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条”任务路线上飞行
——报道空军某旅旅长、空军特种飞行员李玲
解放军日报记者李建文、张玉清王雪峰特约记者
上图:1月10日,李玲参加空战训练(视频截图)。潘杨摄
“祖国以第一命名我们,我们以第一回报祖国”。
空军某旅的院子里,一排浓重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我旅的前身是人民空军第一批组建、参战、打赢第一空军的大队,历史上曾被授予‘空军第一师’荣誉称号’。”何旅长李玲告诉记者,“作为新时代‘空军一师’的接班人,‘一师’已成为该旅的精神图腾,融入了我们的血液。”
作为从这支王牌力量中成长起来的优秀飞行员,李玲驾驶各种机型,1次获得“金头盔”,3次获得个人二等功。该部队已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5次获得空军防空作战群第一名,5次获得“金头盔”。 2019年7月,该旅第一旅被中央军委授予“强军先锋飞行旅”荣誉称号,习主席亲自为他们授勋。
“战斗和飞行,只为让自己无愧于‘第一’使命。”李玲说。
沐浴“一号”的荣耀,更要肩负“一号”的使命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新中国空军第一人,但李凌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来这里汇报的第一天——
当年正月初六,他放下背包,被带进了礼堂。李涵,人民空军空战击落敌机第一人,“空军一师”获中央军委荣誉锦旗……照片和实物让他无比震惊。
“沐浴着‘第一’的荣耀,我们收获了很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李玲感慨道,“先进战机已经多次提前装备我们,大部分重大任务都让我们当先锋,带头。”
但是,前人打“第一”不代表后人还是“第一”。空军组织第一次防空作战竞赛考核。本单位派出“王牌队”,李玲随队出征。
没想到,在第一个比赛日,他们就以166:59的比分被对手淘汰。
那一战,他们的飞机性能优越,空战经验丰富,斗志也不逊色。然而,就在他们还拉着更大的负荷、比谁跑得更快的时候,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对手已经凭借电子攻防占据了战场的制高点。
166:59 这组数字被他们铸成牌匾,镶嵌在机组门厅。牌匾对面是李涵的雕像。
历史与现实、荣耀与失败的对抗,一直激励着李玲和他的战友们。
没有人知道他们承受了多少痛苦和风险。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空军对抗空战比赛的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全队第一。
“三连冠”并没有让他们骄傲,每一场胜利都是自上而下的回顾和反思。李玲说,他和战友们很清楚:“第一”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一”才会青睐你。
酒店历史馆的一张沙盘,标志着他们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实现空军“第一”赛道的一个又一个赛道。
有一条熟悉的赛道让飞行员特别珍惜——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9月27日,第七批117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遗体回国。
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电台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飞机20041,我是中国空军空军旅长李玲,汇报你的任务性质。”
p>
“我是中国空军运二十号机长徐延军,奉命欢迎志愿军烈士遗体回国。”
“欢迎志愿军忠诚的战士们回家,我旅有两架歼11B飞机,全程护航,向保卫家庭和国家的英雄致敬。”
2021年清明节前夕,这段对话的完整录音首次公开,无数听众热泪盈眶。
那一刻,历史与现实似乎交汇了。
起飞! 70年前,李涵率领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从这里起飞。平均只有十个小时的飞行训练,他们在与强敌作战的同时,发扬了“空中刺刀”的精神,打破了美军无敌的神话。
起飞! 70年后,李玲和战友们从这里起飞新中国空军第一人,迎接离境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归来。
“‘第一’永远属于昨天,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继续书写红色传奇。”任务归来,李玲感慨的说道。
你不能只盯着场上的“第一”,而要瞄准战场上的“第一”
随着新年训练的开始,战斗机的轰鸣声划破冰冷的空气。李玲登上歼20战机,关闭驾驶舱,率先起飞。他率领战斗机编队,与兄弟们展开对抗性空战训练。
空战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按照飞行计划,完成对抗训练的战斗机编队准备返航。就在这时,李玲指挥另一支战机小队,对返回的战机编队进行空中偷袭和拦截。又一次战斗后,被拦截的战斗机编队返回并降落在战斗状态。
对于本单位飞行员来说,本单位飞行员进行飞行中引导、飞行中处置、飞行中指挥、飞行中——不再是“意外”飞行战斗。走下战机,李玲语气平静的说道:“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只有平时练得更出人意料,战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去年6月,一则新闻引起关注:“歼20战机列队空军‘先锋飞行旅’”。李玲和他的战友乘坐的是第四代飞机。
坐在四代机的机舱里,头等舱的士兵会看到什么?在想什么?
在多次战胜空战大队夺得空军桂冠后,李玲和战友们成为其他空军单位争相学习、学习、向往的对象。
兄弟俩想从这里学习,他们担心他们胜利的“独家秘诀”不会传闻或成真。没想到,李玲和战友们不仅与兄弟们分享了战术思路,还把他们提炼出来的战术和战术交出来了。
这种自信来自于实力,也来自于李玲和战友们对“第一”的深刻思考。
近年来,随着空军实战训练品牌的不断创新,“金头盔”战斗已经从过去的计分制、射击制、任务制转变,越来越接近和离备战更近了。空军各单位相互学习,各有优缺点。李玲和他的战友们,自己和对手都变得更强了。
他们早已不满足于场上的“第一”,而是瞄准了战场上的“第一”,开始从分析游戏规则转向判断战场规则。
p>
一切都针对战场,一切都在实战中。李玲说,争第一必须以世界一流为目标,这是他们战斗力的参考坐标。
那年年初,李玲带领官兵在实战背景下执行跨区域机动任务。他们在陌生机场连续起降,半夜起飞,跨越多个区域,穿越多个海域,训练数据全面突破,成为空军第一个完成本次训练课程的单位那一年。
这几年,李玲带领官兵一次次飞向高原、沙漠、大海。从装备性能边界条件攻击到自由超视距空战,作战能力建设一直走在空军的前列。 .
个人“第一”绝不是真正的赢家。系统熔炉要锻造利剑
去年底,某空军基地每季度组织一次全要素系统对抗演习,该旅编入红色战斗编队。
指挥所交给他们的任务是防止蓝方攻击红方的关键地面目标。同一天,蓝方四架战斗机组成突防突击编队,在其他四架战斗机的掩护下直冲而入。
飞行组长高忠强和战友驾驶2架歼20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碰巧遇到了蓝边掩护部队。
四架正在执行掩护任务的蓝色战机立即组成战队,频频挑衅。蓝队的突防突击阵悄悄撤离,试图隐藏陈仓。
歼20是跨代战机对抗中的胜利者。不过,高忠强等人并没有贪图成功,而是转而去跟踪拦截蓝队的突防阵型,成功挡住了对手。
“如果你贪图被击落的敌机数量,想着先毁掉蓝色掩体,就算赢了那一战,也有可能输掉整场战斗。”高强说。
“过去飞行员从个人角度考虑空战,现在他们把自己投入到系统训练和联合胜利的‘大游戏’中。不仅触觉更灵敏,而且他们对战斗背景和任务意图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李玲说,进入新时代,我们追求的是锻造系统熔炉中的“第一把”宝剑,提高共同胜利的贡献率。
系统训练就像在交响乐团中演奏,任何乐器即使高一个音高也会影响整体音色。系统训练也是如此。
制定标准是李玲带领团队做的最多的工作。他们将战斗力模块一一分解,制定了新的战术标准和统一的战术简称。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该旅的各个飞行科目训练都有规范的训练流程图,即使飞行员应该出现在哪里,应该做什么动作,也必须遵循标准程序。
每次飞行训练,李玲都要求记录设备和个人飞行数据。战术推理和战术研究首先是数据说话。
近年来,李玲利用新体制、新机制,定期组织与其他兵种、兵种的联合训练,依托制度的支持,瞄准制度的胜利。视角转换、理念对抗、目标融合,就像钢花从熔炉中射出,锻造出新的锋芒。
“事物有起有落,尝者知;道有险,追者知。”越发现系统的力量,就越了解自己的烦恼。
走进大队的办公楼和机组大楼,走廊的天花板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警示牌”——“对手在哪里?” “他们是什么装备?” “他们在哪里?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正是在这种“当下的自省”中,李玲和战友们飞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继续了新的征程。
采访过程中,战机轰鸣。不久前,李玲和他的战友们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他们刻苦学习,刻苦修炼,拼搏奋斗,在祖国的辽阔天空中奋战,在羽翼下守护着山水的安宁。
短评
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先行者
志存高远,争天斗地。
在人民空军历史性征程迈向战略空军门槛的新时代,一位飞行旅长尤为引人注目。他在王牌军中长大,带出了锋利的刀力;他是空军转型的探路者,是迭代发展的筑路者;他是能打胜仗的飞行员,也是领导战斗训练的指挥官。他叫李玲,一个为战争而飞的先驱,一个去打仗的先驱。
一群高飞的大雁离不开领头雁;新征程砥砺前行,奋斗新时代,需要一大批实干家和一大批开拓者。李令新放眼蓝天,梦想天空,将自己融入一支赢得事业的强军,积极参与空军的改造和建设,成为走在时代前沿、走在前列的人的战争。他高标准,践行“祖国以第一人命名我们,我们以第一人回报祖国”的誓言,立志学习飞行,勇于争第一;在数据中寻找制胜法宝,在分享中汇聚系统优势;具有强烈的实战意识,始终根据战场需要规划兵力使用,根据实战要求进行高级训练,积极推进实战训练深度耦合,向未来空战挺进“无人区”。
未来的战争是血腥而理性的;这是技术战和智能战。要想打赢现代战争,光是循规蹈矩、循序渐进是不够的。一定有李玲这样的开拓者和领袖。特别是当前,我军正处于深入改革改造和转型建设时期。必然会有更多领域需要开拓,更多新作战力量需要建设,更多战术训练方法有待探索。各级指挥员要自觉向李玲学习,适应转型,敢为人先,勇于站在潮流的最前沿,大胆突破,牢牢扛起胜利的责任,严把胜利的利刀,并专注于提高制胜技巧。擅长战斗的精锐士兵,会确保万一出事,上去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