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美国太平洋舰队一架F-35战斗机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上滑行降落时发生事故,直接坠入南海,导致飞行员和甲板上的6名机组人员坠毁. 工作人员受伤。
专家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甲板上的阻拦索。一根不起眼的绳索怎么会导致战斗机掉入海中?
航母上的“生命线”
这不是一根普通的绳索,而是一条价值 150 万美元的阻拦索。如果说航母决定了航母的作用,那么阻拦索就是决定飞机安全着陆的关键。
在航母早期,使用尼龙宽带制成的阻隔网,使机翼两侧受力均匀,让飞机在40-50米内迅速减速并停止滑行。虽然它的效果明显大于阻拦索,但是在阻拦着陆飞机时,机身本身容易受到更大的伤害,而且每次飞机降落都必须更换新的阻拦网,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为了降低时间成本,开发了一种用于阻塞的阻塞电缆。
当飞机滑行降落时中国战斗飞机图片,安全员会提前释放阻拦索。飞行员只要把握好下降的角度,让机尾拦阻钩钩住拦阻索,在拦阻索的帮助下,飞机会在50米范围内快速停下。
阻拦索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滑轮阻尼器减慢飞机的速度,将动能传递给压缩空气罐,使隐藏在甲板下方的整个阻拦系统发挥作用,并将带来的巨大动能快速转化受冲击进入液压油。压缩空气的热能和势能使飞机得到缓冲和制动。
没有阻拦索的阻拦,飞机无法依靠短距离滑行,在100米以内快速减速,平稳停在甲板上。反而容易失控冲入海中,甚至撞向航母机身,导致飞机坠毁死亡。.
为了提高舰载机成功钩住拦阻索的概率,保障飞机安全着陆,安全官会准备四到六根拦阻索。但在训练过程中,也会要求飞行员尽可能将拦阻钩挂在第三拦阻索上,这样当飞机着陆时,可以减少飞机下降角的偏差,造成着陆事故。 .
滑行着陆时,飞行员还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是为了保证在着陆过程中,如果飞机拦阻钩没有抓住拦阻索,可以立即加速复飞,准备重新着陆,防止飞机失控,冲进大海。
售出150万条天高绳
不要把它看成是一根钢制的绳子。它以150万的价格卖给了法国。在我国研制出阻拦绳之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有制造阻拦绳的技术。
辽宁舰编队之初,我国也曾向俄罗斯申请过合作购买阻拦索,但被拒绝。很多人表示好奇,不就是一根绳子,为什么这么难做?
主要问题是战斗机的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220公里。急速下落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就要求阻拦索必须能承受100吨以上的力。
制造一根能承受100吨以上的绳索并不难,但航母上的每一个部件都有极高的要求。受限于飞行器,绳子太细的话,不会有很好的阻挡效果,但如果设计太粗,飞行器的尾钩就挂不住了。
以美国航母的拦阻绳为例,一根绳索可以承受85吨拉力的绳索,需要由六股钢丝绳组成。
一条合格的阻隔电缆看似简单,但其制造要求却极高。与阻拦网相比,阻拦索不仅可以减少对飞行器的伤害,而且在辅助飞行器安全着陆的同时可以重复使用。这就要求阻拦索必须具有耐磨性和足够的弹性,才能在飞机顺利降落后迅速回弹,为以后需要降落的飞机做好准备。
作为一种海上工具,拦阻电缆还必须能够抵抗腐蚀和极端天气。阻隔电缆既要安全,又要做到极致,这使得阻隔电缆的生产更加困难。那么我们航母上的阻拦索是从哪里来的呢?
国产隔离电缆的诞生
2012年11月,经过数千次滑行着陆试验和不断改进,我国宣布国产阻拦索研制成功。国产阻拦索“Q235碳钢”仅用了4个月就亮相“辽宁号”。
在阻隔电缆的功能上,中美两国也各有优势。
据了解中国战斗飞机图片,美国航母阻拦索可承受85吨的拉力,明显高于我国阻拦索的性能。
但是,在能源储备方面,我国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美国使用的交流电源就会出现跳电的问题。在国内,采用中压直流供电技术,可以对避雷器进行快速充电。
在阻拦索的制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歼15在实验中受伤。在避雷索的推动下,国内一代避雷索的弊端逐渐显现。虽然已经实现了拦阻飞机的功能,但性能并不强,只适用于常规动力航母。重型舰载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舰载机的性能。
拦阻电缆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美国作为航母大国,也曾发生过拦阻电缆安全事故。
2016年,一架美国E2预警机完成任务。在滑翔和降落过程中,钩住的拦阻索突然断裂。虽然飞机很快绕了过去,但没有造成任何损坏。但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断掉的阻拦索化作一根巨大的钢鞭,瞬间弹开,扫向两边。八名保安根本来不及躲闪,双腿直接被打断,摔倒在地。已禁用。
航母和舰载机的安全是提高战斗力的基础,各国对此都非常重视。因此,强大的中国人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研发能力。
国产第二代“电磁避雷索”的成功诞生,不仅改善了第一代避雷索的问题,甚至可以在4秒内拦截重达90吨的新型舰载机。
无论是航母还是机载飞机,在海空立体作战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一步研发和进步都离不开中国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虽然我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正是因为差距的存在,我们才有了更大的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