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学者谈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
之所以将二战后美苏之间的持续对抗定义为“冷战”,主要是基于群体对抗和意识形态对抗这两个关键特征。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作出让大国竞争回归国际政治的战略判断后,美国挑起群体对抗和意识形态对抗的战略意图日益明显。冷战思维在美国悄然“死灰复燃”,而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作为北约东扩的产物,是美国固守集团对抗思维的直接结果。
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美国“重启”北约的工具
由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作风,在拜登上任之前,北约似乎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与前任不同,拜登非常重视美国同盟体系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因此,重启濒临“脑死亡”的北约自然成为拜登政府与欧洲关系的重点。
根据国际关系经典理论“威胁平衡论”,共同威胁是决定军事同盟存在和加强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曾与华约作战的军事组织,北约在华约解散后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理由。此后,尽管俄罗斯衰落,美国通过继续东扩成功将北约延伸到现在,但一个规模不断缩小的俄罗斯显然无法让美国成功“说服”欧洲盟友将北约恢复到冷战水平并实现其目标。利用北约进一步削弱俄罗斯,打压欧洲等。因此,不断刺激俄罗斯迫使其反击,然后利用重塑的“俄罗斯威胁”来推动欧洲盟友对美国更加服从的想法已经成为拜登政府欧洲战略的深层逻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乌冲突终于爆发了。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一再强调,北约不断东扩是导致局势恶化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已为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金砖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理解。 在各方为和平而不断努力,为人道主义目的捐款捐物的同时,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继续向乌克兰政府提供武器。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乌克兰当局缺乏独立性是俄乌谈判无法取得进展的根本原因。美国选择让俄乌冲突暂时继续下去的原因也很清楚,那就是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让美国尝到了“甜头”,而这种“甜头”目前还不能满足美国。
俄乌冲突爆发后不到一周,德国就宣布了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紧急拨款1000亿欧元重新武装、将国防预算提高到2%以上等一系列重磅政策。国内生产总值。它标志着德国外交政策 30 多年来的一个根本性转折点。回想起过去特朗普因为军费“脾气”想要退出北约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拜登似乎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如果算上德国宣布暂停的“Nord Stream-2”,美国可以说是获利颇丰。相当丰富。美国著名战略家 Herr Brenz 等人毫不避讳地将俄乌冲突描述为美国动员盟友的“天赐良机”。
挑起美国意识形态对抗的多重目的
Biden has repeatedly criticized Trump for deviating from the "democratic" values of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campaign, and promised to take immediate steps to restore the United States' commitment to "democratic" after being elected.自上任以来,拜登在谈及对外战略时,几乎总是在谈“民主”、“威权”、“独裁”。意识形态成为美国谋求大国战略竞争的工具。作为一个对冷战意义重大的话题,拜登政府积极挑起意识形态对抗的背后,有着精明的算计。
一是占领新一轮大国竞争的道德制高点。自2017年底美国作出大国竞争将重返国际政治的重大战略判断以来,大国竞争已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基本方针,污名化对手是美国惯用的战略。国家提倡大国竞争。冷战时期,美国千方百计妖魔化苏联。即使在美日经济竞争激烈的20世纪,美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盟友日本进行了污名化。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污名化也是上述逻辑的延续。其目的是对对手进行污名化,使美国能够提前占领道德制高点,为大国竞争战略的成功实施找到道德基础。
第二,弥合国内分歧。自2016年美国大选以来,美国社会日益分化,精英与大众、民主党与共和党、民主党与温和派、共和党与温和派相互猜疑和批评。尤其是在2021年1月6日的“国会山倒台”事件之后,就连坚信美国民主制度的拜登也不得不承认,美国民主正在衰退。当国内政策无法有效弥合分歧时,拜登政府自然会扭转局面。正如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学教授弗里德伯格解释拜登政府的逻辑那样,“地缘政治和经济统计的抽象可能很重要,但从历史上看,美国人民一直受制于说服他们相信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原则受到威胁,从而塑造了他们的意识形态激情。”
第三,它为“说服”盟友参与大国竞争提供了理由。类似于挑起地区热点,污名化对手,刻意突出中俄与美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也有利于推动美国重构全球大国竞争同盟体系的战略目的。因此,美国不遗余力地通过重新挑起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对抗来“唤醒”盟友的恐惧,以更快地“说服”他们“与美国站在一起”。
冷战思维终将不得人心
美国煽动意识形态对抗和地区热点以重新激活和重建联盟体系的冷战思维正在加剧全球分裂和焦虑。俄乌冲突让全球经济受疫情重创雪上加霜,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思想界线的险恶用心,可能将国际关系推向冲突频繁、经济联系支离破碎、人文交流中断的黑暗。更有可能将世界带回到被核战争阴霾笼罩的时代。
美国的知情人士批评了美国政府一味追求意识形态和群体对抗的冷战政策,尤其是拜登政府的所谓“民主价值观”战略。美国学者格雷泽认为,美国可能通过将自己及其盟友描绘成民主的化身来占据道德制高点,但以这种方式处理国际关系既幼稚又危险。拜登政府将外交政策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决定,注定会让美国人民走上失去繁荣和不安的道路。卡托研究所国防与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卡彭特略带讽刺地指出,获得美国民主认证的标准不再是民主,而是在外交政策上是否服从美国。 《国家利益》杂志特约编辑保罗·皮勒直接批评了拜登民主战略的虚伪,称民主标准应该适用于所有人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强者教育弱者的工具。
除了美国有识之士的批评,国际社会早就明白美国所谓“民主价值观”战略的虚伪。正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所指出的,一些国家打着“民主”的旗号,歪曲民主,树立民主标准,将民主作为政治工具为自己谋取利益。这种做法已成为一个分裂和扰乱的世界。最大的威胁。美国蓄意制造意识形态对抗,扭转历史潮流,维护其绝对霸权,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21世纪的“冷战阴谋家”注定不得人心,无奈。
(作者:黄兆龙,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