组织一批全核动力的护航舰艇,为航母保驾护航。在护航的驱逐舰、护卫舰仍然需要燃油补给,以及其他种种限制的情况下,核动力航母在现实中远远达不到无限续航的能力。当然,核航母比常规航母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只不过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大。
核动力航母不需要排烟,因此不会产生高温气体腐蚀舰载设备及舰载机,也不会对舰载机的起飞、降落产生干扰。同时,核反应堆即使加上保护装置,其体积一般也小于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加之不需要庞大的燃料舱室,可以腾出空间搭载更多航空燃油及弹药。再加上核反应堆的动力输出稳定而可靠,在作战时响应快、应变性好,弹射舰载机也有更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其作战效率明显高出常规动力航母一截。
不过,从美国海军此前同时运行“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经验来看,核动力航母的收益优势并没有大到不可逾越的地步。而中国恰恰有一个其他国家都不具备的战略优势,可以弥补这种收益,那就是航母造船厂。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或者法国,能够建造大型航母的船厂都极为有限,准确的说,都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其航母建造数量较为有限,即使美国,也是前一艘航母下水后,才开工建造新一艘航母,但中国却有两个。
已经服役的“山东”号航母由大连造船厂建造,003航母则由江南造船厂建造,只要能够将这两处船厂的配套设施稍加完善,完全具备南北同时开工建造两艘核动力航母的硬件条件。以四到五年完成一批航母建造的时间推算,我们在20年内建造8-10艘核动力航母并无多少问题。关键就在于尽快突破核动力航母尤其是核反应堆的关键技术和制造工艺,决不能出现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那样,服役后问题频频长期返回船厂维护的窘态。
因此,在江南造船厂即将完成第一艘003型航母的情况下,在大连造船厂再开工建造一艘常规动力航母,既有助于大连造船厂掌握大型弹射型航母建造技术,也能在003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吨位,达到近10万吨的理想排量,并能够降低未来建造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技术风险。可以认为,在完成第二艘常规动力弹射型航母的建造后,再开工核动力航母才更为稳妥。
当年,在001型即“辽宁”号航母服役后,国内开工建造“山东”号航母时,美国曾经将“山东”号描述为001A型航母。或许美国认为,“山东”号是中国在“辽宁”号的基础上复刻而来,性能并没有本质区别。但最终“山东”号获得的国内编号是002型,背后原因在于,中国已经将“辽宁”号的建造技术全部掌握,“山东”号是融合国内技术的新型号,其搭载的歼-15重型舰载机数量,也从“辽宁”号的24架暴涨50%,达到36架。这些正是得益于国内近些年快速成长的造船工业实力,以及对“辽宁”号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分析。可以预想,未来从常规动力航母向核动力航母演进,必然也会实现大幅度的技术跨越。
即使大家异常期待国产核动力航母尽快出现,但也要深刻意识到其中可能的风险,究竟是建造性能不太稳定,经常返港维修甚至需要推倒重来的核动力航母,还是循序渐进扎实走好型号升级技术升级的路子,并不是难以抉择的事情。此外,我国海军近十余年的爆发式发展,在海上兵力规模质量快速提升的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成长过快”的烦恼,某些技术、人才、经验方面的问题,都属于“百年海军”的根基,在这个时候,似乎稍歇一口气,总结消化既有技术和经验,才能筑牢根基,确保中国海军在未来的核动力航母这条必由之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