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我国首颗科学实验卫星回收舱返回地球科学样品涉及11项空间科学实验

4月18日16时30分,我国第一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建星十号”)顺利完成为期12天的航天飞行。回收舱准确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降落区域。回收舱处于正常着陆状态,外观良好。搜索和恢复任务已成功完成。

在基地上空,直升机缓缓降落,回收舱悬空。虽然分开的时间只有十天,但期待“子”归来的科学家们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石狮十号卫星发射后返回式卫星是什么,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内蒙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慧琼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世纪十号是我国第24颗成功发射并回收的返回卫星,也是第一颗在内蒙古草原返回陆地的卫星。石狮十号卫星共进行了19次空间科学实验,揭示了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

石间十号卫星回收舱返回地球的科学样本涉及11个空间科学实验返回式卫星是什么,其中2个为微重力科学实验,其余9个为空间生命科学实验。涉及的领域包括: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生物效应、引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等。搜索回收任务完成后,十号回收舱将被运送到预定位置进行详细处置,11个科学实验载荷和样品将正式交付给科学应用系统。

据石狮十号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段恩奎介绍,在轨12天时间里,在轨道上进行了19次科学实验。按照既定的在轨实验实施规则有序进行。整个。

卫星下载的科学实验数据主要包括视频、图像和科学实验参数。同时,还获得了与科学实验相关的卫星参数,如卫星轨道保持模块和返回模块、卫星模块的3轴统计微重力水平。内部温度等

“根据对获得的空间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石十号卫星科学实验进展顺利,总体达到预期的科学实验要求,取得了预期的科学实验结果。一些新的实验现象已经超越了国际共识。在微重力环境下对其结果的预测,”段恩奎说。

此外,10个项目的科学家在对从卫星下载的科学实验结果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调整要求。对其后期的在轨科学实验进行了多次优化和调整,改变了空间实验的参数,获得了更理想的实验结果。

段恩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回收舱装载物和样品送至四子王旗回收场科学应用系统后,生物实验样品将就地处置, 6个项目的样品当晚将返回北京,并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后期对实验材料和样品的详细处理和分析将在各责任单位的实验室完成。

记者了解到,回收舱返回后,卫星在轨舱将继续在轨工作。

目前,轨道舱全部8个项目的空间实验计划已经排定。燃煤实验主要按预定计划在轨道段完成;其他实验项目各有1~2次空间实验机会,完成预定的科学实验,进行一些扩展实验。

“卫星的轨道段让我们有机会进行危险而广泛的科学实验。这将是对轨道段以往实验的有益补充。在此期间,科学实验的结果仍在“通过了卫星原有的遥测和数据传输发射器。传下去。”段恩奎说。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