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考生!这些2021高考招生新措施对你有用

眼下,各地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公布,考生进入志愿填报的关键阶段,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今年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同时,记者发现,高校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已成为一种趋势,各高校还积极推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一起来看一看。

2021年高考招生录取新增37个本科专业

今年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门类,其中,工学类占比最高,其次是农学。新增专业中有约1/3属于电子信息类和人工智能类,其中包括智能采矿、智慧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影像工程等。共有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的审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邓怡: 依托强势的学科基础,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新设国家最紧缺的专业。智能飞行器专业是通过航空航天大类这个专业来进行报名,结合了我们像信息学科、飞行器设计等等,来培养这样的一个交叉学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入学后,学生先进行一年的通识教育,再确定专业方向。这样有助于减少考生在报考时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尹兆华: 按大类以后,新生经过了一年的学习以后,他们对大学所设置的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他的选择可能更有针对性。

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大类招生模式下,虽然报考时专业选择延后了,但通常在第二年就要进行专业细分,因此在志愿填报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专业分流方式和相关的转专业政策。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教师 李玉才: 有的一个大类下有一二十个精分专业,有名称相近的,还有不同的大学可能称呼相似的招生专业,其实它的内涵是不大一样的,一定仔细对照招生章程还有招生计划目录。还要仔细询问学校招生组,大一以后具体分流规则是什么。

此外,近年来,各高校还积极推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实现本科四年的全程陪伴和全方位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主任 苗苗: 入校开始我们有配备这个成长导师,让他快速融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当中。那么在学术方面配备学术导师,就帮你来规划你的本科,甚至到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生涯的过程。然后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学业指导中心,还有我们的就业创业指导的服务和课程,都是从学生大一开始就全过程地延续到大四的,都是能够满足学生一对一的这种咨询需要。

打破学科界限 宽口径复合型培养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强,一些高校也以大类招生为契机,打破学科界限,积极探索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最新设置了工商管理-法学、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法学-新闻学、国学-古典学5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学生完成本科四年学习后可获得两个教育部学位认证。同时,全校各本科专业均实施双选认证制度,各专业制定模块课程,零门槛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习,若毕业前达到相关专业辅修培养方案的要求,即可申请认证辅修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主任 苗苗: 每年大概有20%的人大的本科同学能够通过双选认证获得第二专业的辅修证明或者第二专业的学位证书,学校要求各个院系要开放足够的课程供其他院系的同学来选修。学生只要认为自己学有余力,都可以去修读感兴趣专业领域的课程。在毕业的时候你拿到的学分和论文完成的情况符合哪一个专业的毕业标准就给你哪一个专业的毕业证书。

在上海大学,今年新增“冶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两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同时,为响应上海市打造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的区域战略,微电子学院紧扣产业需求,创新机制与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研究院、科技园区等展开合作开发课程,并组成联聘导师团对学生展开全方位指导,建立起集成电路领域紧缺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上海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主任 陆瑾: 深度联合集成电路标杆企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去主动探索,引入大批海内外顶尖高校、科研团队的知名学者和科研人才,全面推动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服务上海万亿级集成电路生态圈建设。

在兰州大学,今年最新成立了材料与能源学院,面向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材料新需求,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将在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和功能材料三个专业,首批招生100人。

兰州大学招生办副主任 孙龙宇: 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国家紧缺,充分发挥兰州大学学科交叉的优势,宽口径厚基础,设立新的学院进行专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2021高考招生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在高考招生中,一些高校还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学科优势,遴选优秀学生,通过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家储备拔尖创新的领军人才。

今年,清华大学新增量子信息班,首批计划招收20人,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担任首席教授,这是国家首个量子信息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项目,也是清华大学推出的领跑者计划之一。近年来,以让优秀学生作为“领跑者”为理念,清华大学已推出10个“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有涵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等领域的10个班展开招生,均以世界一流科学家领衔,旨在为国家培养基础学科领域里的未来学术领军人才。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 陈启鑫: 有10个班,我们叫领跑者计划,面向一些重点的学科前沿领域和国家的重大发展的领域,去培养一些有天赋、有志趣的一些同学,给他们一条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成立了首批未来技术学院,主要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为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其中,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芯片设计、信息材料、未来通信、智能感知4个方向中的未来技术,打造多学科交融+政产学研联合+国际化的办学模式,预计招生100人。通过新生二次选拔招生,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

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张力: 学生进来之后是依托吴健雄学院来进行培养和管理的,会投入最好的教育的资源、最优良的育人的环境来培养这些学生,给国家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专门的人才。

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许多学校还通过书院、试验班、国际班、精尖班等多种形式,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一流师资和学术环境,为拔尖人才成长搭建平台。比如北京科技大学,依托优势专业,就开设了材料高精尖班和材料国际班。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尹兆华: 我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的一流专业一流学科,设了两个班,一个是国际班,一个是高精尖班。国际班的学生,采用的是全英文的教学,70%以上的学生都是选择留学深造。高精尖班是培养这种学术的精英,本硕博这种贯通培养,8年就可以下来了。

多个“专项计划”招生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通过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计划等,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有了更多机会。今年,除继续实行这些招生计划外,教育部最新推出“优师专项计划”,一些省份还推出“乡村振兴计划”,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教育部推出“优师专项计划”,在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个优秀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定向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其中,地方优师专项由有关省份统筹地方师范院校招收。国家优师专项由6所部属师范大学承担,今年将招收1000名专业师范生。

华中师范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 王茂胜: 我校今年“优师计划”共150个招生计划。主要面向22个中西部省(市、区),实行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优师计划”的师范生,在校期间享受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优师计划”师范毕业生经双向选择到生源省份定向县县域中小学任教6年,入编入岗。

今年,四川省发布《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定向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将在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等高校,着力培养一批愿意扎根基层、适应发展需要的急需紧缺本科专业人才。招生对象为四川省88个脱贫县的高考考生,招生录取采取单设批次、单独录取的方式,招生规模预计1000名左右。

成都大学招办主任 叶安胜: 2021年,我们投放到乡村振兴计划的一共有26个人,这部分学生,学费、住宿费和部分补助费(一年)大概是11000左右进行补助。他们是四年学习之后,回到他们当地家乡去建设他们家乡。

近年来,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让教育相对薄弱地区的农村学生能够有更多读重点大学的机会,国家实施了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计划三大农村专项计划。近10年来,有2671名农村地区学子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就读清华。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 陈启鑫: 他们本身在意志品质和学习能力上,其实是非常优秀的,那么我们这些同学可能没有办法直接通过高考统招的这种方式来进入清华,那么通过自强计划能够给他们机会公平的这么一个机会。自强计划在未来的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应该能发挥更大作用。能够让当地重视教育,能够把人才培养起来。

(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马俊 德州台 李岩 江苏台 徐泽城 四川台 李梦娜)