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的“两会”精神解读座谈会,中国政策专家关于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容的解读,获得在华外企代表一致好评。与会外企代表纷纷表示,专家的解读使其更准确地理解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在华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加坚定了他们扎根中国长期发展的承诺和信心。
(上海分会场设在上海东方网文化活动中心)
就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小原正达提出的,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影响哪些领域以及日本企业需要作何准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认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标高水平的国际规则,二是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即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定跨境服务贸易清单。
(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小原正达提问)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在华日企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制造业将继续深化开放,比如明年汽车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这对日本汽车行业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此外,医疗器械的进口门槛也将降低,服务业如健康养老产业更是未来开放的重点领域,也将极大利好日本相关行业。
另外,如何让外资企业了解中国各区域发展需求和特点,使外资企业的投资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赵昌文表示,可以从三个视角来判断,一是用底线思维方式,或负面清单思维方式,判断哪些是中国肯定不会再发展的行业,比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二是参考各区域发展战略,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到该区域发展重点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家用电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三是参考重大产业集群名单,比如宁波属于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针对艾克森美孚公司代表提出的外资企业如何参与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行动,赵昌文指出,十四五期间,包括未来一段时期,在高质量发展下,以绿色为核心的质量变革,以低碳为核心的效率变革,以及以创新为核心的动力变革,将是“十四五”期间产业政策的一个主方向。时代的两大主题将是数字化和绿色化。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葛国瑞发言)
短期来说,“碳达峰”要求高碳排放产业尽早出现拐点,长期来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近零排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将是“十四五”期间发展的重点,因此高碳产业需要另谋出路。在华外资企业需适应中国转型的过程,既分享中国未来超大规模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做出企业自己的贡献。
会上还讨论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一带一路”发展趋势、数字丝绸之路、营商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问题。
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等出席会议。共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家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讨论。
(图片:蒋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