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对太空的幻想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为了探索天空的奥秘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已经真正开始接触太空。让我们读一篇关于太空航行的文章。
一、整体把握
从古代嫦娥飞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古老的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梦想着飞翔。只有在中国国力强盛、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中国人民才能亲眼见证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那一刻,我们更加欣喜和自豪,却很少知道几代航天员为这一刻辛勤付出。世纪。这条新闻回顾了这段历史。
这篇文章的介绍部分是1、2、3段,其中指出了这条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10月15日的“神舟”五号飞船, 2003年发射称“这是载人航天史上一次非同寻常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凭一己之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出了事件的意义,同时指出了新闻的新闻价值。
后半部分为新闻主体。笔者并没有继续描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而是做了一个分叉,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回顾中国航天研究的历史。这部分最长,而且引用了一些背景资料,使得这篇文章与其他同主题的新闻报道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新闻都非常详细地描述了火箭发射的过程,党中央和中国人民对此事的关注,以及杨利伟在飞船升空后的所见所闻。即使有一些背景素材,也只是几笔而已。这篇文章的作者有更高的视角。他们意识到“神舟”号的成功发射 5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我们的眼睛不应该只关注这些琐碎的场景。读者迫切需要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故事。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的飞行梦想和我们实现飞行梦想的艰辛历程。正是因为事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考察的,事件本身才更有尊严。
在本次审查中,有几个重要事件需要掌握:
首先,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研制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颗火箭发射成功。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试飞。六是“神舟”一号四号飞船成功发射。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一个过渡段落将笔拉回了真实的事件,从而从头到尾形成了一个圆形的结构。
二、问题研究
1、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两层意思:一是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飞船飞入太空并取得了成功。这个标题可以认为实际上是指“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过程。其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而题名也指的是这个探索过程。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关注时事。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中国的航天历史。是不是和新闻有点不一样?
新闻报道确实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关注时事,这也是它的质量,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尽管此类材料可能不是最新信息,但它在补充新闻事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这篇文章虽然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基于对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而航天史资料主要作为新闻背景资料。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飞向太空航程新闻结构的特点,同时也很想知道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此时,本文提供了详细信息和首次披露的部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给读者,这无疑是及时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此外,此次嘉年华中的冷静回顾也让活动本身的意义更加凸显。
三、关于练习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吸引读者。文字的标题很有特色,请告诉我它的意思。你还见过哪些好头条?给大家介绍一下,谈谈头条对于新闻的价值。
问题的意图:标题是新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和欣赏的标题。
2、新闻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联系你平时看到的新闻,结合这篇文章,总结一下。
主题意图:目的是从这篇示例文章中了解一般新闻工作的结构特征。
这篇文章的引言部分是1、2、3段,指出了这条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那就是“神舟”五号飞船在2003 年 10 月 15 日,这是一项全国瞩目的活动。后半部分为新闻主体。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人的飞行梦想和科学家们为实现这一梦想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个消息是一种端到端的循环结构。本文前、后两部分记录了“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穿插了对中国航天历史的简要回顾。两者自然相连。这与一般新闻不同。
总结:新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导语和主体。引言放在开头,由最新鲜和最重要的事实或基于新闻事实的论点组成;而主体则专门叙述新闻事实。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行梦想,中国航天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补充相关课外资料飞向太空航程新闻结构的特点,编写《中国航天大事记》。
上面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了如何欣赏《太空之旅》。希望同学们多多了解我国的国事,对大家理解本文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