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
指导得当
认真排练
仲冬时节,北方某机场,一枚绿色的信号弹升空,一架刚刚出厂的国产新战机划破天际。是我驾驶这架战斗机。空军第一试飞旅军队第三代战斗机首席试飞员傅国祥。从第一代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到第一架国产新型第三代战斗机,该旅已成功试射我国三代战机20余种,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的数十项第一。为我国国防建设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试飞没有现成的路,领导带头探索新路
走进空军一试飞行大队荣誉室,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证书、锦旗、牌匾和各种荣誉证书。张博政委指着珍贵的历史照片,向记者讲述了隐藏在照片背后的往事。
1998年12月16日,中国第三代战斗机诞生。当首席试飞员傅国祥踏入三代战机的驾驶舱时,便感受到肩上任务的神圣性。当天,军委负责人来到机场观看了首次试飞。当一道绿色的信号弹升空时,傅国祥将一架国产新战机直冲云霄……凭借娴熟的身手,他在万米高空小范围盘旋,顿时一个漂亮的“S”机动使现场观察的人都目不暇接。多少希望,多少期待,多少艰辛,多少奋斗,都凝聚在这一刻。当他完成规定的动作,顺利走出驾驶舱,面对一束束鲜花和笑脸,多少汗水,多少奋斗,多少探索,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成功的喜悦……
傅国祥和他的战友,为了早日飞出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斗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国产战机从二代到三代有了很大的飞跃,战机的性能也得到了多次提升。为了掌握飞行的技术术语,试飞员们封闭了自己,进行了强化训练。要求半年完成的课程,只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经过不懈努力,试飞员高质量完成了理论修改任务。
进入航班修改后,由于时间紧、任务紧迫、资金紧张,只有打破常规,才能保证修改进度。改装过程中,傅国祥一行16小时仅起降26次,仅2小时起降2次,创造了中国飞行员改装时间短、质量好的新纪录。
大队组建50年来,经过几代大队队长和试飞员的无私奋斗和不懈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风险,开展了更多超过 7,000 架次。成功实现5种机型20余种机型首飞,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以生死的速度铸就勇气,临危不惧
飞行是勇敢者的职业,试飞是飞行职业中的危险。试飞员必须驾驶其他人从未驾驶过的飞机,以及其他人从未驾驶过的科目。他们要处理飞机的各种“极端”参数,探索飞机和发动机的最大和最小数据。可以说,试飞员的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冒险与死亡的挑战,每个人都有不凡的生死经历。
去年11月30日,试飞员丛刚驾驶中国新型战斗机上空进行高马赫数上限试飞。该科目需要马赫数和上限才能飞到极限,这是试飞过程的一部分。最危险的科目之一。当战斗机在加力状态下飞到极限高度时,无能为力的飞机突然变成了一个重达数吨的铁丘,以每秒70到80米的速度坠落。
空气发动机停机对试飞员来说是一种紧急情况。如果说空气发动机的单引擎停车让人汗流浃背,那么双引擎停车的同时发生就更惊心动魄了。丛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这一刻,他心里清楚自己面临的危险,但他更多想到的是,需要保存宝贵的测试数据,以便分析失败的原因。不过这种战机双发停车还是第一次,也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更何况他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双发停车这么大的空中危险。紧要关头,丛刚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一边操纵飞机,一边快速降低仰角,收油门新中国空军第一人,轻轻踩下坡度……艰难控制着飞机的状态,他联系了地面塔台指挥官。同时,根据特殊情况处置预案,做好再次空中驾驶的各项准备工作。但是,无电源飞行器的飞行状态越来越难以控制,而且越来越严重,因为停电,高度表不指示,无法判断飞行器高度。
身陷险境的丛刚,拉动座椅弹射手柄从天而降,马上就能消除危险,但他知道,这架战机价值上亿,而且丢一个将对国家造成伤害。巨大的损失,他想:飞机必须得救!在地面雷达的监视下,当飞机下降到1.20000米时,领队傅国祥一声令下,丛刚从容地按下启动开关,“轰!”飞机仿佛被一头狮子惊醒,抬起鼻子再次跳入云端。该旅大队长付国祥告诉记者:在该旅历史上,试飞员进行了6000多次试飞,遇到过空中停车、无法放下起落架等诸多危险。 ,发动机喘振和驾驶舱盖脱落。有100多个重大危险。然而,无论试飞员有多么危险,他们从未停止试飞员的“征程”。他们用爱和生命诠释了共和国航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的光辉历程。
敢于挑战极限,不怕困难
试飞员的“坐骑”一直是最先进的飞机,承担的科研试飞项目几乎都是从图纸上新鲜出炉的,变成实物,需要经过试飞验证才可以交付给部队。在未知条件下飞行时,风险因素不言而喻。
这是一次极限参数试飞,要求试飞员飞出极限数据。当赵兵乘坐国产二代机跳到1万多米高空时,飞机突然失控,侧滑并剧烈震动。由于振动强度比标准高出数倍,机身在晃动中嘎嘎作响。由于飞机侧滑,赵兵的腰部也扭伤了。他立即意识到飞机出现了超音速失速。这时,任何一个小的错误控制都可能导致飞机在空中解体,造成飞机坠毁死亡的悲剧。按照惯例,试飞员在试飞过程中遇到重大危险时,可以弃机跳伞。但是,赵大兵并不愿意放弃他心爱的战鹰,以及凝聚了科研人员大量心血的科研成果。他不慌张,双手也不乱。根据多年试飞经验,他判断飞行速度超限,导致飞机飘浮在空中。于是,他忍着腰扭伤的疼痛,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拉动操纵杆、关闭油门、关闭加减速……几个简单、整齐、准确的动作瞬间完成,震动随着飞机高度下降而消失。 ,恢复正常飞行。失控的凶马终于被制服了。他用生命中“黑色”的 14 秒换来了新型战斗机的诞生。
被称为“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的试飞员,每一步都面临着生死。副司令员毕红军是空军特级飞行员,立下战功。去年6月,他被指定参加新型国产涡扇发动机的试飞。国内首次试飞新型国产战机。试飞当天,他的“坐骑”被人为安装了两台不匹配的发动机,一台进口,一台国产。为了准确掌握飞机发动机在不同高度的性能参数,当飞机跳到万米高空时,毕红军关闭了一台发动机。只剩下一台发动机的战机重心突然偏移,他一边控制着飞机的状态一边下降。按照地面准备的特殊处理方案,他原本想利用下降高度重新启动汽车,但战机从8000米下降到6500米,连续5次启动均未成功。
危险的局势蔓延到地面,机场的气氛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心都一紧,所有人都焦急地盯着地面监控器。当海拔下降到5800米时,他的前六站终于成功了。从那以后,他连续战斗了好几天,身高超过了一次,难度也一次次变大。结果,他计划起飞和降落54次,他只飞了27次,以满足制造商的设计要求。国产新型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国发动机研制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已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肩负重任,攻坚克难,为国争光
今年1月8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决定集体为试飞队做出贡献,以表彰他们在试飞中为国产新发动机做出的突出贡献。翻开试飞大队的历史,该旅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曾获空军二等集体功勋一次;多次被军区空军、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工业集团评为先进集体和集体功勋。 60余人获国家、军队、地方三等功奖。
面对荣誉,试飞员并不满意。他们知道技术日新月异,设备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科研试飞项目越多,试飞员肩上的担子就越重,他们往往只是完成了一个项目,然后又接了一个新的项目,有时甚至同时接了几个项目。试飞员虽然有本科学历,但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试飞员在完成紧张艰巨的试飞任务的同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查看国外最新试飞数据,并与工厂的科研技术人员讨论技术难点。
试飞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飞行技巧,还要有科学家的缜密思维。去年3月30日,试飞队迎来了成立50周年。新老试飞员齐聚一堂。第一代国产战机总试飞员吴克明告诉记者,1956年,他有幸被选为国产战机总试飞员。代号“0101”的国产第一架战机首飞成功。虽然首飞很成功,但接下来的特技和故障试飞却充满了风险和艰辛。在试飞中只有勇气是不够的。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他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他在测试飞机超载时,总是达不到8个超载要求。尽管他尽力完成了他掌握的最困难的特技,但他只能达到6个超载。后来,一位外国专家向他建议,你先高速俯冲,然后突然拉起,尝试“V”形飞行。他心里清楚,这样飞行很危险,飞机会在半空中解体,但他觉得冒险是值得的。就这样,经过周密准备和实地充分演示,吴克明终于飞出了8个超载。
老一代试飞员善于学习和研究的光荣传统,在今天的新一代试飞员身上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去年10月,副司令毕红军赴西北沙漠进行导弹定型试飞,这是一次高风险的试飞课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死亡。为了防止意外,毕红军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同时新中国空军第一人,还与科研人员合作,反复研究发射导弹的最佳方案。经过周密的准备,他弄清楚了正面和尾部发射导弹的规则。正式试飞当天,他从容不迫地按照飞行指令,准确进入攻击空域,快速捕捉目标,轻轻按下发射键——“轰!”天空中一声霹雳,导弹击中靶心,目标无人机在空中爆炸。 “第一击,测试成功!”之后,他在不同条件下发射了7枚导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创新是试飞员前进的动力,也是他们永恒的追求。建军50年来,先后发射国产高性能发动机、新型导弹等科研成果600余项,其中400余项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部分其中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历史不会忘记,每一次创造第一,都是一代试飞员的心血,每一款新车型的诞生,都会在蓝天上留下璀璨的足迹。 (本报记者赵波特特邀记者董昌军、戴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