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 陈青青 赵瑜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2日晚宣布,决定对欧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10名人员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相关人员及其家属被禁止入境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他们及其关联企业、机构也已被限制同中国进行往来。路透社22日引述欧盟外交官员的消息称,欧盟当日已经正式同意各成员国对4名中国人士及1个实体进行制裁,包括禁止入境及冻结资产,理由是“中国官员涉嫌侵犯新疆维吾尔族人权”,令欧洲、美国及加拿大“非常忧虑维吾尔人的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2日表示,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相关专家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盟所谓制裁是为了体现“存在感”,在人权议题上,欧盟没有资格扮演“仲裁者”的角色。
中方决定实施制裁的10名人员和4个实体包括:欧洲议会议员彼蒂科菲尔、盖勒、格鲁克斯曼、库楚克、莱克斯曼,荷兰议会议员舍尔茨玛,比利时议会议员科格拉蒂,立陶宛议会议员萨卡利埃内,德国学者郑国恩,瑞典学者叶必扬,欧盟理事会政治与安全委员会,欧洲议会人权分委会,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丹麦民主联盟基金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欧盟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借口对中国有关个人和实体实施单边制裁。欧方此举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损害中欧关系。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欧盟两名外交官17日曾透露,欧盟当日已“预先批准”针对中国的制裁决定。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当时就有关报道表示,“我们希望对话,不希望对抗,请欧方三思而行。若有人执意要搞对抗,责任所在,不敢有负国民,别无选择,惟有奉陪。”
外媒此前评论称,欧盟有关制裁是布鲁塞尔方面三十多年来首次对华实施制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搞所谓制裁,首要考虑是为了体现“存在感”,欧盟自认为在人权议题上有优势,人权领域是自己的“强项”,希望借此参与大国竞争和博弈。“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欧盟有些想法跟美国一样,现在欧盟方面在政治、外交和人权领域与美国协调更多,有美国冲在前面,欧盟心里‘更踏实’。但欧盟完全没必要跟着美国走,实际上,欧盟一定会担心中国的反制措施让其付出的代价太大。”
崔洪建认为,欧盟方面的一意孤行很可能导致双方制裁措施“螺旋上升”,进而影响到其他领域,“中欧关系将进入困难时期”。他说,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对华制裁相比,欧盟需要认识到,当今国际背景已经发生变化,人权的发展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同时,中国也在发展自己的人权事业,“欧盟搞制裁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在人权议题上,欧盟没有比中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所以没有资格扮演‘仲裁者’的角色”。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博士后王江22日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盟这个时候宣布对华制裁,破坏了双方进一步对话的氛围。”
中国外交部在22日晚的声明中强调,中方敦促欧方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反躬自省,纠正错误,不要再以“人权教师爷”自居,不要再玩弄虚伪的双重标准,不要再四处干涉别国内政,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中方将做出进一步坚决的反应。
除了对等而精准的反制,王江认为,中国还应该考虑运用法律武器捍卫国家利益。他提到,2018年俄罗斯曾出台《关于影响(反制)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友好行为的措施的法律》,规定“俄总统有权中断与不友好国家的关系,禁止进口不友好国家的商品”。“这个做法值得参考,因为可以很高效地去调动一些行政资源应对制裁,增加了境外对华制裁的成本。此外,从法律层面明确这些反制措施的性质,是中国自身法律体系的完善,同时也是对外的立场宣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屡屡在涉疆问题上造谣的德国反华“学者”郑国恩也在此次中方的制裁名单中。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对新疆一些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利影响,已有企业和个人准备在当地对其实施起诉。王江认为,如果欧盟的制裁或是一些不实言论对中国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影响,那么不排除他们也会在欧洲发起诉讼,“依据欧洲国家的一些规定,这种民事诉讼是必须要受理的,所以对于欧盟打‘政治牌’的做法,中国人可以用‘法律牌’去捍卫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