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营山地进攻战斗中,陆空协同火力打击。
岗位定位:“一波三折”有办法
——关于第83集团军某旅人员配置情况的新闻调查
第83集团军某旅营长翟海洋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人员定位定位方案》。翟海洋非常重视这个计划。
整个计划只有5页,不到2000字,外加4张表格,涵盖了数十个专业数百名官兵的岗位和战斗阵地。
虽然只有几页,但每一页都很沉重。为了这个方案,该旅和联合营干部苦干了两个多月,召开了十几次会议,多次返还方案。
回顾计划“出柜”的过程,“翟海洋”感慨万千:作为新生事物,综合营并非易事。
装备变了,专业变了,怎么设置岗位
——在“变点”中挖潜增效找路
综合第三营多次研究论证人员分配方案。
接到合成营营长任命后,翟海洋并没有把这个岗位的定位当回事。
翟海洋的自信是有原因的:他所在的第一联合营是由一个步行营和两个坦克营组成的。人数超过人数近20%。营里的住宿人满为患。有事吗?
然而,翟海洋上任后遇到的情况,却让他有些意外。
首先,设备发生了变化。该营近半数官兵要操作新装备,部分士兵从未听说过新装备。
二是人们不熟悉。联合营吸收了前三个营的官兵,他和教官石延东都不熟悉官兵的职业和能力。怎么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两人都不知道。
再次,该专业涉及的范围很广。改革调整后,全营涉及数十个专业,是过去的两倍多。有的一岗多责,要求官兵一专多能,有的专业稀缺,闻所未闻。
在合成营的山地进攻战中,坦克群的涉水冲击就像断了的竹子。
“如果你对工作人员不熟悉,你应该先测试一下,感受一下。” 翟海洋和导师石延东商量,悄悄用一周的时间考核了整个营地的几十个专业。石延东还组织该营数名参谋对全体训练骨干的业务能力、训练经历、参与演练、留队意愿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
考核的同时,营内其他几名干部也没有闲着。他们借用相关资料,快速学习,深入了解了联合营作战编制研究等相关知识。半个月后,《全营官兵职业训练综合表》发布,为岗位定位提供参考。但无论你怎么尝试,人员、设备和专业性之间的匹配率都不到一半。
等等,这不是要走的路。令急,征税急,挖潜增效找路。该营开展了以下行动:
流行的专业多人培训。对于培养骨干比较丰富的专业,采取竞争上岗的形式,定位到固定岗位。以驾驶员和装甲车乘员为例,全营合编后,驾驶员超编近100%,乘员超编20%。他们对全营驾驶员能力等级进行了排序,让一些能力好的驾驶员担任第一驾驶员,另一位驾驶员担任“替补”。
兼职专业重点。综合营编制下发后,翟海洋发现,上述专业五花八门,很多专业都是兼职岗位,有卫生员、司机、厨师、司机等。翟海洋和营区的几位工作人员思考了这些专业应该由谁来负责,并确立了“易学易培养的让位难学难培养的”的原则。小刘下士本来是卫生员,小李是司机,两人都很优秀。考虑到环卫工人的培训周期长,营地决定将小刘分配到保洁员和司机的岗位上,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环卫工人的特长,
该旅通过了联合营山地进攻作战战术演练,在实战中检验了岗位分配的合理性。图为装甲步兵正在歼灭剩余的敌人。
同类专业直接就业。他们的营是由三个营合并而成的,翟海洋发现一般专业人士不少。对于这些专业,直接就业。
类似的专业培训转移。施延东发现,设备变了,但大部分都变了型号,原理和操作没变,工作职能也没变。他们将这些专业人员聚集在一起,并通过新设备的骨干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
新的专业最高职位和培训。最让翟海洋烦恼的是,大一专业没有骨气。“如果没有天赋,那就从现在开始训练吧。” 以卫星通信运营商为例,这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全营没有现成人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卫星通信运营商和广播专业比较相似,所以他们从整个营广播专业中挑选了优秀的骨干来填补这个职位。
稀缺人才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划分的?
——“种子主导”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在合成营的山地进攻战斗中,坦克使用烟雾弹掩护射击。
就在内营快要敲定的时候,几封“投诉信”发给旅长张全军,张全军制止了各营内分流的步伐。
说是“投诉”,其实反映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第一营报告说它缺乏步兵战车司机,一些连没有这样的人才。
第二联合营抱怨缺乏装甲车司机和反坦克火箭炮,而第一营在这两个专业方面的人才是后者的两倍。
几个联合营还报告说电气维修人员短缺。演习中万一出现问题,依靠勤务保障营速度太慢,营内没有骨干,难以快速完成抢修任务。
不同的营和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情况。有的“太富”,有的“太穷”。
“人才荒”引起了大队党委的重视。旅长张全军意识到,合成营才刚刚起步,如果一个连缺乏种子人才和培养骨干,整个连的训练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合成营的山地进攻战斗中,坦克使用烟雾弹掩护射击。
稀缺的人才,到底缺到什么程度?与各旅领导协商后,黄世勇副旅长带人到各营区考察,摸清人才实力和人员短缺情况。
看着各营汇报的情况,人事处干部张经伟一眼就看出了“胖子”。
一些营地低估了他们的实力。对于个别稀缺专业,有些阵营的种子人才数量比较多,但要么低估了人才的能力,要么把数量算到了少数。
一些营地正试图寻找方法过度报告他们的需求。一个营只缺少5个骨干,但他们报告了8个。
难怪综合营才刚刚开始,最缺的就是培养人才。大家都躲起来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每个营的人才数量或多或少,大队机关也有“明细账”。早在几个月前,他们就整理了全旅原单位官兵的训练档案,编入“训练骨干人才库”。培训骨干、培训状况、服务状况都有具体统计。
结合退伍老兵退役,联合三营将及时、动态地修订人事分配方案。
因此,针对各营汇报的兵力和需求,旅机关并没有“包揽所有议案”,而是召开了全旅骨干部署现场会议。张经伟将旅经核实的各营训练骨干力量和需求分配给营长,并拿出《训练骨干人才库》一一对应表,各营心服口服。
“从现状来看,人才聚集是不够的,要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每个营都要保证有专业人才的骨干,这样才能转型。” 黄副旅长提出了“种子主导”的分配原则。该营调整了137名骨干,将人才平均分配到特定的单位,使每个营都有自己的位置。
关键单元平均分为主干。对于合成营战车、突击车等骨干,要在旅内部进行调整,确保各连有骨干,组织“大师”培训。
一般岗位调整,以弥补空缺。对司机、卫生员、厨师等一般岗位,全旅调整剩余,补上空缺,基本达到平衡。
专业培训稀缺。依托大队师资队伍,加强培训中国合成营火力配置,同时采取外聘教师、派师到校的方式,解决燃眉之急。
调整期间,部分专业人才稀缺,无法平分。大队机关还规定,1个种子人才相当于2至3名培训骨干,不能分配种子人才的企业,应分配更多普通培训骨干。
“民心相通”的尴尬
—— 用战斗定位展示战斗力
二营分配给一营的训练骨干,将有助于提高一营的战斗力。
几经周折,工作人员终于上位。我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没想到,第一次练习就发现了很多问题。
联合二营四连连长刘杰对此次演练印象深刻。当天,四连承担了演练中穿插的任务。官兵们没有做上下车这个简单的动作,携带的武器装备都在车内乱七八糟。
纸面上,讨论是有条不紊的,但怎么可能一“顶”就尴尬了?刘杰打电话给骨干讨论,找到原因。
“过去,士兵携带的武器较少,但现在他们携带的武器更多,而且体积庞大。
旅组织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新型步兵战车携带大量物资,车内空间狭小。必须科学定位,才能达到最佳战斗力。
刘杰所在的连作为该旅的试点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经过前后三番试炼,他们终于为每一位战斗者找到了理想的位置。不仅提高了下车的速度,还便于在需要时使用手中的武器。
该旅通过现场演练,验证了修复后方案的合理性。
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战车内部的空间,刘杰带领几名骨干在战车内逗留了几天,仔细研究战车内部结构,思考如何节省空间。他们不仅塞满了背包等所有生活物资,还制定了“精准定位”方案。通过测量武器装备的长宽高,可以准确掌握占领区域,定位最合适的位置。
记者登上一辆步兵战车,看到刘杰等人正在车上安装车载背带和枪架,用来固定各种必须携带的武器装备。据了解,这种做法在整个巡演中都得到了推广。
“方案是否可行,将通过实战验证。” 不久前,在旅长的建议下,他们为联合营组织了一次战术演练,全营成员齐头并进,测试了联合营的夜间机动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火力能力。无论是战车的机动速度,还是派遣人员的速度,还是设备维修的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采访接近尾声,旅长张全军回顾了这几个月来联合营人员的定位情况,意味深长地说:“从就位到定位的道路并不平坦。进一步加深了对合成阵营的了解和了解,在新时代的胜利之路上,只要脚踏实地,就没有白走的路……”
牢牢把握“战制”规划布局
——对复合营定位的再思考
二营分配给一营的训练骨干,将有助于提高一营的战斗力。
联营制下,每个哨所都是一个作战要素,哨所定位不准确会影响作战功能。联合营要想真正“合”出战斗力,最紧迫、最核心的就是做好人员的定位。
第83集团军一个合成旅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
1 定位帖子不是简单的拉人头
据记者了解,一些单位出于管理原因,习惯于简单地将同一公司、同类班级归为一类,把舒服自在的骨干和熟人编织在一起。虽然这样一时方便省心,但也偏离了新系统的初衷。未来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更大的问题,甚至会成为阻碍战力产生的隐患。各级都不能掉以轻心。
合成营的定位不同于士兵的调整中国合成营火力配置,不是简单的拉人头的事情,而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环节。新体制下,无论是作战单位还是作战单位,都强化了战斗员和指挥员的作用,而不是满足于一个单位的管理、运行顺畅、没有问题。因此,在规划岗位定位之初,就要将大队营设计为“作战体系”,将其定位为“作战体系”,切实将观念从管理层面转变为战斗水平,从而使新系统充满生机和活力。
2 “以战定岗”是新制度的内在要求
不难看出,合成营的基本架构、专业设置、作战定位,都以战场为核心。因此,从“综合”之初,就要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以战定岗。
针对新系统,与新功能相比,合成营正朝着更加灵活、机动、全能、精益、高效的方向发展。结构优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战斗力。每个阵地代表一个战斗阵地;每个战斗阵地都有自己的功能;每个功能在战场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合成营在选人、设岗过程中,要遵循“合理配置战斗资源、优化配置战斗骨干”的基本规律,把战斗力作为“岗位设置”的根本原则。 . 位置; 战位缺少什么样的人才,选择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充分了解当前官兵职业能力、训练经验、参加演出、留队意愿等基本情况的情况下,力争按战位、装备要求实现精准定位分配,以及武器的组合。尤其要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
3 独立作战特性呼唤“均等配置”
综合营的专业复杂多样。编制从一岗一责到一岗多责,能力要求从一专多能到多专多能。在转型过程中,不少单位在人员和战位一时难以匹配的情况下,或多或少有“先择其用,后主战”的传统观念。
车一圈走不远,马瘸腿跑不快。战争本来就是整体战斗力和综合效能的充分体现。任何要素的缺失或缺失都会产生“短板效应”,导致战力失衡,甚至战败。古今中外,“掉链子”、“战败”的案例数不胜数。
新体制下的合成营综合了精益化、多功能化、一体化等诸多优势,独立执行作战任务。对“均等配置”的作战理念要求更高、标准更严、依存度更强。要真正“合”合营战斗力,就必须改变传统主战装备和主战岗位优先配置的思路,考虑人员装备部署,合理规划,补短板,补短板。弱点,以确保所有人员和装备都部署在战斗力链条中。各环节紧密交织,战斗力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