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中国现代海军之父13岁那年就投身于战斗之中(图)

有这样一张照片,很多人都很熟悉。

这张照片中,一位老人踮着脚尖,听着美国大兵讲解相关装备,就像一个渴望知识的学生。这一幕让无数中国人哭了。

而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刘华清。他将余生献给了海军事业的建设。遗憾的是,刘将军去世时,仍然看不到航母下水的场景。

回想起来,在刘将军率领海军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他很生气的事情。

中国现代海军之父

刘华清从13岁起就参与了这场战斗。他从一名交通员开始,并通过实际测试长大。

1934年随红25军参加长征,中途遭到国民党的伏击。

红军长途跋涉,遇到危险只能仓促防守。在这场激战中,刘华清英勇奋战,可惜腿受伤了。

因为长征的路途艰辛,组织里也有相关规定:伤员明显受伤的,可以就地安置在普通百姓家中。

面对这种情况,年仅18岁的刘华清坚决不肯留下来,态度更是坚决:给多少钱也不留下,不然就死在队里。

而那条艰难的路,就是在这种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完成的。

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刘华清充满了活力。他的前半生是战​​斗的前半生。

经过多年的历练,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1952年,刘华清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他赶往北京。当时,和他说话的是海军司令萧金光。

肖金光对刘华清说:“刘华清同志,组织安排你担任大连海事学院副政委,你怎么看?”

刘华清已经战斗多年,能够完成组织交给他的所有任务,而这一次,他却一点准备都没有。

他从13岁参战起就一直在陆军工作。他也听说过海军多年,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从红军一路走来,总觉得海军有点遥不可及,那是“有钱人”玩的东西。

想了想,刘华清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海军装备信息化,直接告诉萧金光自己不知道。

萧金光自然知道刘华清在想什么,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刘华清,海军对大家来说是个新话题,没有人有这方面的经验,大家都是边干边学。

这么一说完,刘华清也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中国海军冲破世界。就这样,刘华清当年5月上任,从此与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两年后,刘华清去苏联学习知识,因为他对俄语一窍不通,但去了之后,除了上课,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攻打俄语和学习专业知识上,因为他深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信息碎片化和碎片化信息_轩辕传奇刺客装备套装化选择_海军装备信息化

回来后,学院院长亲笔写下评价:在海军学院学习期间,认真履行职责,学习成绩优异。

1955年,刘华清还被授予少将军衔。对他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1958年,刘华清正式毕业回国。他还被任命为旅顺海军基地的副司令员。当时旅顺是我国国防前线,刘华清担子很重。

海军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技术之上的,这一点刘华清也很清楚。

1961年,刘华清任国防部第七研究所所长。对于刘华清来说,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几乎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然而仅仅两年后,由于部门变动,刘华清暂时告别了海军,但他依然关心着海军和科研。

1966年,在聂荣臻元帅的带领下,刘华清参加了军事装备的科研工作。

那个时候国家还是很困难的。一段时间后,叶剑英和聂荣臻这两位老元帅都提出让刘华清回到海军工作。刘华清也很感激他们。

终于,1969年春,刘华清再次回到海军。

但这一次,情况更加困难。历经磨难,海军成立了“船舶工业领导小组”,刘华清任组长。现在,刘华清终于有事可做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刘华清因工作需要申请离开海军,但他已经把心交给了海军。

针对海军装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刘华清早就心知肚明。

1975年9月,刘华清只用了2天时间就写好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报告》,提交给毛主席的案子。

他直言,海军制定的10年装备建设规划还有很多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

此外,他还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中心思想是:发展海军,重质重于量,少造小船,多造大船。

领导也高度重视刘华清提到的问题,并作出批示:刘华清的一些意见值得关注。

不久之后,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聂荣臻还电话通知了刘华清,让他到科学院工作,刘华清也因此第二次离开了海军。

回首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刘华清依然对海军有着深深的留恋和悲伤。

当时,刘华清甚至叹了口气:“看来我已经走到了海军之路的尽头。”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1982年,年事已高的刘华清又接到了任务:担任海军司令员。

对于这样的任命,刘华清一开始是震惊的,但更多的是兴奋和犹豫,因为他上一次在这个时候管理海军已经有很多年了。

66岁的刘华清阅历丰富,但在精神和体力方面,他也觉得这段时间不是人生最好的时期,更多的考虑是基于海军的现状。

9月1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刘华清,对他说:“你还是要回海军工作,海军有些问题需要整改。”

老首领的嘱咐,让刘华清不再犹豫。面对这份信任,他终于接受了这一重任。

常言道,“善不治兵”。刘华清刚刚上任,每天都走进海军司令部的大院,眼前的景象也让他有些不自在。

办公区和服务区同时有士兵、员工、家属甚至儿童,有点混乱。

因此,刘华清认为,是时候对海关大院进行全面检修了。

而且,上任仅一个半月,他就收到一封反映海军行为问题的群发信。

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件让他非常生气的事情。

1982年的一个晚上,他刚吃完晚饭,正和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晚上的《新闻联播》是他必看的节目,正好有一条关于领导视察某海军基地的消息。

看到这一幕,刘华清看的更加认真了。结果,一名海军士兵用左手向领导行礼,这一幕直接播出了。

刘华清的“脾气”一下子就出来了,想要“砸电视”。

因为他一直认为,军礼是对军人日常生活的最基本认识,也是军人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所以,刘华清也很快想到了接下来的安排。

当年10月5日,刘华清亲自召集海军参谋长会议,主题很简单:部署海军直属机关整顿。

整顿的内容也是比较基础的:院落风貌、军容风范、道德纪律和相关的治安工作。

一段时间后,该机构的成效非常明显。首领看到这新模样,对柳华清的所作所为也十分肯定。

1983年2月,刘华清视察该岛,舰队和基地的领导同志向他汇报,经过一系列整顿,军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舰队的“模范单位”。

这么多年来,刘华清为海关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当他看到一个士兵用左手行礼时,他当然很生气。短短几个月,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海军装备信息化_信息碎片化和碎片化信息_轩辕传奇刺客装备套装化选择

其间,刘华清在海军院校教育和战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数十项不同规模的改革,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刘华清将军除了对部队严格要求外,对家人也有严格要求。

他唯一的弟弟一辈子都在种地,一旦他想找弟弟在政府里给他安排一份工作,他立即说道:

“你自己就是个农民,读书不多,但还是不习惯政府,村里有田地可以种庄稼,不是很好吗?”

他的姐姐刘润清从小就照顾他,希望通过他将大女儿的户口转移到城里,但他还是不情愿,劝说:

“孩子都被调出来了,要是没受过教育不能打工怎么办?全国那么多农民。

刘华清不会再为那些被亲吻的人敞开大门,始终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基层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心上。

此外,他的嫂子陈文清也曾想过请他帮忙安排工作。刘华清听说后,直接拒绝了:

“等孩子大一点,我要自己多学点技能,哪里都找不到工作,你让我站出来,这不是让别人难堪吗?”

他从贫困地区走出来,他的心不仅是国防,还有人民。无论走到什么位置,他的闪光点都没有改变。

1986年4月,应国防大学邀请,刘华清来到这里,作了题为《海军战略与未来海上作战》的学术报告,系统地探讨了海防战略,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反响。

这份报告也标志着人民海军近海战略的全面确立,对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次进入海军后,刘华清的一个想法一直没有改变:海军装备。

三进海军表演野心

刘华清一直在探索大国海军战略,一直希望中国能够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航母的威力大家都听说过。对于中国来说,“航母梦”是一个持续了近百年的梦。在接下来的四十年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在。

1960年代初,刘华清任院长时,非常关注世界航母的研制和应用,对航母的发展也有很多思考。

1970年主持完成了题为《关于航母建设的初步意见》的报告。这份报告的内容虽然不长,但对中国海军来说意义重大。

轩辕传奇刺客装备套装化选择_信息碎片化和碎片化信息_海军装备信息化

在此之前,也许没有人提到过航母,而从那以后,航母终于进入了决策领域。

仅仅五年后,他再次阐明了建造航母的重要性,并为多个重要项目的启动做出了贡献。1982年“三进海军”后,再次确定相关战略理论,提出海战方针。和海军装备发展政策。

纪律是军队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刘华清非常重视,这也是他当时“差点掉电视”的原因。一旦纪律完成,后续工作就可以再次推进。

1983年2月,刘华清会见了驻岛上的南海舰队水兵。那段日子,他再次专注于建设强大的海军,领导导弹驱逐舰的决策和研制。他还设立了南沙永暑礁观测站。海军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1986年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时,他参加了部队视察。仅仅半年后,他再次汇报情况,并提出将航母视为中国海军未来的关键问题。

在他看来,中国海军面前的两块“硬骨头”是航母和核潜艇。拥有这两件装备,不仅是为了“战”,更是为了“看”。其他国家已经看到,中国拥有这些先进的设备也能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刘华清在海军工作中的各种表现也得到了首长的高度认可。

71岁那年,他再次离开了海军,在那里他度过了余生。他始终相信,中国终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的航母。

1980年,刘华清将军第一次登上航母,很多人也通过踮脚的照片认识了刘华清。

不过,美国以保密为由,不让刘华清将军触碰相关仪器,也正是为了能看得更清楚,他踮着脚尖。

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渴望和希望。

游子平回忆,美方视察的最后一天,代表团参观了“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福克斯”号导弹巡洋舰和“小鹰”号航母等美国主力军舰。

那些年,美国能威风凛凛地举世闻名,关键是要有这些海上重兵做后盾。

美国海军接待代表团时,规格充足,礼遇也很高,但技术背景不愿透露。

但这些印象在刘华清将军的脑海中却是非常深刻。在他的概念里,正是因为航母的出现,才把战斗从平面推到了三维。

他还说:“现在做起来会比较难,但从长远来看,十年之内不做,十年后可能再做一次就很难了。有必要尽早展示并彻底研究这个问题。”

此后,刘华清将军一直将航母视为自己晚年的大目标,其他“小目标”也在一个个实现。

当水下发射的潜地导弹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时,全世界都震惊了,但他从来没有“满足”过一个简单的原因:他没有看到一艘航空母舰。

在我国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刘华清上将公开表示,航母将永远建造。

海军装备信息化_轩辕传奇刺客装备套装化选择_信息碎片化和碎片化信息

后来,“飞行机长班”的目的是为未来的中国航母培养机长。但是,由于技术不足,这件事只能不断拖延。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渐变得富裕起来。刘华清知道,航母就在不远处。

终于,2005年,航母项目获批。此时的刘华清已经退到了幕后,但对海军的关注度还是一如既往的高。

消息很快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兴奋的连连说了三声:“哇!”

这一刻,他等了三十多年,终于看到了希望。

当中国开始重建“瓦良格”时,刘华清一直在等待好消息。

晚年,他也曾这样总结自己:“作为公民,我应该为国家和民族尽自己的一份力,尽我所能,尽我所能;作为一名军人海军装备信息化,我将永远冲在战场上。”

2010年底,好消息终于从海军传来:中国第一艘航母即将进行试验,第一舰长将是李晓燕。

刘华清对李晓燕的名字并不陌生。李晓燕是1987年开办的机长班第一批学员之一。

不幸的是,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在他离开后,他的夙愿逐渐变成了现实。

一个不屈的民族终于看到了天上的光。刘华清将军离开后不到一年,“瓦良格”号有了自己的中文名称:辽宁舰。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海军,航母下水的那一刻将军并没有看到。

而现在,中国航母不再只是脑海中的蓝图,而是飞速发展的存在。

刘华清曾经说过,“不搞航母,就不会死”。他是一名牧牛人,也是共和国的海军少将。

在他的一生中,他见证了中国人能够再次“站起来”,曾经遥不可及的航母现在真正靠岸。

参考

1 我们还记得你踮起脚尖看别人航母的样子!今天,希望大家看看中国海军中国青年网的“饺子”

2 今天,向你致敬 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