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追击,高举“天山铁骑”精神旗帜
——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利用团史资料激发官兵强军建军的积极性
驻扎在天山北麓的新疆军区装甲团原是我军1945年组建的第一个坦克部队东北坦克旅。 ,抗美援朝,进军新疆等作战行动。从东北到新疆,该团经历了“六防六整”,在万里征程中形成了厚重的红色背景。始终激励官兵以史为根,以史为荣,以史为鉴,积极投身强军实践。 .
团里共有三名官兵,王军少校、王泽中尉、王浩四中士,他们都出身军人世家,深受父亲从军经历的影响,深受我们党和我军的革命史。他对优良传统有着共同的兴趣,先后加入团史研究组,挖掘了这支军队征战、防御、改编的每一段历史,为队伍文化建设默默付出。不久前,他们自发开展“重走铁骑之路”红色寻根之旅,历时31天,跨越8个省21个县市,总行程1.47万余公里他们一路搜索、探访、领悟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带回了一批鲜为人知的团史资料,包括久违的红歌、不为人知的故事、非常难得的影音,还有一些久违的Indistinct照片,也是行进笔记中唯一的一张。这批团史资料在团史馆公开展示后,引起官兵们的关注,成为该团“传承红色基因、担当重任”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强军”。
浩瀚的戈壁奔腾,鲜红的歌声响彻天际。
天山北麓野战训练营,新疆军区装甲团“传承红色基因,肩负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系列紧跟红军脚步,听英雄故事,唱红歌,培养足够的斗志,练兵”活动隆重举行。
“摩托轰鸣,履带翻滚,车手和射手英勇而坚定;大炮轰鸣,机枪摇摆德国装甲兵进行曲,钢铁堡垒冲过马路,打中先锋……”,连连发起对峙,歌声响亮气势如虹,让一直唱响的战歌再次闪耀。最引人瞩目的,是终于现身指挥的某坦克营副营长杜小平。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或许只有他和他的士兵更了解。三月的意义。
这个团的前身东北坦克旅,成立之初只有一辆坦克,几十人。作为唯一组建的装甲部队,他们勇担重任,英勇作战。 “英雄”坦克和几十个英雄模型。 《战车进行曲》是延安炮派作曲家李伟根据德惠战役后的战斗经验创作的。
杜小平曾多次驾驶新一代“豪杰”坦克参加演习,被上级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带出十余名“坦克特工”。 “红寻根之旅的歌曲歌词和曲谱带回来不容易啊!”谈及红色基因的传承,杜小平激动地说:“印象最深的是革命先辈的战斗故事,最动听的是党员干部带头、带头。”
从“英雄”坦克开始,勇敢与坚韧是这支部队不变的底色
“1945年11月10日,延安炮兵学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在校长朱锐等人的率领下,长途跋涉,进入沉阳市东陵区马家湾子村。 1945年12月1日,朱校长宣布正式成立坦克旅的命令。红寻根之旅的主角、团四级军士长王浩说,在解放东北最困难的时刻,坦克旅诞生了,“一辆坦克”的故事枪”遍布临海雪原。
经过炮火洗礼,镶嵌着21颗红色五星的战车。 60多年来,它是老一辈走向生死的逆境伙伴,也是新一代官兵追随的精神象征。如何理解和发扬它所承载的光荣苦难和革命传统?在这次寻根之旅中,他们得到了老参谋长李国志的鼓励和指导。
“要彻底了解‘英雄’坦克的前世今生和参战经历,了解它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冲锋陷阵的。”杜小平在主题教育“恶模”教学辅导现场手拿一摞奖牌和一封信,讲述了李国志老时开着“英勇”战车在战场上抗美援朝,用车体抵挡敌方炮火掩护步兵前进,成功击毁敌方坦克4辆,至战争结束,共击毁敌方坦克21辆,授予纪念英雄21颗红星故事情节,全场官兵兴奋不已。
另外,围绕“英勇”坦克在不同革命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梳理编撰了《英勇坦克解放战争》《英勇坦克抗美援朝》 》 三个阶段的故事集,包括英雄的“新疆坦克建设”。他们还与团里分享了搜查中收集到的战争年代官兵在战斗训练中流传下来的歌谣和小曲,让官兵深入了解历史背景、战斗场景和前辈。谁驾驶这辆战车。官兵们的无畏精神,在倾听前辈事迹的同时,激发了敢于战斗的信心和决心。
“以‘英雄’坦克为载体,承载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还原过去几十年的感人故事,时刻激励官兵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努力成为新时代合格的铠甲上将。”副营长杜小平说。
半个月前,坦克营训练场传来消息:尹福林下士在屡战屡败后,终于以微弱优势险胜坦克手、四品军士长李伟。 2秒,跻身“''英雄“战车司机”的常备行列,不负这6个月加班和强化训练的汗水。
“优秀的骨干德国装甲兵进行曲,既是大师,也是磨刀石。”以旧带新,以老带新,是杜小平发挥骨干模范作用、培养专业接班人的好策略。每当有新人加入营地,他都会带他们一起观看“英雄”坦克,讲述过去和北方战争的故事,以及现在的军事训练和准备情况,这种荣誉感会被烙上从一开始就在他们心中。
从“红墙卫士”到“边防卫士”,听从召唤是这支军队的灵魂
“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在基层多做培训,来新疆一申请就来了。”王泽中尉是“95后”军官中一个阴暗粗犷的硬汉,喜欢和军人呆在一起,刚毕业就主动邀请英参加他的“精练”工作上级,带领全排连续获得两个第一名。他说,有幸参与了这次红色追击,让他充分体会到了当年积极响应中央援疆号召,独自一人去打工的祖父一代的感受,他更坚信自己毕业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守护先锋’不是喊口号,而是在新疆60多年的一代又一代人做的。”王泽介绍,去年,营连分批协助驻地生态工程建设。在防护林中种植了一千多棵树;公司帮助20多个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资助了几十名少数民族学生完成中学学业;承担了上千项重大职务任务,每次都在岗位评价中名列前三。
作为排长,王泽经常在主题教育辅导课上对战士们说,1966年部队接到命令进驻新疆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北京的重大工程建设,全团没有一个做小报告的。 , 没有人在找人,没有人在写字条,也没有人说不出来,尽管很多人已经熟悉“红墙”的味道了。
在座谈中,时任团参谋长李国志写下了援疆工作日记,成为官兵学习的“重点”:广阔的戈壁、黄沙天空中,第一次进入边境,以及营地位置的四个变化;培训很少,主要投资是支持当地建设。时任团长张文贤为人正直勤俭。
“前辈们听从号召,以痛苦为乐的精神,绝不能丢掉。” “想想那个时代的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苦难?”……官兵们在激烈的讨论中达成共识:要百倍努力,再创佳绩,捍卫荣誉。团队。
不久前,团部烹饪队班长的职位空缺。考虑到汽车公司的关伟峰中士受过专业的厨艺训练,他就被预选了。谈话中,关伟峰只字不提条件,表示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上任后,他迅速换了角色,摸清了情况,配合部门主任做好保障工作。第一周就受到领导的表扬。
“调到新的岗位是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有什么我们能做好的!”在近期的军事体能考核中,关伟峰咬紧牙关克服腰伤问题,带领全班顺利达标。小队中的二等兵徐翔由衷的赞叹道:“班长前后换了3次位置,每次都做得很好,没有一点怨言。跟着他,踏踏实实!”
“无论是体验这次寻根之旅,还是通过主题教育与大家一起了解团队的历史,大家都在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将镌刻在骨子里的灵魂传承下去。”完成备课后,王泽感慨万里寻根问底,能形成强烈的思想共鸣和行动意识,让官兵在唱流行歌曲、听故事的过程中凝聚灵魂和力量,训练部队和准备战斗。
树立“争做装甲精英”的招牌,备战、取胜是本单位的不懈追求
“妈妈,你看,我赢得了步行者奖章!”
半个月前,三连的战士付鑫兑现了对家人的承诺。他在连队体能考核各科均取得优异成绩,从“跛兵”成长为“全能型”。 19枚“争当红军接班人”标兵奖牌。
“不要小看这枚不起眼的勋章,它承载了很多荣耀和分量,都是限量版!”苏益洲老师在主题教育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经常告诉官兵们,作为一个有光荣传统的士兵,他必须永远是第一。无论是军训、政治教育,还是体育娱乐,都不能掉队。
他就是这么做的。和主题教育辅导老师一样,他仔细研究了这次红色寻根之旅收集的所有文字资料、视频和音频。针对官兵反映,“老故事讲了很多遍,可以背诵”,“可以穿插更多”。不为人知的战绩应该有多好”、“我们团历史这么少?”等问题细分为“艰苦奋斗教育”、“意志素质教育”、“红色家风教育”等,都很受欢迎制作和颁发“争当红军继承人”标兵勋章的想法,是他从军队选拔突击队员和参战佩戴徽章的实践中获得灵感,以此激励军官和战士们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把强军的重任放在肩上。
“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团队几十年的光荣传统,极大地丰富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团政治部主任曹薇薇摊开几页计划书,将主题教育列在一个盒子里。辅导班的教学大纲,尤其是每堂课都有哪些战斗故事,哪些战斗英雄,培养了哪些战斗精神,非常详细,“从什么角度,如何结合历史,谈现在”也很详细。包含在其中。用他的话说,“这是一场政治教育的‘及时雨’,激发了官兵训练备战的积极性。”
老一辈引以为豪的传统激发了新一代强军的热情。大将何超的祖籍是沉阳。自参军以来,他的工作业绩和军事素养一直不温不火。当他听东北坦克旅参加解放东北的战斗时,他的家乡就是战场之一。孙国庆和村里的几位老爷爷,他又是个格斗英雄,被战友们的玩笑脸红了,“小超,以你的看家本领,在战场上受得了吗?”
“你不能侮辱你家乡的人!”萧何深受感动,用尽全力追了上去。两次军考成绩连续提升7个百分点,被列入扣留士官名单。
不仅如此,他们还依托这些珍贵的史料,进一步完善了历史演变、文物收藏、战斗事迹、整编防御、地方建设等10多个展示,并新增了30多个英雄故事,在多媒体系统中滚动。播放战斗影音,制作红色家谱图,导入各连电子显示屏,让官兵随时随地观看、了解。
“有了这样的辐射效果,我们三个人来了一次不虚此行!”在团史馆,笔者遇到了忙于编短讲课的四年级军士长王浩。王皓二话不说,投入到团史馆下一期展览的筹备工作中。
“忠诚、敬业、无私、吃苦、争先、服从号召。”这就是李国志老人的“铠甲精神”。进入新疆42年,该团逐步转型为新型装甲部队,秉承老一辈军队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在联演、跨军中屡获第一锻炼身体,成为一支能打胜仗的锋利力量;帮助300多户居民脱贫,将“军民融合”和“精准扶贫”作为队伍的一项重大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支持新疆数千人建设通信光缆,累计建设数万公里……(卢波、闫世强、沉大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